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7-27 17:40 .. 每年固定近4亿吨二氧化碳,有效降低了全球土地利用碳排放。
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天院院长吴一戎指出,这份监测报告表明,一方面,中国积极的节能减排措施成效显著,我国最近10年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另一方面,中国实施大规模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保护性耕作等积极生态管理措施,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持续增强。
卫星监测也发现中国净碳排放在近10年呈现降低的趋势,表明我国碳中和目标取得了重要进展。
据央视网,过去十年,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和行动保障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初步核算,2022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2年下降36.7%,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7.5%,比2012年提升7.8个百分点。
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同时,森林覆盖率也获得较大提升。
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森林蓄积量194.93亿立方米,已超额 .. UfqiNews ↓
13
...7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46%.
除了信贷,六大行还通过发行和承销绿色债券,为绿色产业提供资金支持.
从绿色债券发行情况看,2021年以来,以国有大型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逐步增加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推动绿色债券总量扩容.
2023年,工商银行境外发行绿色债券42.3亿美元,截至年末累计发行9笔境外绿色债券,金额合计199亿美元;完成三期境内绿色金融债发行,金额共计600亿元.
中国银行发行等值24亿美元境外绿色金融债券和300亿元境内绿色金融债券.
交通银行2023年发行境内绿色金融债券300亿元,当年8月,香港分行在绿色债券框架下成功发行交行首笔境外绿色债券,规模5亿美元.
从绿色债券承销情况看,2023年,中国银行绿色债券承销量保持市场领先,承销境内外绿色债券发行规模5554亿元,其中,承销境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3416.58亿元,位列银行间市场第一,承销境外绿色债.. 04-12 23:30 ↓ 16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国际合作的大力支持.
杨书平表示,科技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
他认为,要达成这个目标,需要管理措施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通过优化工艺路线、智慧化管理等方式,可以实现节能降耗,降低碳排放.
同时,新型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减排也需要依赖科技创新.
为了推动科技创新,中信环境设立了协同创新平台,整合子公司科技创新资源,聚焦环保行业难点,开展重大科技创新.
此外,中信环境还与清华大学、院士专家联合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研发中心,共同开展清洁技术研究.
在产业升级方面,杨书平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
中信环境致力于推动全产业链的发展,通过发挥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成果.
以广东汕头纺织印染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例,中信环境通过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为印染纺织行业.. 12-08 10:50 ↓ 9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