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21 11:10...利用星壤资源或火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资源,原位制备氧气和燃料,是实现地外原位资源利用并摆脱地球资源供给的重要手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郭佩:地外人工光合作用技术有望作为未来地外原位资源利用的重要技术之一,为我国载人深空探测重大任务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在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主席杨宇光看来,目前我们在中国空间站进行的这项试验,... 2
-
12-26 17:40...如何通过揭示作物高光效的生物学基础,创建高光效育种技术,提升光合作用效率,让农作物“吃”下更多阳光,进而从根源上提升粮食单产已经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9月23日,由中国农学会组织的“作物高光效的生物学基础”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聚焦作物高光效的前沿科学议题,分析相关研究进展及问题难点,提出政策建议。中国科... 1
-
12-05 04:20...这一无色无味的气体,不仅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更是支撑人类及众多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关键。现代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自于产氧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同时释放出氧气。然而,关于地球上氧气的起源,尤其是早期地球如何在无氧环境中逐步演化出能够释放氧气的生物过程,一直是地质学和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6
-
12-04 17:00...让人不禁好奇:这些“眼睛”到底是什么?要了解白桦树的“眼睛”,我们先认识一下它的树皮。白桦树的树皮由多层组成,最外层是外表皮,像一件厚实的外套,保护树干、防止水分流失;外表皮里面有一层木栓层,含有一种叫栓质的防水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白桦树树皮洁白光滑。随着白桦树的生长,外层细胞逐渐老化、脱落,树皮会一层层剥离,一些树... 0
-
11-22 06:40...这也直接证明了叶绿体的光合作用确实制造了养料,这些养料使细胞能够生长得更快。该团队正在继续研究如何让叶绿体在动物细胞里活得更久,以便创造“平面动物”细胞,为动物提供植物的有益特性。植入叶绿体(红色)的仓鼠细胞图片来源:RyotaAOKI,YayoiINUI,YojiOKABE,MayukoSATO,NorikoTAKE... 0
-
11-20 18:30...如何通过揭示作物高光效的生物学基础,创建高光效育种技术,提升光合作用效率,让农作物“吃”下更多阳光,进而从根源上提升粮食单产已经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9月23日,由中国农学会组织的“作物高光效的生物学基础”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聚焦作物高光效的前沿科学议题,分析相关研究进展及问题难点,提出政策建议。中国科... 1
-
-
11-18 10:50...在生命科学、健康科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空间站的太空鱼缸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共同研制,巧妙结合了生命科学与工程技术,利用金鱼藻的光合作用特性,为斑马鱼的长期生存打造适宜的环境。确保斑马鱼长期存活,关键在于这套密闭水生生态系统对氧气和二氧化碳循环的精确控制。太空鱼缸集生物... 1
-
11-15 09:40...不仅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更是支撑人类及众多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关键。现代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自于产氧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同时释放出氧气。然而,关于地球上氧气的起源,尤其是早期地球如何在无氧环境中逐步演化出能够释放氧气的生物过程,一直是地质学和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回溯至24亿年前的地... 1
-
11-14 18:50...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由于动物细胞将叶绿体识别为异物并加以消化,因此很难将叶绿体移植到动物体内。研究人员本次开发的叶绿体移植法可以不使用以往的导入器材和物理方法,一次最多将45个叶绿体导入仓鼠的培养细胞内,并且不影响细胞正常的增殖。移植的叶绿体在仓鼠培养细胞中保持光合作用活性至少两天。另外,研究人员用... 0
-
11-07 16:10...引發用來産生氧氣的「電子傳輸類」反應以及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糖的反應。過去雖然也有將葉綠體植入動物細胞的研究,但存在葉綠體很快會被分解的問題。東大的研究團隊著眼於生存在義大利火山溫泉中的原始藻類「紅藻(Cyanidioschyzonmerolae)」,開發出了將其植入來自倉鼠的培養細胞的技術。以往的藻類需要在約10至20攝... 4
-
10-19 04:50...位于火星中纬度的冰沉积物,将成为寻找火星生命的关键地点。来自太阳的高水平有害紫外线辐射,让当下的火星表面几乎不可能存在生命。然而,足够厚的冰层能吸收这种辐射,保护生活在其表面下的细胞。存在于这些条件下的任何生命都必须位于一个所谓的“辐射宜居区”——既不能太深,要能接收较多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又不能太浅,要足以抵挡有害紫外... 0
