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0-22 16:30 .. ”杨利伟用“艰辛”来形容训练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严格的训练,航天员能否“上天”还需要等待契机。
飞行乘组是根据每次飞行任务的特点需求,结合航天员队伍选拔训练实际情况,按照“新老搭配”等原则进行多方面的统筹评价后最终确定的。
前期,因为任务间隔时间长,有些航天员需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执行任务。
他们用漫长的等待诠释着对航天事业的坚守与热忱。
航天员刘旺等了14年,张晓光等了15年。
等待时间最久的是邓清明,他等待了24年零10个月。
邓清明在1998年航天员大队成立时,就已经是一名预备航天员了。
那时,他离自己从小就怀揣着的航天梦更近了一步。
然而,成为正式的航天员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邓清明经历了数不清的训练和考核,每一次都是全力以赴,却始终没有获得飞天的机会。
邓清明并没有放弃,坚持训练,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素质。
终于,在2022年11月 .. UfqiNews ↓
1
...党的二十大代表和优秀思政教师、青年学生代表,将面向广大青少年同上网上网下大思政课,推动二十大精神热腾腾地进校园,引导“强国一代”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青春之花.
二十大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王亚平是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首位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她数十年如一日艰苦训练,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出征太空再立新功.
王亚平此番将向厦门大学同学们讲述她“把梦想绘入辽阔星河”的故事.
林占熺是《山海情》农技专家“凌一农”原型,是菌草技术发明人,被誉为“世界菌草之父”.
他发明的菌草技术,成功解决了菌业生产中存在的“菌林矛盾”这一世界性难题.
此番走进厦大,年近八旬、党龄56年的老党员林占熺将向同学们讲述“菌草变幸福草”的故事.
奥运冠军、短道速滑500米世界纪录、奥运会纪录保持者武大靖,16岁进入国家队至今12载、3届冬.. 11-25 00:40 ↓ 41
...嫦娥六号任务副总设计师李春来称:如果说我们过去只认识了月球的正面,还有半个月球我们没认识.
它还有多少不同,它怎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我们现在已经把嫦娥六号的铲取样的解封、分装、处理制备,初步的分析已经做了,大概在年底的时候,我们就会把这些样品分发给国内的科学家,去做进一步的研究.
据介绍,嫦娥六号月球科研样品将采取开放式申请的模式进行发放,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对这唯一的一批月球背面样品非常感兴趣,期待能够进一步刷新人类对月球的认知.
美国《纽约时报》刊文称,嫦娥六号任务的样品可能蕴藏着月球和地球起源的线索,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最新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在太空领域不断增强的能力与实力.
国家航天局日前宣布,在完成嫦娥六号任务后,中国探月工程还将通过2次发射任务为国际月球科研站打基础.
按计划,中国将在2026年发射嫦娥七号,主要对月球南极部分的资源做勘察,2028年前后发射嫦娥.. 10-11 20:20 ↓ 17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