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2-29 01:20 .. 西藏自治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
在西藏某些偏远地区,学生上学下学极不方便,为了让适龄孩子获得教育,地处偏远的家庭将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和努力。
面对这样的困难,西藏自治区政府顺应群众意愿,在部分农牧区学校实行寄宿制,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安全便利条件,满足家长学生的合理需求,使得孩子们在心理、生理、学业上得到了全面发展。
以西藏山南市桑日县中学为例。
桑日县中学成立于1996年,校园坐落在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雅鲁藏布江中游。
学校现共有14个教学班,学生614人(均为藏族),100%寄宿。
随着西藏社会经济不断高质量发展建设,桑日县中学在硬件建设、软件配套方面积极适应现代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让每一位学生全面健康快乐的成长。
近几年,桑日县中学在学生住宿条件方面得到显著改善,现有四栋学生宿舍楼,共有117间宿舍。
原来安排8人住一间宿舍,现在安排6人住一间宿舍;在基础教育方 .. UfqiNews ↓
5
...“孩子们入学之后的第一堂劳动课就是从认识这些蔬菜开始,高年级的孩子则要自己动手干活了.”
鲍万飞说.
学校里不仅有种植基地,还有养殖基地,每周一次的劳动课,可是真真正正的“劳动”课.
校园就是一个小型生态系统2004年,头道沟寄宿制小学建校,次年投入使用.
它是秦皇岛市第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由附近头道沟、公厂村、二道沟、大转村、崔杖子、长沟村、郭杖子村7村联建,招生半径15公里,服务区域人口约9000人.
目前有学生380人,其中三年级以上非本村学生实行寄宿,共241人.
“建校之初,学校便以绿色生态文明校园为特色,劳动教育则始终贯彻在办学实际中.”
鲍万飞介绍说.
鲍万飞2009年调到该校工作,2016年成为该校校长.
出身农村的鲍万飞对农村农业有着深厚感情,始终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并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学校的模式.
根据学校处于农村的实际,开发种植基地2亩,生猪养殖基地2个.. 10-12 06:40 ↓ 36
...“刚开始时条件十分艰苦,借来的校舍设施老旧.”
尹婧记得,初来时宿舍楼下水管道经常堵塞,地面全是污水,需要垫了砖头跳着过去;到了冬天,暖气不热,冻得人直跺脚.
“当时,学校只有初一年级几个班,学生们基本都是经历了玉树地震来这边上学.”
初入职时,马玲很受挫,因为班里近一半的学生不会普通话,课堂提问时,常常是鸦雀无声.
但她从没想过要离开,“孩子们淳朴的眼神和对知识的渴求坚定了我的选择”.
在这所青海省教育厅直属的公办寄宿制民族完全中学,学生大多是三江源地区和环湖地区的藏族学生,95%以上来自牧民家庭.
这样的“异地办学”,意味着孩子们要远离家乡,到千里之外的陌生城市独自生活.
“在学校,我们既是老师,也是家长.”
马玲和同事深感责任之重.
从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开始,再到拼音、汉字、数学、英语各门学科,他们一点一滴地教导.
“作为一所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是一块天然‘短板’.”
三江源.. 06-09 10:30 ↓ 30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