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8-01 10:20 .. 民乐县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做到无林造林、幼林抚育、疏林补植、退化林修复,让昔日黄土地逐渐披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截至目前,洪水镇山城村国家储备林项目已实施林改培9481亩,栽植各类苗木150万株,完成封育9500亩。
随着生态环境变好,当地的人居环境也得到进一步改善。
走进洪水镇山城村,绿水青山映入眼帘。
现在村里各方面条件都好了,山也绿了,水也清了,我们住着也安心。
这两天,村里的小溪边还吸引了县内外的好多游客前来避暑纳凉。
山城村村民樊顺林一边环顾村子一边感慨道。
山清水秀点绿成金,退耕还林不仅绿了大地,也擦亮了民乐生态的底色。
民乐县丰乐镇国家储备林项目是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的重点项目,项目在民乐县丰乐镇沿山村集中连片营造水源涵养林2.67万亩,其中:退化林补造修复0.89万亩,栽植各类苗木44.9万株;国家储备林营造1.78万亩,栽植苗木364.32 .. UfqiNews ↓
6
...12亩栗树收了7000多斤板栗,卖了4万多块钱.”
要问为啥收成这么好,李维说:“因为我们这水往高处走啊!”隔滦河村地处燕山山脉半山区,有耕地2000亩,另有山地4000多亩.
由于当地独特的气候,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村民开始拓荒山种板栗.
可由于村里缺少水源和灌溉设施,种板栗只能靠天吃饭.
“浇不够水会直接影响产量.
曾经有一年,一棵树收七八斤果,十多亩地才产一千多斤.”
李维说.
隔滦河村党支部书记王静介绍,全村580户,90%以上的农户种板栗,为帮村民守好这碗饭,2018年起,村里下决心要解决水的问题.
由于隔滦河穿村而过,且一年四季流水不断,在当地政府帮扶协调下,从村里“引水上山”的思路被选定.
人心齐,泰山移.
2018年10月引水工程开工,共铺设管道20多公里,山上4000多亩的板栗林有水可用了.
“把水引上山后,保证了全村板栗增产,2021年全村板栗收入达到500多万.. 03-30 08:40 ↓ 21
...3平方公里的土地重获新生,成为南方地区崩岗治理示范样板之一.
生态修复,从山荒岭秃到山青水绿虎行山并不高,就是一座小山头,但确有几分卧虎的模样.
远处的“虎背”上栽满了脐橙树;近处的“虎腹”内,田里油菜长得正旺,满山的梯田层层叠叠,透着雨后的油绿和清新;“虎脚”下是一方鱼塘.
这里就是丰源农场.
“虎行山这座小山头在我们地图上的标记是第十六号.
看起来就是一座普通的山,但是你仔细看——”顺着赖如万指的方向可以发现,就在山的“虎尾”处,却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情景.
和深深浅浅的绿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里裸露着一大块刺眼的红土.
红土顺着山坡滑下,形成一条和地面近乎垂直的深沟,触目惊心.
靠近深沟边缘,土质明显更加松软,一不留神就会顺坡滑下.
“这就是崩岗,不过是经过治理的已经‘死掉’的崩岗.”
赖如万介绍,“崩岗经过治理后不再流失水土,不再继续崩塌,不再危害生态,我们就管它们叫做‘死.. 03-30 21:50 ↓ 18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