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5-05 21:10 .. 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最好载体。
相较于传统的机械臂与机器狗,人形机器人不仅可移动,而且具有类人的体态,能做出更贴近人类的交互,具备更好的通用性。
尤翔宇表示,梳理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脉络,主要有底层硬件、运动控制和具身智能3条路线。
底层硬件和运动控制是机器人原有的基础技术,搭载AI大模型的具身智能技术则是最新的产物,也是人形机器人最富有想象空间的地方。
中金公司认为,通用机器人需要“智能”与“机体”的有机结合,人形机器人或是最终答案。
人形智能机器人基于通用型算法,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和GPT大语言模型,具备自主学习、规划、决策、执行的智能化属性,可适用于多个场景。
远期看,人形机器人和AI互相促进形成飞轮效应,有望加速具身智能时代的到来。
产业链协同发展在优必选的展厅,在上市仪式中递锣槌的熊猫机器人优悠,此刻正“热情”地向记者伸出手来。
在触摸到优悠手部虎口位置时,会 .. UfqiNews ↓
7
...这与一些国际大都市想方设法吸引制造业回归是一个道理.
2022年,上海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4万亿元,位居全国城市前三.
其中,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3%.
推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其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一个重要抓手.
我们到中国钢铁行业首个灯塔工厂宝钢股份宝山基地,探访借助数字化赋能实现指尖炼钢的奥秘.
四个一律令人印象深刻,岗位一律机器人、操作一律集中、运维一律远程、服务一律上线,到2022年底,宝钢股份机器人应用台套数1179台,机器人应用密度325台/万人,处于国际钢铁行业领先水平.
数据同时显示,上海规上企业机器人密度达到260台/万人,是世界机器人密度平均水平的2倍多.
从制造业企业构成看,上海具有四个四分之一的特点,外资企业、在沪中央企业、上海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各占四分之一,这也意味着上海工业企业具有雄厚的财.. 04-03 06:00 ↓ 39
...发表论文14篇.
孙玉香副研究员及其团队长期专注于多维力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取得了多项重要科研成果.
针对空间应用环境的高低温、真空、强冲击等特殊性,研究了空间六维力传感器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全方位机械过载保护、温度漂移补偿和冗余测量等方法,研制了空间机器人用一体式多维力传感器、空间半物理仿真平台用大扭矩传感器等.
“多维力传感器通常安置于机器人的关节部位,协助机器人在作业的同时获取与外界交互的力信息.”
孙玉香在实验室里向记者介绍,以抓取鸡蛋为例,如果没有多维力传感器,机器人可能就会“不分轻重”地把鸡蛋抓破,而载有多维力传感器的机器人则可以进行精细灵活抓取,保证抓取过程中鸡蛋的完整.
目前,多维力传感器应用前景广阔,在工业、航空航天、深海等领域均能发挥关键性作用.
孙玉香副研究员针对深海压力变化大问题,提出了全深度压力补偿六维力传感器设计方法,研制了一款4500米深.. 03-08 02:30 ↓ 26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