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5-21 20:40 ..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认为,无论是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还是再次对华加征高额关税,美国的核心目标都是以此打压、削弱中国的产业竞争力,进而寻求产业链供应链的“去中国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崔凡指出,拜登政府新一轮对华加征关税实际上是六年前特朗普政府301关税政策的进一步延续,企图一步步挤压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链,进而达到打压中国新兴产业,为自己争夺更多新能源产业份额的目的。
选票优先:“关税牌”成大选政治工具事实上,美国并非中国新能源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
以电动汽车为例,数据显示,面对美方的多重限制,2023年中国对美出口电动汽车的数量仅一万多辆,今年一季度降至不足2000辆。
在这种情况下,将关税从25%提高至100%,并无实际意义。
那美国这么做是为什么?今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
近期一项民调显示,特朗普在以汽车产业著称的密歇根州等五个关 .. UfqiNews ↓
24
...德国权威汽车经济学专家、波鸿汽车研究院院长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说:“在德国制造商看来,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难以置信,整车商和零配件供应商给出的统一意见是:请不要这么做.”
杜登赫费尔警告,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可能会给德国汽车工业带来巨大麻烦,甚至成为一场灾难”.
他说,加征关税会导致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并出口的欧洲厂商受损,其中就包括宝马、梅赛德斯-奔驰等德国老牌汽车制造商.
这种做法还会拖累欧洲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
在欧洲汽车制造商斯泰兰蒂斯集团首席执行官卡洛斯·塔瓦雷斯看来,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陷阱”.
他表示,惩罚对手并不能帮助西方制造商应对新能源汽车领域面临的挑战,只会加剧通货膨胀,影响企业的销售和生产.
塔瓦雷斯还强调,此类关税会危及欧洲制定的减排目标,“肯定会延缓清洁技术的应用”.
德国宝马集团董事长奥利弗·齐普策此前告诉媒体,对中国电动汽车采取.. 05-28 23:00 ↓ 23
...他在文章中表示,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主要目的是为讨好选民,而不是出于经济考量.
由于美国民众对经济状况不满意,政客需要找“替罪羊”.
拉特纳表示,关税会带来物价上涨,并导致失业人数增加而不是减少.
文章援引美国高盛集团的一项研究指出,从2018年到2020年,美国关税目标商品价格上涨约4%,而非关税目标商品价格下降1%.
这些价格上涨几乎全部由美国公司和消费者“埋单”.
此外,美国税务基金会分析显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导致美国流失16.6万个工作岗位.
文章回顾了美国历史上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案例.
拉特纳发现,历史上被宣传为保护工人、农民利益的加征关税等保护主义手段往往会引发全球保护主义浪潮,加剧经济萧条局面,重挫全球贸易.
相反,自由贸易带来的关税大幅下降,往往给美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带来更便宜、更优质的商品,有助于推动强劲的经济增长.
“每位经济学入门学.. 05-23 10:40 ↓ 22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