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16 17:50 .. ”这样的热烈和上映之后受到的冷遇,也延展出了一个新概念——“影展特供片”。
不少观众质疑这只是影视行业的“圈地自嗨”,出了电影节便不会有人再埋单。
客观来说,观影氛围对观众观影评价的影响是无法忽视的,这里面还有更细分的诸如“观影预期”“离场感”等因素,都会显著影响到观众看完觉得好不好看。
尤其是对于喜剧电影来说,笑是容易传染的,同温层人群的集合更能带来笑的蔓延。
“比如我去看了两次《年会不能停!》,第一次是在点映的时候,人少,感觉没有这么热烈,第二次是正式上映了,座无虚席,那个感觉一下就不一样了”,李阔表示。
在《银河写手》的点映和路演场次里,两位导演也时常能感受到来自普通观众的喜爱,单丹丹提到,“据我观察下来,我发现大学生是反响最热烈的,大学生真的是什么都会乐,可能是平时学习生活太苦了.”
对于“影展特供片”的这一形容,两位导演认为只要是看了电影的观众真心这么觉得,他 .. UfqiNews ↓
3
...电影情节看起来有点散,因为我们想试图还原生活是一种无逻辑的无序状态.
这个故事讲的是两个不太有才华的小编剧在写剧本时,遇到了所有编剧都会遇到的困境,也就是所有剧本里面的人物、所有行为都要有合理性,连相爱都要给讲得明明白白.
而现实生活中相爱可能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作为编剧,他们的困境在于,电影必须要有逻辑,而现实中很多事情是没有逻辑的.
假设没有逻辑,观众可能会觉得这个电影不生活.
好的编剧能把合理性圆得很舒服,成熟的编剧会让观众感觉不到他在左右人物,但小编剧给不出制片人所要求的合理性,于是他们和资方吵架,不知如何才好.
商业电影一定是给观众看到主人公得到了他想要的,而我们做的是,主人公没有放弃他想要的.
电影总讲人物成长、人物弧光,但《银河写手》中打出的字幕是,“人物没有成长”.
这也是一种成长.
经济观察网:有没有后悔不按正常的商业套路去完成这个故事?单丹丹、李阔:不后悔.. 04-06 23:00 ↓ 10
...《年会不能停!》是继《夏洛特烦恼》之后最棒的喜剧片,“它比我们的《银河写手》更成熟更商业更大众”.
作为新人导演编剧的第一部作品,《银河写手》从自身经历入手,电影里很多桥段来自他们的现实生活.
李阔说,像影视圈工作人员爱泡咖啡馆,“我们基本上是中午去泡三个小时,出去吃碗面,然后换一家一直泡到晚上”.
再比如,《银河写手》里有四次搬家的桥段.
李阔说,蚂蚁有个特点就是搬家,一下雨就搬家.
在大城市漂泊的年轻人自称“蚁族”,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前5年至少搬家2至3次,“我自己从2015年起搬了4次.
原因很多,比如遇到不喜欢的室友,房租付不起,或者想住更好的房子,等等.”
另外,片中无数次改剧本的桥段,也让很多有过修改方案、文案和设计稿的群体产生强烈共鸣,“我们之前有个剧本改了两年半,大概15稿之多,得有几十万字吧,后来没有拍.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嘛,文字是没有标准的,是.. 04-04 21:30 ↓ 6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