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9 12:30...一条属于人类文明的古老规律大江大河之侧,常有早期文明分布,在奉化江流域也通用。早在1989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就曾在奉化南浦乡名山后村(今属江口街道)发现过河姆渡文化遗存,并于1989年和1991年两次发掘,明确了该地存在河姆渡晚期文化和良渚文化。但那之后的30年,奉化地区的史前考古似乎进入停滞期。直到2016年底... 0
-
10-31 22:40...甑皮岩遗址博物馆致力于青少年考古科普教育,出版了《寻访万年前的桂林人》《公众考古从娃娃抓起——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公众考古的探索与实践》等科普读物,探索我国大遗址保护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成果惠及公众的新思路。从2004年的“甑皮岩考古夏令营”,到2015年“甑皮岩公众考古大篷车”走进中小学校园;从2009年模拟考古乐园... 4
-
10-16 14:10...王庄遗址现场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朱光华说,此发现说明王庄遗址并非普通聚落,而是史前淮夷古国的都城所在。图为10月14日王庄遗址M27大墓发掘现场。新华社记者史林静摄王庄遗址位于河南永城市苗桥镇,是一处距今约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大型聚落。2023年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 13
-
10-02 18:40...草堰港遗址位于江苏省兴化市千垛镇草王村东颜家圩北侧,主体年代距今约7000年。遗址所在区域为江淮东部里下河腹地,整个遗址位于水面之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院、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自2022年12月起,先后对遗址展开考古发掘工作。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草堰港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甘恢元介绍,长期以来,地理及... 1
-
09-27 19:10...发现了海拔超过4400米、年代早至距今4400年前的玛不错遗址(28N,89E,海拔4410-4460米),为研究人类在高原腹地高海拔区域的生活方式提供了难得的材料。玛不错遗址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支流年楚河的源头地区、喜马拉雅山脉北麓。2020-2024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牵头,联合兰州大学、中... 2
-
09-18 16:50...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史炎炎介绍,该遗迹主要有灰坑、房址、栅栏、灰沟等。目前已清理灰坑数量150余处,过半数坑内填埋木材,木材绝大多数为栎属等适用于建材的树种,部分可见榫卯结构,原系木构建筑材料。部分灰坑用席子铺底,可能为贮藏坑。已清理的房址多用芦苇与木材作为建筑材料,其中编号F4的遗迹主体由木栅栏、芦苇栅栏等构成,... 0
-
-
09-15 23:50...“考古中国”重要进展发布聚焦史前和夏文化重要考古发现2024年09月13日13:46来源:中国经济网[][字号][]中国经济网9月13日讯(记者成琪)9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于史前和夏文化重要考古发现。通报了浙江衢州皇朝墩遗址、江苏兴化草堰港遗址、河南方城八里桥遗址等3项考... 0
-
09-15 18:50...通报了浙江衢州皇朝墩遗址、江苏兴化草堰港遗址和河南方城八里桥遗址3项考古最新进展。浙江衢州皇朝墩遗址出土的部分陶器(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供图)浙江衢州皇朝墩遗址早期稻田遗存及相关依据(拼版照片)。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供图)浙江衢州皇朝墩遗址水稻田遗迹(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供图)据介绍,皇朝墩遗址... 0
-
08-26 18:20...正式上线玉华萌发凌家滩遗址!央博数字平台还原的凌家滩遗址有哪些好看、好玩的?我们一探究竟!祭坛祭坛位于内壕以北,处在岗地的最高点,略呈方形,东西宽约30米、南北长约40米,用黄土、石子、石块分层建成,上有祭祀坑和积石圈。在祭坛之上和周边,分布着数十座墓葬,随葬品以玉石器为主,比较有代表性的玉器有玉人、玉龟、玉版、玉鹰、... 0
-
08-26 18:20...石家河遗址主要经历了油子岭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后石家河文化四个阶段,其是长江中游史前中心聚落,也是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珍贵实物。图片来源于新华网遗址由城墙、城壕和外围台岗组成的城址构成,遗址在环壕聚落与城址的建设、聚落社群分工和功能分区等方面已经发展得尤为先进。央博数字平台真实还原石家河遗址场景,倾力打造谭家岭... 3
-
08-26 18:10...央博复原石家河遗址古城内5座瓮棺出土了240余件精美玉器,包括神人头像、连体双人头像、虎座双鹰、玉虎、玉鹰等,是史前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玉器加工工艺水平的重要代表。小游戏:神奇的纺轮彩陶艺术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大创造,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在其他地区也有广泛分布。央博复原石家河遗址小游戏之神奇的纺轮彩陶纺轮是一种采用泥质红陶... 0
-