-
10-18 10:20...我们还将迎来5节院士课堂,涵盖材料科学、地质研究、神经外科研究、生殖医学研究、化工研究等方面。让青少年们了解院士们的科研经历和成就,用科普的形式在他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中国科学院院士-葛昌纯微课:《空间太阳能发电》访谈:《90岁院士的漫长科研路》他是我国“核工业功勋人物”。青年时代他临危受命,成为制造原子弹、氢弹关键... 5
-
-
09-14 01:50...是衡量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光合作用效率越高,作物产量就越高,品质也越好。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作物品种、生长环境等。在光合作用中,光能利用率是一个关键指标,它用以量化作物吸收的光能在整体生物量生产中的利用效率。理论上,水稻、小麦等C3作物和玉米、高粱等C4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分别为4.6%和6.0%。... 1
-
08-01 18:30...最新论文主要作者、英国卡迪夫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的欧内斯特·启-弗鲁博士指出,海洋中磷和海水中氧浓度的增加与约6.35亿年前的一次生物进化事件有关。在最新研究中,他们对法兰西维利安盆地约21亿年前的海洋沉积岩开展了地球化学分析,发现了地球上复杂生命进化的第一批环境证据。此前,对于此处的化石体是否为大型生物化石体,科学... 2
-
07-18 20:40...为气体2氨气可以做肥料一般将其溶于水浇水,时同时施肥。科学家发现在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和成熟期每周向其喷放一至两次植物喜欢的二,氧化碳气体只要喷过4至5次农作物就会普遍,增产这种气体肥料主要用来补充。二氧化碳气可用,作气体肥料不可用于呼吸作用。是碳酸,铵还是碳酸氢铵。要重来多少次才会明白2024-01-0519:0... 3
-
07-09 19:50...将这些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入穿搭中,能够让整体造型更加生动有趣,鬼马气质,不矫揉造作,充满氧气感的魅力。(立体花朵可是今年的爆文必备元素哦~各位“时尚博主”还不快Get起来?)图源小红书@迪迪不畏@罗瑆觉@吕颖Ivy在植物系穿搭中,配饰的选择同样至关重要。要说跟“植物系女孩”适配度最高的单品,田园风三角头巾绝对能排上TOP... 4
-
06-09 14:40...并邀请了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的马红石副研究员作科普报告《生物材料与3D打印》。马老师先以修车和修人的话题迅速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随后介绍了目前她们团队在促进组织再生方面的研究进程,目前该研究项目可以用3D打印的各种材质、造型来帮助人体或动物的组织再生,后续会在人体器官再生中进一步研究。在随后的提问环节中,同学们积... 10
-
03-22 23:50...而事实上,还有一种光合作用不产生氧气,是一种发生在光合细菌中的原始光合作用机制,在地球生命诞生不久后就已出现,而产氧光合作用的出现要晚大约10亿年。据日本北海道大学和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联合发布的公报,进行产氧光合作用的植物和藻类拥有两个被称为光系统的光吸收功能单位,即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分别对应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每... 1
-
-
03-08 23:10...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科研人员的一项研究成果,研究揭示了转录叶绿体基因组的蛋白质机器一点都不简单,研究人员对其构造、功能进行了剖析。叶绿体基因转录蛋白质机器构造。(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供图)国际科研人员多年研究表明,转录叶绿体基因组的蛋白质机器控制着叶绿体的发育过程以及成熟叶绿体的基因表达,但人们此... 2
-
03-08 20:10...依靠土壤中的真菌菌丝提供养分,仅在短暂的开花期露出地表,其花朵犹如微小的玻璃制品。新发现由神户大学、京都大学和鹿儿岛大学的研究人员及业余植物爱好者共同完成。2022年,研究团队一名成员在鹿儿岛县大隅半岛找到一株外观与水玉杯科水玉杯属(Thismia)相似的植物。但研究人员仔细观察认为,这株植物独特的特征表明,它可能不属... 0
-
03-01 19:10...揭开了叶绿体基因转录机器构造。该成果于北京时间3月1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表。△科研人员正在观察植物叶绿体基因转录机器的冷冻样品植物细胞的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殊的一个细胞器,它的主要功能是帮助植物来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变成有机物,为我们人类提供能量。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成功解析了叶绿... 1
-
02-28 23:40...这一特征是自然光合作用能有效运行的重要结构基础。受此启发,刘岗团队以熔融的低温液态金属为导电集流体和黏结剂在选定基体上规模化成膜,结合辊压技术进行半导体颗粒的嵌入集成,实现了半导体颗粒的规模化植入。半导体颗粒镶嵌在液态金属导电集流体薄膜中形成三维立体的强接触界面,其结构犹如铺满鹅卵石的路,不仅具有优异的结构稳定性,还具... 1
-
-
-
本页Url:
-
2025-02-01-20:22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