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16 23:30...跟踪调度春播进展,加强惠农政策落实,不误农时春耕春播,努力做到应播尽播、种在丰产期。”多项针对性措施推进春季农业生产记者采访时发现,各粮食产区在今年的春耕生产中都有了新变化。各产区采取更加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推动粮食生产增效率、提质量。由于入冬以来降水偏少,山东、河北等省旱象露头。这几天,位于山东东营的大型引黄灌区麻湾... 0
-
02-16 17:30...去年便播在了自家地里。近年来,河南在新乡建设中原农谷,向良种要产量。“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以前田地没少管,可一旦遇到坏天气和病虫害,产量还是上不去。”老薛指着眼前绿油油的麦田说,“你瞧,前一阵碰到倒春寒,这片麦子仍然长势良好。”新品种的培育,离不开科技助力。在中原农谷,“农科教”“育繁推”资源加速汇聚,现已引来58... 0
-
02-16 15:50...”石家庄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并重,一是守牢耕地保护红线,耕地面积669.18万亩,较上年增加6.32万亩。二是强化激励支持,2024年共投入财政资金11.8亿元,实施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与应用等系列补贴,加力推广粮食作物保险,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三是提升耕地质量,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 0
-
02-16 12:50...所有的辛苦付出都值了!通过“剪除”小麦中的基因片段,使小麦不易受条锈病菌的侵染,开辟了小麦抗病育种的新思路和新途径,2022年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刊发于国际顶级期刊《细胞》。国际学者称我们为“杨凌Group”,并称“这支中国团队推动了植物免疫学领域的全球发展!”“窑洞里冬暖夏凉,不就是个恒温箱吗?”1978年,李振岐院士把... 0
-
02-16 11:40...”石家庄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并重,一是守牢耕地保护红线,耕地面积669.18万亩,较上年增加6.32万亩。二是强化激励支持,2024年共投入财政资金11.8亿元,实施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与应用等系列补贴,加力推广粮食作物保险,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三是提升耕地质量,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 0
-
02-16 11:20...”康振生回忆,20世纪70年代末,老师将学校大门口东南处的防空窑洞改建为低温实验室,在这样的环境中“排兵布阵”,以更长时间研究小麦条锈病害。李振岐发现,我国东部小麦条锈病的发病菌源每年都是从西部吹过去的。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四川交界的大区域内,形成了一个条锈病菌藏身越夏的“越夏易变区”,由此,他在国内率先揭示了小麦... 0
-
-
02-15 21:40...我国小麦生产大省河南,农田肥水迎来需求高峰。在滑县,农技人员指导种植户用好淋灌、滴灌、微喷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水肥利用率。今年,这些节水灌溉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当地麦田,可节水约5600万立方米。在四川,大部分小麦已进入拔节期,面对小麦生长可能出现的病虫害等问题,农业部门组织3500多个专家团队、1.2万名农技人员下沉一线,... 0
-
02-14 00:20...农技专家正在对种植户进行小麦春季田管技术培训。随着气温逐渐回升,村里的近千亩小麦长势良好,但当前正值返青和起身的关键时节,专家们此时提供的技术指导尤为及时。武安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孙家朝说:“我们这里都是种地很多年的老手,但是在技术方面还是欠缺一些,专家过来一指导,就能让他们的亩产提高50到100斤。”在武安镇洪... 3
-
02-13 18:10...安排理赔人员与蓝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农技专家一同前往现场勘查。农技专家在现场传授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并指导种植户喷洒药物,有效控制了病情蔓延。经过农技人员的抽样测产,确定该农场受损面积为360亩。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蓝田支公司向蓝田县绿岭农场支付保险赔款7.92万元,为农场挽回了部分经济损失。农业保险兜底,... 0
-
02-13 13:30...纷纷来到昌盛农业机械合作社提前预订翻耕作业服务。“今年承包了1000多亩稻田,不早点来预订,怕是要耽误春耕的好时节哟。”文昌村种粮大户胡星华说。开春后,昌盛农业机械合作社已经收到1.5万多亩稻田翻耕订单,眼下合作社内也是一派忙碌景象。40余台旋耕机、插秧机、拌种机等农机正在接受检修维护,新采购的农资陆续到货,库房里满满... 0
-
02-12 05:10...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持续做优传统产业、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谱写新时代新征程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更大贡献。小寒节气已过,我省大部地区小麦进入越冬期。刘宁来到平原示范区高标准农田,俯身察看苗情墒情,与小麦专家郭天财深入交流,一同研判小麦生长形势。“习... 1
