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6 04:30...本场活动将邀请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简帛研究中心主任,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陈伟作题为《书于竹木:简牍文化及其载述的国家信史》的演讲。陈伟连续主持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楚简综合整理与研究”“秦简牍的综合整理与研究”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云梦睡虎地77号西汉墓出土简牍整理... 0
-
12-26 04:30...、“秦简牍的综合整理与研究”(2008-2016年)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云梦睡虎地77号西汉墓出土简牍整理与研究”(2016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史语所集刊》《中国史研究》《考古学报》《考古》《文物》等刊物发表论文和简牍研读札记180余篇;出版《包山楚简初探》(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 0
-
12-24 00:10...由于年代久远,可能还有埋藏条件的原因,更不易保存,目前尚未能得见。简牍的取材、制作、书写,都比较方便,降低了识字、教育的门槛。商代、西周,学在官府,知识圈狭小,文献的种类、篇幅也有限,简牍的优势不容易发挥。春秋以降,私学勃兴,著述蜂起。战国时各国相继变法,建立以郡县制、官僚制为基础的新兴国家,文书、律令的行用骤然增长。... 4
-
12-20 22:50...自1907年在敦煌首次掘得简牍以来,百余年间先后有30多批次、6万多枚汉简出土,出土简牍具有数量多、发现早、研究历史长的特点。近年来,我省多方发力,不断加大简牍保护、研究、展示、弘扬工作,成效喜人。2007年,省委省政府批准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加挂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的牌子;2012年,又批准该中心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离... 0
-
12-18 10:10...简牍大量集中出土为我们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同时也为简牍保护修复工作带来更大挑战。简牍保护是时代课题,也是历史责任。今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期间,来到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指出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 4
-
12-14 02:30...司马千人候仓长丞塞尉职闲,都尉以便宜财予,从史田吏如律令……”出土于内蒙古额济纳旗甲渠候官遗址的《建武三年居延都尉吏奉例》由10枚简组成,每简长22.8厘米,前两简宽2.5厘米、其余8简宽1.4厘米,全文200字。图为国宝级文物《建武三年居延都尉吏奉例》。(资料图)甘肃省文物局供图“该简为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窦融... 0
-
-
12-12 21:20...整座博物馆从大门开始就是文物,所以研学课程不局限于展览,而是让孩子们在馆内的一砖一瓦间,了解认识兰州本土的历史文化。来自金塔路小学五年级四班的李梓萌告诉记者,“当我第一眼看到白衣寺塔时,它高高地耸立在那里,像一位古老的巨人,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这座塔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不仅外观好看,还出土了很多珍贵的文物。通过研... 0
-
12-12 05:10...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脉络。由21支简组成先秦实物计算器能进行分数乘除2008年7月,近2500枚战国竹简从境外被抢救回来,入藏清华大学,被命名为清华简。这批珍贵简牍最长的49厘米,最短的不到10厘米,竹简上的文字大多数仍然清晰可见,书写精致工整。沉睡2000多年的清华简,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苏醒过来,诸子思想、历史文化... 1
-
12-01 03:20...传递社会正能量,助推湖北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欢迎观看《文安荆楚》第一百三十八期:“简”说湖北“牍”懂荆楚秦国律法到底有多完善?秦国律法到底有多完善?中国最早的家书写了些啥?“中华第一长文觚”又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到时下正火爆的云梦县博物馆,一探究竟。简牍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字载体之一,铭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印记。作... 2
-
12-01 02:10...“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文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实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是文化传承发展的优秀资源,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总书记关注的... 3
-
