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7-13 22:20 .. 《椰田古寨》中,古寨古风扑面而来,黎族人对死亡既从容又慷慨的豁达态度令人心生触动。
《落笔洞记》由露珠写到石刻,引申出作家要大笔作大文章的理想与追求。
时光虽将过往蹉跎成了遗迹,但古人曾经驻足过的山水依旧气韵灵动。
作家以行走的姿态穿梭于海南山水之间,将往事娓娓道来。
在《遗址》中,他想象祖辈的生活,通过虚构故事演绎先民的迁徙与生存。
《水会守御所》中,作家站在明代水会守御所古城遗址的城门,遥想古代的兵士庶民、城郭村落。
行旅中的灿烂时光,被作者用文字定格,他登上铜鼓岭观赏苍茫雄浑的海景;在南海博物馆体验沉香与黄花梨交织而成的文化风景;乘船出海,坐在船头看风浪翻涌、水天一色的辽阔景象散文创作要有对个体精神世界的自觉观照。
海南的一切,触发了作者对生命的形而上思考。
从孔夫子发出逝者如斯夫的喟叹起,水与时间似乎就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作家站在南尧河畔思考时间、生命与水的关系时间 .. UfqiNews ↓
1
...也许这本《命运》真的是一个不同于贝多芬的,是一个关于中国的、普通的、最基本的或者说涉及我们中国人生命根性的一本书.”
“我觉得蔡崇达的《命运》是另一本《活着》,但他在民间人生观和生命哲学有自己不同的视角和理解.”
文学评论家贺绍俊也表达了与李敬泽相似的观点,他认为蔡崇达用阿太身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强悍的生命意志,表现了这个99岁的女性如何解决苦难问题?如何面对无常的命运?贺绍俊觉得蔡崇达的《命运》通过高超的叙事技巧很好地讲述了这样一个主题,“阿太的形象蕴含着民间伟大的生命哲学和生存智慧,这是非常精彩而且值得大家关注的.”
“我们终将生下自己的命运,我们终将是自己命运的父亲和母亲”,文学评论家潘凯雄注意到了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他把这一话理解为蔡崇达想表达的一种命运观,这样的命运观虽然要面对某种宿命,但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个人的奋斗给命运带来一定变数.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 09-18 20:00 ↓ 30
...尽管科技日益发展,“给文学敲警钟”的言论层出不穷,但事实证明,文学永远不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消亡,自己与古尔纳并不会因为AI的出现而“失业”,因为作家独具个性的形象思维是AI永远无法替代的.
这种思维的获取,需要从本民族传统里面寻找不可代替的资源,并且在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学传统的基础上,让文学可以真正走向世界,而这正契合了古尔纳先生的文学追求,也是今天这场对谈得以展开的基础.
故乡是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在文学对话环节,两位作家从“故乡与他乡”谈起,非洲对于古尔纳先生来说是“故乡”,而对于莫言先生来说则是“他乡”.
莫言先生认为过去从作品中了解到“文学的非洲”与真正看到“现实的非洲”有很大不同.
他曾在玛拉河边等待着看成群结队的动物“英勇”过河的壮观场景,但始终没有等到,而当眺望“乞力马扎罗的雪”时,他突然理解了海明威小说中那只高山上冻僵的豹子——“它是为了追寻光明和理想.. 03-13 19:00 ↓ 14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