-
02-11 23:20...该研究由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学勇团队联合国内外科学家共同完成。小麦基因组极为复杂,经过长期培育,育成的品种丰富多样。张学勇介绍,科研人员挑选了17个具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对它们染色体水平的基因组进行从头“组装”,最终得到了高质量的基因组数据。研究过程中,他们发现,染色体跨着丝粒区域是小麦品种分化的核心区域。... 0
-
-
02-09 03:20...“最近气温低,汇川区农业农村局的专家三天两头过来开展小麦苗情监测,教我们做好麦田杂草、地下害虫等监测防治。春节前,我们按照配方科学安全使用农药,为小麦防寒抗病增添了一份保障。”张军说,有之前的丰收经验,又有专家指导,自己对今年的增产很有信心。冬雪消融,寒气渐散,大地即将迎来崭新的季节。兴义市万峰林街道纳录村村民王国军也... 1
-
02-08 22:30...小麦返青拔节期以防治茎基腐病、纹枯病,预防条锈病为重点,挑治麦蚜、麦蜘蛛、地下害虫等,同时做好麦田化学除草。在病虫害防控方面,要重点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等根茎部病害,密切关注麦蜘蛛、麦蚜、地下害虫等,做好条锈病等流行性、暴发性病虫害的早期预防。茎基腐病、纹枯病发生较早以及往年发生较重的县区,应提早做好防控。尤其对于... 0
-
02-08 17:30...坚持“压干不压湿、压软不压硬、压轻不压重”原则,趁当前土壤尚未封冻的有利时机,因苗因地因墒开展机械镇压。对旺长趋势明显的麦田,及时组织机械重压,控地上分蘖、促地下长根、保稳健生长;对土壤过湿地块,不宜进行镇压;对晚播弱苗注意轻压,避免出现机械损伤。二要及时化控。对群体偏大、有旺长趋势麦田,可在日均温8℃以上时叶面喷施生... 4
-
02-07 18:50...今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均实现增产,其中玉米产量增加较多,比上年增加238亿斤,使得玉米供需形势持续好转,确保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玉米产量大幅增加,而大豆产量比上年减少64亿斤,下降幅度达16.4%。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玉米与大豆争地的必然结果。去年以来,在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的刺激下,农民... 2
-
02-07 18:40...河南、山东、陕西等地基层党政机关急农民之所急,把院子、道路等平整场地开放给附近农民晒粮,缓解晒粮难,赢得一片叫好声。这些暖心之举,犹如在基层党政机关和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密切了干群关系,诠释了党政机关为民爱民的责任担当。农民手持农具走进机关大院翻晒小麦的画面,也注定会成为今年夏收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从另一个角度看... 2
-
02-07 18:40...纯粹是子虚乌有。进一步看,虽然我国进口一定数量的粮食,但并没有掌握第一手粮源,而是主要从国际四大粮商采购二手粮源。我国在全球粮食贸易中并无足够的话语权,也没有掌握粮食定价权。2020年以来的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主要是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极端天气频发、全球流动性过剩、国际资本炒作等各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中国作为粮食采购... 0
-
-
02-07 18:40...一些面粉加工企业去年建库较多,甚至个别面粉企业也在销售小麦。从进口看,受成本优势影响,今年1月至3月我国累计进口小麦292万吨,有助于调剂国内余缺。从新麦看,湖北小麦已经开始收割,局部地区新麦零星上市。市场素来“喜新厌旧”,随着新麦大量上市,新、陈小麦会加速接轨。再看存储。在新麦上市之前,中储粮和地方储备库正在加大储备... 1
-
11-21 10:40...滑县留固镇李周村村民李国清说:今年小麦全都实现机械化播种,看这长势明年还要继续丰收。作为夏粮主产区的河南,夏粮的丰收既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又关系到种粮农民的实际收益。当前冬小麦陆续进入分蘖期,农业部门组织农技人员,分包乡镇,因苗因地制宜,科学指导农民进行管理,对有旺长趋势的麦田进行喷施生长调节剂控旺促壮,对所有麦田可以... 9
-
11-21 08:30...黄淮海中南部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基本苗宜控制在13万—18万,西南麦区宜控制在15万—20万。二是机械镇压。坚持“压干不压湿、压软不压硬、压轻不压重”的原则,选择10时至17时,因苗因地因墒开展机械镇压。对有旺长趋势麦田,及时组织机械重压,控地上分蘖、促地下长根、保稳健生长。对土壤过湿地块,不宜进行镇压,对晚播弱苗要轻... 4
-
11-21 06:00...”这款新机器,就是浠水县今年推广的种肥一体化直播机,旋耕、施肥、播种等工序一次性完成,种植效率提升20倍。截至目前,浠水县4万亩小麦播种已完成九成。黄冈浠水县汪岗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杨小宝:“今年汪岗镇的小麦面积呈现了一个爆炸式的增长,比去年的面积估计扩大了接近3倍。”今年秋种期间,省内多数地区天气晴好,加之小麦... 8
-
-
-
本页Url:
-
2025-02-17-01:28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
![noimg](http://testingcf.jsdelivr.net/gh/wadelau/ufqi/news/view/default/images/unkown-im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