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1-12 07:40 .. 可一次性充满80台电动汽车、40万台智能手机。
长江电气研究院院长、总工周鹏介绍:“考虑到园区用电需求,2小时储能时长的锂电难以满足6小时以上高峰时段的削峰填谷需求。
因此,我们引进了这套大规模长时储能全铁液流电池系统。
该系统全周期寿命及性价比高,将为园区带来经济效益,并提升电力安全性、稳定性.”
这一项目由光谷创新企业——巨安储能开发,从全套方案设计到设备入场,再到主体工程推进,创下了10天完成兆瓦级大型液流储能电站建设的行业新纪录。
巨安储能是国内首家全铁液流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由“95后”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在读博士孟锦涛创办。
2016年,巨安储能研发的“全铁液流储能技术”诞生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实验室。
“这项技术在高校实施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从1到100’则需要企业完成.”
孟锦涛介绍,全铁液流电池的电池系统功率和容量相互独立,适合电源侧、电网侧、用户 .. UfqiNews ↓
1
...新能源发电总装机规模比2022年提高55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
停车场与充电设施一体化建设绿色出行比例达75%探索建设离网储能制氢试点,实施法库县、康平县风电场绿氢制备项目.
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80万千瓦;到2030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60万千瓦.
加快城镇充换电设施网络布局,推进停车场与充电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快大功率新能源充电设施建设.
以绿色交通综合能源站项目为示范,在有氢燃料需求的区域有序布局加氢站.
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化,新增和更新公交车全部采用新能源车辆,更新出租车全部采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引导鼓励纯电动汽车在巡游车领域应用.
到2025年,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30%;到2030年,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7%,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40%.
打造千亿“储能之都”氢能产业实现年产值500亿.. 11-15 20:30 ↓ 14
...2030年前全球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保持30%到40%的年复合增长率.
我国新型储能具备全产业链发展优势,全世界超70%锂电池在中国生产,多项储能技术水平处于全球并跑甚至领跑阶段.
据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预测,到2030年,行业总产值将超过3万亿元.
北京是我国新型储能技术策源地,在新型储能研发创新、产品集成、要素保障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技术转化成果赋能全国.
截至2023年底,全市新型储能产业营收已超400亿元.
市经信局介绍,《方案》提出实施关键技术突破、数智融合示范、产业集群打造、生态平台构建四大任务,构建新型储能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良好生态,力争实现新型储能技术创新、数智融合、公共服务三项能力领先全国的阶段目标,推动新型储能产业成为竞争优势突出的未来产业,将北京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的新型储能产业策源高地.
南北布局新型储能产业示范区目前,北京新型储能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 12-13 20:20 ↓ 13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