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2 14:30...连续第二个月改善,为两年半以来的最高水平。然而,该指数近三年来一直保持在100以下,反映出悲观主义者仍然多于乐观主义者。西太平洋银行高级经济学家MatthewHassan指出:“消费者感觉家庭财务压力减轻,不再担心利率进一步上升,对经济前景越来越有信心。”美国大选结果证实特朗普获胜后,美元继续走强。分析师表示,如果特朗... 10
-
11-06 22:20...并进行了舰载战斗机和舰载直升机的起降训练。目前日本海自暂时发现的随行舰只包括055型导弹驱逐舰延安舰和052D型导弹驱逐舰湛江舰,日本海上自卫队出动驻地在横须贺的第11护卫队群“夕雾”号导弹驱逐舰(ゆうぎりDD153)伴随监视。日本统合幕僚监部拍摄的山东舰和山东舰出现位置日本统合幕僚监部这是山东舰继今年7和8月之后第3... 6
-
10-28 13:50...科考队员张珊对下潜中采集到的生物样品进行观察分析。新华社记者王聿昊摄船时11日13时51分,“蛟龙号”在西太平洋海域维嘉海山结束5个半小时的海底作业,载着潜航员赵晟娅、张奕及科考队员高伟,从水深1783米的海底上浮。船时15时10分,“蛟龙号”回到支持母船“深海一号”后甲板,标志着本航次科考的18次下潜任务圆满完成。这... 2
-
10-06 22:00...让人们有些淡忘了,早在“瓦良格”尚未公开新舰名、外界探讨航母编队构成时,对054A最大的质疑便是航速(特别是维持最高航速的能力)。到了9月18日辽宁舰编队分两批南下与那国海峡时,紧随辽宁舰的是052D型导弹驱逐舰成都舰和淮南舰——来自北部战区海军驻辽某驱逐舰支队,而稍晚些通过与那国海峡的,则是与辽宁舰驻扎在同一个母港的... 2
-
10-01 08:50...“蛟龙号”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了18次下潜作业,搭载十余名中外科学家探索深海。新华社记者王聿昊摄这是下潜中采集到的金柳珊瑚样品(9月11日摄)。9月11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维嘉海山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最后一个潜次下潜作业。科考期间,“蛟龙号”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了18次下潜作业,搭载十余名中外科学家探索深... 2
-
09-20 02:20...阶段性大气环流异常是今年汛期北京降雨偏多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进入主汛期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北推进到华北地区并长时间维持,夏季风也推进到华北地区,引导西太平洋、南海、孟加拉湾等地的丰沛暖湿气流向北输送,为北京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七下八上(7月20日至8月10日)是北京强降雨相对集中的时段,称之为主汛期。主汛期一结束,往往... 9
-
-
09-18 16:40...感受“深海一号”船上的繁忙夜晚。新华社记者王聿昊摄9月6日,“深海一号”船上,科考队员和船员对回收至船上的浮游生物分层拖网设备进行冲洗。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深海一号”船正在西太平洋海域进行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由于“蛟龙号”在白天下潜,生物样品处理、海水采样分析、“蛟龙号”检修维护等作业通常安排在夜间进... 2
-
09-18 16:20...1米的载人舱只可容纳3人,但在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中已算得上大容量。傅文韬坐在中间,担任主驾驶。坐在左舷的邱建文负责观察拍摄海底景观、协助主驾驶与水面联络,坐在右舷的记者负责记录水下生物和样品采集情况。在执行水面检查之后,“蛟龙号”开始注水下沉。随着显控面板上的深度数值逐渐增加,窗外的颜色由浅蓝一点点变深,最终在120... 5
-
09-18 14:20...“根据大科学计划的总体部署,我们从2022年起谋划开展系列国际航次科考。这些航次从谋划阶段就是国际化、系统化的。”这是结束下潜返回“深海一号”船后甲板的“蛟龙号”(2024年9月11日摄)。9月11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维嘉海山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最后一个潜次下潜作业。新华社记者王聿昊摄2023年下半年... 8
-
09-12 10:20...”科考队员高伟参与了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最后一潜,走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载人舱,他激动地向中外科考队员分享今天的下潜见闻。9月11日,科考队员张珊对下潜中采集到的生物样品进行观察分析。新华社记者王聿昊摄船时11日13时51分,“蛟龙号”在西太平洋海域维嘉海山结束5个半小时的海底作业,载着潜航员赵晟娅、张奕及... 4
-
09-06 11:00...傅文韬坐在中间,担任主驾驶。坐在左舷的邱建文负责观察拍摄海底景观、协助主驾驶与水面联络,坐在右舷的记者负责记录水下生物和样品采集情况。在执行水面检查之后,“蛟龙号”开始注水下沉。随着显控面板上的深度数值逐渐增加,窗外的颜色由浅蓝一点点变深,最终在120米时变得一片漆黑。和想象中不同,“蛟龙号”在下潜过程中十分安静,没有... 14
-
09-02 22:00...安全顺利的每一次下潜都离不开“蛟龙号”运维保障团队、“深海一号”船员团队、航次科考队员的通力协作。跟随镜头,一起了解“蛟龙号”下潜背后的故事。新华社记者王聿昊摄8月30日,“蛟龙号”运维保障工程师蒋盛(左)、修可顺拆卸“蛟龙号”外壳,对蓄电池进行维护。8月30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 0
