... 2024-09-29 20:10 .. 角色们的行为以试图破解诅咒为轴心,他们挖掘贞子来历的过程就成为了观众追看的动力。
问题来了:当悬疑产生后,作者是否必须圆满解释角色的动机呢?一般来说,答案是“是的”,否则读者会感到失望,甚至认为“这是不完整的、烂透了的故事!”然而,更高明的做法可以是:我们暗示角色的行为动机,让读者猜测、思考,并陪同故事主角一同发掘,但最终,动机的揭露,不一定会影响到事件后续的发展,或角色行为的推进。
这样,反而可以带来更大的悬疑,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在《日本恐怖电影方程式》一书,作者小中千昭便举了一个反例来说明这道理:传统怪谈常常在结尾给出一个具体的故事来历或解释,例如“这有鬼的房间曾有人自杀”或“这受诅咒的房子建在墓地上”,这样的结局解释了鬼故事发生的原因,理论上是圆满了其结局,也使结构更完整,却大大削弱了恐怖感。
小中千昭指出,一旦幽灵的动机被揭露,它们变得像是程序化的机器, .. UfqiNews ↓
3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