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6-27 20:40 .. 不堪网络压力的她抑郁而终;2月,网红“管管”在遭到长达半年多的网暴后喝农药自杀;不久前,武汉一位刚刚经历丧子之痛的母亲坠楼身亡,生前她也曾遭遇网暴……网暴的破坏性越来越大、波及范围越来越广、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其现实影响延伸了它的定义——在网络空间,个人或群体对他人发表摧残精神、损毁身心,带有侮蔑攻击性质的言论,都可能引发网暴。
正如有的网友所说,“当人们开始谈论一个人是不是小偷或者强奸犯时,不管他是不是,在网上他都已经‘是’了.”
有人说,“不就是一句玩笑话,还当真了?”但在互联网上,“键盘侠”们一键发出的不是文字,而是“子弹”。
当无数颗子弹,统统瞄准一个人作为靶点,没有人经得住这样的打击。
在“流量至上”的诱惑下,有时谣言比真相更容易“深入人心”,也更能够掀起舆论的漩涡。
网络的隐匿性、开放性、群体性,增加了甄别造谣者身份的难度,“法不责众”的心理也给了造谣者肆意 .. UfqiNews ↓
5
...风波过后,许贝尔依然勇敢地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自己对一些涉华问题的观点,结果又被“盯上了”.
今年3月,许贝尔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我计划2024年去新疆,去研究维吾尔族为新疆经济增长做出的实际贡献,了解他们的人口增长情况.”
莫琳·许贝尔社交媒体个人账号的截屏.
但就是这样一则贴文,让她再次在社交媒体上受到攻击.
自称是媒体编辑的伊德里斯·艾哈迈德留言称她是“廉价的宣传者”“不知羞耻”.
澳大利亚新闻网称,许贝尔因为经常发表支持中国、谴责美国的内容,她的社交媒体账号被指控为“精心设计的虚假账号”,“被视为中国复杂的扩大网络影响力行动的一部分”.
莫琳·许贝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归清摄)“我不在乎西方媒体说什么,那也影响不了我.”
许贝尔对记者说,“幸好我不从政,也不为政府工作,否则我可能会有麻烦.
我也从来没打算进入这些领域,所以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讲真话.”
许贝尔的经历因.. 06-07 04:40 ↓ 22
...就有网友开始攻击当事人的外貌、“人肉”当事人的个人信息甚至给当事人“编故事”,本该治愈人心的儿歌变成了嘈杂的舆论场;我们争相“进淄赶烤”的同时,关于淄博亦真亦假的“翻车”消息也不曾“断更”,“新晋顶流”淄博也难免战战兢兢,生怕哪里想不到、做不好,从流量高峰狠狠跌落.
有人说,互联网正在经历“泛饭圈化”的反噬,无论是“一夜爆红”还是“持续长红”,“造神”有多热切,“毁神”就有多汹涌,背后的网暴、网络戾气等“怪象”“乱象”值得警惕,亟待整治.
网络无垠而文明有界,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也不是矮化道德标准的地方,道德和法律的底线不能失准,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对事实真相的敬畏心也不能恣意“跑偏”.
一方面,“网络ID”不是胡言乱语、编造谣言、乱带节奏的“保护色”,键盘下的“按键伤人”也需要负实实在在的法律责任.
从最高检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的意见》,到.. 05-13 12:50 ↓ 20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