11-30 21:00...中心研制的竹木漆器复合乙二醛脱水技术等被广泛应用于文物保护实践。“总书记说,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我们责无旁贷。”他说,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将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技术创新研究,产生更多基础性、原创性科技成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这并不是总书记第一... 0
-
11-30 21:00...王先福说,总书记对出土简牍非常关注,在展厅看得很细致,不时在秦汉简牍前驻足,仔细察看。沿着总书记的参观足迹,王先福在展厅向记者相继介绍了重点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为总书记解说的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先福介绍秦简的历史背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倪娜摄)睡虎地秦简《田律》记载:“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 0
-
-
11-24 05:30...是日常业务量的151%,同比增长9.7%,创历年双11当日新高。如今,快递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那么2000年前在没有飞机、高铁的汉代,邮件是如何传送,当时的快递小哥又是怎么按时将物件送达的呢?答案就藏在历经千年的简牍之中。20世纪90年代初,考古人员在甘肃省敦煌市发现悬泉置遗址,这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 1
-
11-23 18:20...内容涉及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秦律占到一半以上。4万多个抄写工整的秦隶汉字,是墓主人“喜”的“工作笔记”,字里行间展示这位基层小吏的敬业与勤勉。“喜”生前存在高低肩、有颈椎病,经常跪坐对下肢造成了损伤,这是他长期从事文字抄录、伏案工作形成的“职业病”。“喜”能文能武,曾3次从军,参与并见证了秦统一六国的主... 0
-
11-21 05:20...内容涉及军事、民政、法律、经济等各方面内容,是研究东汉初年河西居延边塞的重要文献。甘肃简牍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近日接受采访,解读了这卷由36枚汉简组成的简册的具体内容,以及它为何被评定为国宝级文物。通过解读简册内容可知,其中详尽记载了一起原告为甲渠候粟君,被告名为寇恩的民事纠纷。责,即债,意为粟君向寇恩主张、催讨债务。甘肃... 2
-
11-20 22:30...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这并不是总书记第一次在湖北走进博物馆。“2018年4月27日,总书记同来华进行非正式会晤的印度总理莫迪一起,到湖北省博物馆参观精品文物展。这次,他又来到云梦县博物馆,再次将目光聚焦文物保护研究利用。总书记对荆楚文化的重视,让我们深感使命... 2
-
11-18 06:20...这些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简牍,就像是一本记录两千年前丝绸之路的百科全书,真实重现了河西边塞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西交往交流交融的文明互鉴,极大地丰富了丝绸之路的内涵。武威医简:国宝汉简中的中医文化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在全世界独树一帜。2000多年前,医生们将自己的行医经验写到了医简上。中医文化也由此得以发展积淀。总台央视记... 1
-
11-17 21:30...共8页推荐阅读央视新闻2024-11-1801:18:29北京日报2024-11-1718:27:07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11-1715:36:45当一天的马嘉祺2024-11-1722:46:32直播吧2024-11-1722:57:02环球网2024-11-1509:55:24环球网2024-11-1509:5... 1
-
-
11-17 13:10...字迹依然清晰可见。它是汉宣帝时期颁布的汉代专用尊老法典,也是当时处理老年民众问题的重要法律依据。出土简牍千千万,为何这套简牍可以被称为国宝级文物呢?杨瑞说,该简内容丰富、字迹清晰、次第分明,既有尊老养老、高年赐杖的明确命令,也有抚恤鳏(guān)寡孤独废疾之人的具体法规,反映了汉代对待老年民众的宽厚、仁爱,与它一同出土... 0
-
11-16 18:30...因为律令中明确规定,要求官员在其辖区内播种季节降水的多少,然后知道致使庄稼萌发的面积都要及时汇报,鲜明体现了我们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对于农耕、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古今一体几乎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差异。云梦简牍:千年前家书诉说秦人温情故事除了秦律之外,在云梦睡虎地4号秦墓中出土了两封2200多年前的木牍家书,这是截至目前,我... 1
-
11-15 23:50...睡虎地秦墓中千余枚竹简、数万字简文筑起的“法史宝库”,系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法典,价值斐然。鉴古明今。翻开《秦律十八种》,人们可以读到仓库事务、货币管理乃至“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各方面的明确规定。早春二月不许到山林中砍伐树木;商品须明码标价;要见义勇为……古老的简文,其中许多思想理念,至今仍可镜鉴。正如习近平... 1
-
11-15 22:40...字迹依然清晰可见。它是汉宣帝时期颁布的汉代专用尊老法典,也是当时处理老年民众问题的重要法律依据。出土简牍千千万,为何这套简牍可以被称为国宝级文物呢?杨瑞说,该简内容丰富、字迹清晰、次第分明,既有尊老养老、高年赐杖的明确命令,也有抚恤鳏(guān)寡孤独废疾之人的具体法规,反映了汉代对待老年民众的宽厚、仁爱,与它一同出土... 0
-
-
-
本页Url:
-
2024-12-26-08:30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