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1-20 20:50 .. 也是坂元裕二做的编剧。
《花束般的恋爱》剧照当一个常年坚持自己写剧本的作者导演突然请了别人做编剧,那多半意味着他出现了创作瓶颈。
从《无人知晓》到《小偷家族》甚至是到《掮客》,是枝裕和已明显有重复自己之嫌。
他的电影,能在平淡中抓住最残酷的一瞬,又能在残酷中捕捉到一丝温暖,但总这么拍,就容易流于刻意,设计感出来了,就不自然也不真切了,如此,便再难动人。
到了《怪物》,是枝裕和干脆借坂元裕二完成了改弦更张,如果说原来的是枝裕和拍戏像是杨德昌和侯孝贤的弟子,也能看出和小津安二郎的传承,这次的是枝裕和则像是东亚语境下的哈内克或是达内,同样是现实主义,气质却大不相同。
《怪物》在戛纳拿到最佳编剧,也足以说明编剧坂元裕二的存在感之强。
看完《怪物》,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坂元裕二写的这出“罗生门”式的三幕剧,精密到了堪称完美的程度,作为一部文艺片,它却有着不亚于类型片的强戏剧冲突,从 .. UfqiNews ↓
3
...精明到只需动用大脑里数十年积累的日常创作经验,便可以准确无误地把我们在情感生活中面临的困局构造出来,这就是坂元裕二的真正才华所在.
看看《花束般的恋爱》这部让人无法不动容、不感慨的爱情片吧.
坂元是如此信手拈来地呈现出当下东亚文艺青年的恋爱如何从燃起走向熄灭,连当事人都无法厘清的那潜移默化的爱情变质过程.
可以说,坂元是几乎毫不费力地在一件件的小事中将这个过程复盘了出来.
《花束般的恋爱》但这样精准的算计,放在需要更多情感驱动力和叙事可能性的电影艺术上,却显得如此地骨感、空洞,乃至滑稽.
结束观影后,我们还能从《花束般的恋爱》的那段恋爱里回味到什么?还能从男女主角那里剖析到哪些没被看到的细节?这些似乎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才行.
整部电影讲得太清楚明了、太滴水不漏,它压根就不打算给观众哪怕一丝找到破绽的机会,不打算给观众保留一处可供揣摩想象的空间.
《花束般的恋爱》“单亲.. 01-20 20:50 ↓ 2
...藏在第三重视角中.
其实早已有伏笔.
比如老师到被麦野凑霸凌的星川依里家里,想要了解情况,可是家长却说自己的儿子“是猪脑子”.
所以,“猪脑子”这个说法的源头是谁?麦野凑和星川依里,到底是谁霸凌谁?丢了工作的保利老师,在一篇作文里,发现了“藏头诗”,写着的正是两个学生的名字……编剧打乱了时间顺序,随着视角一个个的展开,原本人物可疑的、被误解的行为都变得有迹可循.
正像是《罗生门》的故事.
如果说《罗生门》是通过不同的叙述,表现出人性自私、虚伪的无休无止的纠缠.
那么《怪物》一次次给人恶意的暗示.
但剥开到最后,只剩下纯净.
是枝裕和曾说:“电影不是用来审判人的,导演不是上帝也不是法官.
设计一个坏蛋可能会令故事(世界)更易于理解,但是不这样做,反而能让观众将电影的问题带入日常生活中思考.”
但电影以“怪物”为名.
我们仍然需要追问,到底什么是怪物.
02单面的人是枝裕和对生活的捕捉.. 01-14 16:20 ↓ 1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