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2-20 11:10 .. 首都图书馆,工作人员在给古籍书叶清洗脱酸。
山西省图书馆,来自国家图书馆的古籍修复专家刘建明(右二)在给该省第一期古籍修复培训班的学员们讲解古籍修复技巧。
国家图书馆,观众在“同心护珍宝聚力续华章——‘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成果展”上驻足观看。
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工作人员正在清点原大仿真影印本《四库全书》。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正在将古籍进行数字化处理。
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工作人员在雕版库房内巡查。
安徽省泾县三希堂线装文化园,工人正在原大影印摛藻堂本《钦定四库全书荟要》生产线上忙碌。
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古籍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基石和心灵寄托。
推动古籍的保护传承,不仅可以保存历史记忆、赓续中华文脉,更能让古之精华为今所用,对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多年来,我国古籍保护工作持续开展,硕果累累 .. UfqiNews ↓
1
...这已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考古系博士生周琪阅读文献、撰写论文时的熟练流程.
“在我看来,数据化的古籍资料覆盖面广、检索迅速,在查询传世文献和甲骨文、金文等内容时助力很大,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帮助我厘清史料的版本情况和流传演变,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我的很多同学都经常使用古籍数据库.”
她这样讲述自己对古籍数据库的感受.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的古籍是中华民族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知识体系的载体,更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但古籍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一方面作为文物需要妥善保护,同时作为文献又必须为读者所用,解决“藏”与“用”的矛盾对于古籍工作至关重要.
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杜泽逊认为:“古籍数字化是目前解决这对矛盾最好的办法.”
作为亲历古籍资源持续加快开放共享的学者,杜泽逊分享了自己的一段难忘经历:20世纪90年代初,为完成“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版本调查.. 01-13 23:30 ↓ 28
...截至2022年年底,已基本完成全区各市地约1160多家收藏单位及个人的古籍普查登记任务,普查总量达1.8万余函(十万余册)、制作版本书影9万多幅,305函古籍成功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与此同时,很多珍贵古籍也相继出版,比如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整理出版了一系列古籍文献丛书,其中在学界享有盛誉的《雪域文库》系列丛书目前已出版90部,其中2012年以来就出版近30部.
西藏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西藏文化经典丛书》,目前已完成29卷.
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所有古籍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大规模的抢救、搜集、整理和出版,藏文古籍文献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作为藏族人民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和文明载体,藏语言文字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点,而且拥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体系.
自公元7世纪中叶创制藏文以来,从吐蕃时期的摩崖石刻、金石铭文、简牍写卷、翻译经典.. 06-08 06:50 ↓ 18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