08-20 22:10...是长江流域史前人类贵族们日常“穿搭”的一部分。近日,“玉出大江——长江流域史前玉器特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展,共展出珍贵的各类长江流域史前玉器305件(组),其中一级文物32件。“石器时代,当人们开始关注玉石独特的色泽与纹理时,玉器从普通实用石器中脱离出来,成为原始社会中美的象征。”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夏伙... 0
-
-
08-15 02:30...昌化江流域是喀斯特地貌,有大量的洞穴。在我国其他南方区域也有很多旷野遗址,但它们的地层保存并不是特别好,很难发现非常丰富的文化遗存。而洞穴的特殊环境条件有利于文物和遗迹的保存。昌江史前洞穴为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史前人类在海南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活动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相关洞穴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学术意义。海南日报:这次的昌江史前... 0
-
08-12 18:00...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20家长江干流文博机构,联合推出“玉出大江——长江流域史前玉器特展”。此次展览汇集了长江流域史前主要考古学文化的代表性玉器305件(组),包括玉玦、玉璜、玉璧、玉琮等,其中一级文物32件,向观众展现出长江史前玉器独特的文化、艺术及其科学价值。同一天开展的“晋见中国——百件山西文物中的华夏... 0
-
08-12 17:30...分别是《你好,李焕英》《满江红》《飞驰人生2》《独行月球》《抓娃娃》!影史前十的喜剧片沈腾一人占了五部!如果说喜剧片占据了中国电影的半边天,那么沈腾就是喜剧片的天!甚至可以说华语喜剧之王算是正式易主了,毕竟星爷近年来的作品实在有点一言难尽,尤其是对于喜剧片而言,不用谈什么艺术价值,能够逗观众笑,有商业成功就是王道,正如... 1
-
08-05 10:10...尼阿底遗址第3地点的年代被确定为距今11000—10000年。这一时间节点不仅揭示了细石叶技术人群在青藏高原腹地的早期活动轨迹,也为理解青藏高原史前人类的迁徙和演化提供了重要时间标尺,填补了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文化研究的空白。细石叶技术遗址作为青藏高原发现的最丰富史前人类文化遗产之一,一直备受考古学界关注。这些遗址表明了青... 3
-
07-31 02:50...玉器从普通实用石器中脱离出来,成为原始社会中美的象征。”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夏伙根介绍,中国玉器初兴于东北,其后逐步向南扩散。“玉出大江——长江流域史前玉器特展”展出的玉璜、玉环等。新华社记者黄伟摄据介绍,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为安徽凌家滩文化、辽宁红山文化和浙江良渚文化,其中安徽凌家滩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均处于长江... 0
-
07-28 05:10...此次“玉出大江——长江流域史前玉器特展”展厅面积约800平方米,展线180米,共展出玉玦、玉璜、玉璧、玉琮、玉钺、玉人等各类长江流域史前玉器305件(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2件,大多数属首次在渝亮相。7月26日,“玉出大江——长江流域史前玉器特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布展完成,将于27日正式对公众开放。中新社记者周毅... 1
-
-
07-21 14:50...这些遗址代表了青藏高原早期人类在高原的大规模迁徙和定居活动。尽管经过多年系统发掘,具有可靠年代数据的细石叶技术遗址在青藏高原仍较为稀缺,在高原腹地更是鲜有发现。研究团队通过技术-类型学、光释光测年和碳十四测年等多种科学方法,对遗址中的细石叶技术遗存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尼阿底遗址第3地点的细石叶生产主要运用楔形石核... 0
-
07-29 20:40...“这两筐陶片非常难得”,黄碧雄解释称,这个灰坑出土的陶片很大,从陶质、陶色、纹饰来看,很多陶片应该可以拼合,而在整个竹园岭遗址中,“可拼合的器物非常少,更不用说拼完整”。现场还摆放着各类铲子、铁锹、镐头等发掘工具,甚至还有一个不锈钢汤勺,与寻常大众对考古工具的了解认知有些不同。黄碧雄说,考古现场讲究实用,“需要什么找什... 4
-
07-10 15:30...作者将北疆地区的地域文化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对应于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的裴李岗、磁山文化至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公元前6000—3500年),第二阶段对应于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时期(公元前3500—2000年),第三阶段对应于中原地区二里头文化至战国时期(即夏代至战国时期,公元前2000—200年)... 4
-
06-11 21:10...以自己收藏的数百件西部彩陶为研究对象,从形制、纹饰等方面深入探究与分析,试图通过与古人的跨时空“对话”,揭示出彩陶所特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再现了一场独属于史前中国的艺术浪潮。所谓“异品陶”,即常见器之外的特殊存在,主要表现在陶器之异形和纹饰之稀见。作者认为,如果把西部彩陶比作一座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异品陶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 22
-
-
-
本页Url:
-
2024-11-09-18:31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