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2 19:00...这被认为是中国首道龟类行迹和首组龟鸟共生的足迹组合。鸟类与龟类足迹化石。(邢立达供图)据了解,从2020年至2022年,黄河三峡大景区管委会恐龙博物馆馆长尤文泽、博物馆工作人员罗大俊在永靖县的关山乡红楼村、太极镇孔家寺村及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内先后发现了6处早白垩世足迹点。所有足迹均保存于下白垩统河口群的红色砂岩中,... 1
-
09-18 18:30...在永靖县关山乡红楼村、太极镇孔家寺村以及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内先后发现了6处早白垩世足迹点。所有足迹均保存于下白垩统河口群的红色砂岩中,6处足迹点中的5处发现了鸟类足迹。其中有一处伴生有龟类足迹,另一处足迹点保存有鸟脚类足迹。新发现的5处鸟类足迹点中的足迹长度范围为3至4厘米,与此前河口群发现过的李氏韩国鸟足迹非常相... 3
-
09-11 13:50...黔江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重庆市地矿局208地质队与国家自然博物馆、云南大学相关学者共同完成。该恐龙的属名以化石产地黔江命名,种名赠与最早报道黔江恐龙发现的地质专家王长生。长生黔江龙的坐骨及前部尾椎。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图长生黔江龙复原骨架模型。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图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 1
-
09-11 05:20...也是发现于中国西南地区的第一个鸭嘴龙类恐龙。该发现为东亚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佐证。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白垩纪研究》。鸭嘴龙超科是一类长有鸭嘴状头骨吻部和复杂齿排的鸟臀类恐龙,该类群由禽龙类演化而来。鸭嘴龙超科的早期分支类群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族群,反映了早期分支禽龙类向鸭嘴龙科转变的过渡形态。长生... 1
-
09-10 23:00...鸭嘴龙超科的早期分支类群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族群,该族群反映了早期分支禽龙类向鸭嘴龙科转变的过渡形态,主要分布在白垩纪的亚洲,特别是中国北方和蒙古南部。相比之下,来自中国西南地区白垩系的化石材料极度稀少,这制约着对东亚早期分支鸭嘴龙类恐龙系统演化的认识。长生黔江龙的属名取自化石标本产出地——重庆黔江区,种名来自首次报道... 2
-
09-09 02:20...成果论文日前发表在国际地学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上。甘肃永靖是中国著名的白垩纪早期化石产地,发现过大量保存完整的恐龙骨骼、恐龙足迹等重要化石。2020年至2022年间,在永靖县关山乡红楼村、太极镇孔家寺村以及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内先后发现了6处早白垩世足迹点。所有足迹均保存于下白垩统河口群的红色砂岩中,6处足迹点中的... 0
-
-
09-08 15:50...(邢立达供图)据了解,从2020年至2022年,黄河三峡大景区管委会恐龙博物馆馆长尤文泽、博物馆工作人员罗大俊在永靖县的关山乡红楼村、太极镇孔家寺村及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内先后发现了6处早白垩世足迹点。所有足迹均保存于下白垩统河口群的红色砂岩中,6处足迹点中的5处发现了鸟类足迹,其中有一处伴生有龟类足迹。李大庆表示,... 0
-
05-25 02:30...研究人员称,这是三水盆地大型兽脚类的首次发现,也是截至目前我国发现的地理位置最南端的暴龙超科化石。发现4枚牙齿化石此项研究是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课题组联合广东省四会市博物馆、中山大学以及广东中大深地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团队共同完成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介绍,广东是中国白垩纪各种化石的重要产区,其中恐龙... 0
-
05-20 12:30...这是三水盆地大型兽脚类的首次发现,也是截至目前中国发现的地理位置最南端的暴龙超科化石。此项研究是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课题组联合广东省四会市博物馆、中山大学以及广东中大深地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团队共同完成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介绍,广东是中国白垩纪各种化石的重要产区,其中恐龙化石主要发现于广东的南雄盆地... 3
-
05-20 07:00...该团队在福建龙岩上杭龙翔恐龙足迹群发现的大型恐爪龙类恐龙足迹,是已知全球最大的恐爪龙类足迹,并建立了新的足迹属种——英良福建足迹。相关论文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交叉科学》上。2023年,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组成的联合科考队,总结了自2020年在龙岩市上杭县临城镇龙翔大道附近发现大规模晚白... 1
-
05-16 23:00...也是截至目前我国发现的地理位置最南端的暴龙超科化石。图为暴龙超科牙齿化石。(研究团队供图)此项研究是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课题组联合广东省四会市博物馆、中山大学以及广东中大深地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团队共同完成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介绍,广东是中国白垩纪各种化石的重要产区,其中恐龙化石主要发现于广东的南雄... 0