-
-
09-02 21:20...预计将于8月18日抵达首个作业区,“蛟龙号”将在当日迎来第300个下潜潜次。围绕设备调试、人员培训、规则宣贯等环节,科考队正紧张有序地开展“蛟龙号”下潜准备工作,全力保障本航次的18次下潜任务安全顺利完成。新华社记者王聿昊摄8月12日,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东声围绕生物分类与连通性在船上为中外科学家做讲座。搭... 2
-
09-02 21:20...进行下潜前的准备工作。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队8月18日在西太平洋海域顺利完成“蛟龙号”航次首潜,这也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首台7000米级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第300次下潜。历经海试、试验性应用、业务化运行等阶段,“蛟龙号”已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留下足迹。新华社记者王聿昊摄8月18日,“蛟龙号”... 0
-
09-02 21:20...这里“隐藏”着深海生命的奥秘,也是人类了解最少的生物栖息地之一。本航次的科考重点,便是海山这一独特的生态系统和环境。据本航次首席科学家、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许学伟介绍,本航次将在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链开展调查,这里水深1500至3000米,生物多样性高、生态系统独特,被视为未来深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我们计划... 0
-
09-02 21:20...香港举行仪式庆祝这次起航。2024年西太平洋国际航次首席科学家、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教授邱建文在香港举办的仪式上发表视频致辞表示,2024年西太平洋国际航次是首次有外国科学家搭乘“蛟龙号”开展深海科考,航次的规划由内地、香港及海外科学家共同设计制定。期待通过该航次,与各国科学家开展多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共同解决深海生态保... 2
-
09-02 21:10...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与“蛟龙号”合影。新华社记者王聿昊摄据傅文韬介绍,当天的下潜在西太平洋海域一座尚未正式命名的海山山坡进行,重点对底栖生物和水体环境进行调查,观察拍摄了海底生物分布情况,采集到多个品种的海参、海绵、冷水珊瑚以及底层海水、沉积物等样品。当日最大下潜深度为3333米,水下作业约6个小时。8月19日... 0
-
08-31 02:10...“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第10次下潜作业,潜航员齐海滨、中国科学家张东声、尼日利亚科学家史露在西太平洋海域皮加费塔海盆完成5573米大深度下潜。安全顺利的每一次下潜都离不开“蛟龙号”运维保障团队、“深海一号”船员团队、航次科考队员的通力协作。跟随镜头,一起了解“蛟龙号”下潜背后的故事。新... 0
-
-
08-21 02:40...“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搭载潜航员傅文韬、赵晟娅以及来自哥伦比亚的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的第2潜次作业,这是“蛟龙号”首次搭载外国科学家下潜作业。8月19日,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与“蛟龙号”合影。新华社记者王聿昊摄据傅文韬介绍,当天的下潜在西太平洋海域一座尚未正式命名的... 0
-
08-19 17:00...这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首台7000米级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第300次下潜。金黄的海星、长着黑色珊瑚的海绵、藤蔓橙黄的冷水珊瑚……这次下潜,“蛟龙号”带回了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深海“礼物”。据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首席科学家、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许学伟介绍,这次下潜在西太平洋海域一座尚未正式命名的海山... 0
-
08-19 06:50...這是我國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的首台7000米級大深度載人潛水器「蛟龍號」的第300次下潛,累計搭載900人次下潛。據2024西太平洋國際航次首席科學家、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許學偉介紹,當天的下潛在西太平洋海域一座尚未正式命名的海山進行。金黃的海星、長着黑色珊瑚的海綿、藤蔓橙黃的冷水珊瑚……這次下潛,「蛟龍號」帶回科... 1
-
08-18 18:10...航次首席科学家许学伟和潜航员齐海滨、张奕将搭乘“蛟龙号”,在海山山坡到山顶观察及拍摄海底生物分布,采集生物、水体、地质样品,获取环境参数数据,并全面测试潜水器的各项功能。许学伟说,在首个作业区,将通过5次下潜,进行底栖生物和水体环境调查,为研究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分布规律、连通性和环境梯度变化提供样品和数据支持。值得一提的... 5
-
-
-
本页Url:
-
2024-11-27-18:28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