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06 14:00 .. 追溯这一习俗的起源及其蕴藏的文化内涵,可知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清明插柳、戴柳,一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
因柳遇春而发,示春将至,可耕作播种了,且柳易成活而速长,于是,神农氏教民广为种植,以不误农时。
此后,人们为纪念神农氏,感念他的功德,便在春日插柳、戴柳。
另一说则源自春秋时介子推明志守节与母亲一起在绵山抱柳被焚身亡的故事,此后人们通过插柳招魂来纪念介子推。
还有一说是为了避邪。
古代素有“榆树救荒柳树祛病”之说,人们认为柳条有避邪的作用,能退却鬼魂,故称柳为“鬼怖木”。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因“柳”与“留”谐音,在一些地区,清明插柳、戴柳还有纪年华、惜红颜的含义,民间有“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之说。
青柳留春,意味着在春季将逝的时节,用青青的柳条象征着对青春、生命的挽留。
中国的柳文化由来已久,除了插 .. UfqiNews ↓
2
...比如清明三候包括“桐始华”等.
现在民间也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一类的说法.
何时“变身”为节日?那么,清明是何时“变身”为节日的呢?这就得说到寒食节和上巳节了.
寒食节曾是古代的重要节日,其起源说法不一.
最早,它的习俗比较简单,整体格调也偏向悲凉,不适合春天生机勃勃的特性.
后来,寒食节的日期发生了变化,按当时的历法而言,大致是冬至后105日,等于是这个节日挪到了春季,时间上跟清明临近.
而且,寒食节往往长达3天以上,这样一来,“清明”节气日就刚好处在它的节期之内.
所以,寒食节的很多活动会在清明举行,比如扫墓、踏青、荡秋千等等.
这些习俗逐渐改变了清明节气的性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慢慢向节日演变.
王娟认为,大约在唐代,清明逐渐变为一个节日.
有意思的是,唐代的时候,另一个重要的节日上巳节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唐崔颢的诗句写道,“巳日帝城春,倾都祓禊晨.”
描述了人们倾城而.. 04-03 23:30 ↓ 4
...比如清明三候包括“桐始华”等.
现在民间也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一类的说法.
何时“变身”为节日?那么,清明是何时“变身”为节日的呢?这就得说到寒食节和上巳节了.
寒食节曾是古代的重要节日,其起源说法不一.
最早,它的习俗比较简单,整体格调也偏向悲凉,不适合春天生机勃勃的特性.
后来,寒食节的日期发生了变化,按当时的历法而言,大致是冬至后105日,等于是这个节日挪到了春季,时间上跟清明临近.
而且,寒食节往往长达3天以上,这样一来,“清明”节气日就刚好处在它的节期之内.
所以,寒食节的很多活动会在清明举行,比如扫墓、踏青、荡秋千等等.
这些习俗逐渐改变了清明节气的性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慢慢向节日演变.
王娟认为,大约在唐代,清明逐渐变为一个节日.
有意思的是,唐代的时候,另一个重要的节日上巳节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唐崔颢的诗句写道,“巳日帝城春,倾都祓禊晨.”
描述了人们倾城而.. 04-25 16:50 ↓ 1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