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6-13 20:00 .. 在网络上针对个人肆意发布谩骂侮辱、造谣诽谤、侵犯隐私等信息的网络暴力行为,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有的造成了他人社会性死亡甚至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扰乱网络秩序,破坏网络生态,致使网络空间戾气横行,严重影响社会公众安全感。
与传统违法犯罪不同,网络暴力往往针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实施,被害人在确认侵害人、收集证据等方面存在现实困难,维权成本极高。
因此,公检法机关要坚持严惩立场,依法能动履职,为网暴受害人提供充分法律救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众安全感,维护正常网络秩序。
《征求意见稿》指出,要准确把握侮辱罪、诽谤罪的公诉条件。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实施侮辱、诽谤犯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应当提起公诉。
对于网络侮辱、诽谤是否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应当综合侵害对象、动机目的、行为方式、信息传播范围、危害后果等因素作出判定。
实施网络侮辱、 .. UfqiNews ↓
17
...以及帮助个体建立有效心理防御机制.
这关系到能否帮助受害者守住最后一道防线,避免严重的悲剧性后果出现.
网暴表现在网上,伤害潜藏在心里.
一些受害者面对突如其来的恶意时,第一反应是去解释、去辩白.
但每一次试图“讨回公道”的尝试,却让受害者反复经历谩骂的伤害.
有心理学专家分析,这些不堪入耳的言语,不仅会对受害者造成严重心理创伤,当它们短时大规模来袭时,还会对受害者产生“暗示”效应,让他们陷入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的恶性循环.
当网暴受害者的心理防线和自我认同被全面击溃,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无力感”便会让很多受害者走向极端.
如果说加强监管是为网暴受害者竖起一面盾牌,那么加强心理干预则是伸出一双手,拉住他们不往情绪泥沼里下坠.
针对网暴受害者,尤其是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社会应加紧建立健全专门的心理辅导、纾解机制,在网暴发生后第一时间介入、干预,帮助受害者达成心理平衡,为其.. 03-02 09:50 ↓ 32
...包括通过网络侮辱、诽谤他人、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等行为.”
北京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李洪江律师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介绍.
《征求意见稿》也给出了违法犯罪行为的认定标准:通过信息网络检举、揭发他人犯罪或者违法违纪行为,只要不是故意捏造事实或者明知是捏造的事实而故意散布的,不应当认定为诽谤违法犯罪.
针对他人言行发表评论、提出批评,即使观点有所偏颇、言论有所过激,只要不是肆意谩骂、恶意诋毁的,不应当认定为侮辱违法犯罪.
那么,是一旦发表“侵害他人名誉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的评论,就会被视为网络暴力并被追责,还是“造成严重后果”才会被视为网络暴力?对此,上海君澜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刘红丹向国是君介绍,一旦对受害者进行侮辱、诽谤,就已经产生了网络暴力,根据加害情节的严重程度,法律有相关的认定标准,若被判定为民事案件,在网络上中发布侮辱、诽谤等严重的评论者需赔偿、道歉和停.. 06-11 05:00 ↓ 28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