-
05-16 20:50...也是截至目前我国发现的地理位置最南端的暴龙超科化石。图为暴龙超科牙齿化石。(研究团队供图)此项研究是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课题组联合广东省四会市博物馆、中山大学以及广东中大深地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团队共同完成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介绍,广东是中国白垩纪各种化石的重要产区,其中恐龙化石主要发现于广东的南雄... 0
-
-
05-16 20:20...也是中国暴龙类最南端的化石记录。论文发表于国际地学刊物《白垩纪研究》。广州的暴龙超科牙齿化石清修前的状态。曾强摄此次发现的化石为4枚牙齿,均产自上白垩统大塱山组,时代为晚白垩世最晚期马斯特里赫特阶,距今7000万到6600万年前。其中3枚发现于肇庆四会市,另外1枚发现于广州市天河区国际金融城建筑工地。广东中大深地科学研... 0
-
05-16 20:00...邢立达课题组联合广东省四会市博物馆、中山大学以及广东中大深地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团队共同完成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介绍,广东是中国白垩纪各种化石的重要产区,其中恐龙化石主要发现于广东的南雄盆地和河源地区,而三水盆地的恐龙化石记录很少。此次发现的化石为4枚牙齿,时代为晚白垩世最晚期,距今约7000万到6600万... 1
-
05-14 07:20...后足的第二趾有巨型镰刀状爪趾,被称为“杀戮爪”,行进时会在地上留下二趾型足印。2020年11月,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组成联合科考队,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临城镇龙翔大道附近发现大规模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经过几年来的研究,目前团队已在此发现大型蜥脚类、鸟脚类、兽脚类、二趾型恐爪龙类等至少八种恐... 2
-
03-04 06:30...并于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脊椎动物解剖学形态学古生物学》上发表。据悉,2016年会昌进行道路开挖施工时,有村民注意到散落的紫红色碎石块中隐约可见白色骨质物体,但因其过于破碎、难以辨别,被捡拾保留于当地。直至2018年,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将碎石块收集至馆内并对其进行修复保护与研究。图为经过清理修复后的达泰龙化石标... 2
-
03-01 06:30...此次论文研究的两只达泰龙个体化石发现于江西会昌县上白垩统周田组。2016年,在会昌县贡水河沿岸进行道路开挖施工时,当地有细心村民注意到散落在路边的紫红色碎石块中隐约可见一些白色骨质物体,并将其拍照发布。2018年,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与当地村民取得联系,这些碎石块便被捐赠至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并后续由... 1
-
02-06 22:00...深地塔科1井位于“死亡之海”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于2023年5月30日开钻,预计钻探深度11100米。井区内,约20层楼高的钢铁塔架,稳稳矗立在流沙之上,重达2000多吨的钻头、钻杆、套管等将深入地下,穿透白垩系等10多个地层,成为探索地球深部的“望远镜”。新华社记者李响摄2月2日,深地塔科1井,司钻在驾驶钻机作业... 8
-
-
12-02 18:10...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哺乳动物中耳是渐进演化的经典案例。以往的研究表明,哺乳动物中耳听小骨经历了下颌中耳和过渡型中耳两个演化阶段,最终完全脱离下颌进入中耳腔。“这一演化事件在中生代哺乳动物不同支系中多次发生,然而在与我们人类演化密切相关的兽类祖先中,中耳演化的直接证据却十分有限。”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兼第一... 2
-
09-07 15:50...其保存面积和完整程度世界罕见。据了解,此次发现的两具恐龙,是化石保护相关工作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部分裸露的化石骨骼,为避免次生破坏,经自然资源部批准,进行了抢救性挖掘修复。其中,角龙类恐龙为较原始的角龙类,体长约1米,全身骨骼保存近乎完整。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张福成教授介绍,一般认为角龙类恐龙演化由原始到成熟... 0
-
09-02 00:40...硕齿亚当蜥最早由波兰—蒙古古生物考察团于1964—1970年间在蒙古戈壁沙漠晚白垩世砂岩地层中采集到,相关专家于1972年对其带下颌的不完整头骨进行了初步描述,建立了亚当蜥属,并根据其“牙齿硕大”这一显著特征对其进行了命名。硕齿亚当蜥是与白垩纪恐龙同时代生活的蜥蜴类脊椎动物,这块化石的发现为巴音满都呼地区生物群的多样性... 0
-
08-24 02:30...该生产井日产石油13.5吨、天然气4.2万立方米,油气产量约是邻井的5倍,落实地质储量天然气5.1亿立方米、凝析油16万吨,实现了白垩系舒善河组下2段储层的首次油气突破,验证了“智能导钻”理论技术体系的可靠性,显示了其对我国深层油气高效低成本钻探的重要作用。塔里木盆地白垩系油气藏属于埋深超过4000米的“千层饼”结构,... 0
-
-
-
本页Url:
-
2024-11-15-17:12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