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22 04:30...2025年将举办众多活动,以提高全球民众对冰川在气候系统和水文循环中关键作用的认识,同时应对冰川加速融化所带来的紧迫挑战。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绍洛说,世界气象组织最近确认2024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并多次发出冰川消融等相关气候红色警报。融化的冰川威胁着数百万人的长期用水安全,国际冰川保护年必须向世界敲响警钟。据世界... 0
-
12-29 18:40...人群中有一名队员说:“谁跟我上?”很快有另一名队员回应:“我跟你上!”两个人随即冲上了十几米的高空。最终,我们在12级大风到来之前完成了墙板的全封闭。为什么要建第5座考察站大家可能要问:中国已经在南极建了4座考察站,为什么还要建第5座考察站?秦岭站位于西南极,面向南太平洋扇区,离阿蒙森海比较近。在秦岭站附近有一个南极最... 0
-
11-01 05:20...科研栋、室外管线、通信基础设施、污水处理系统、海水淡化系统、新能源微电网系统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调试工作,并首次开展越冬考察任务。围绕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反馈开展调查。依托“雪龙”号和“雪龙2”号分别在东南极普里兹湾、宇航员海、西南极罗斯海、阿蒙森海及南极半岛临近海域开展生物生态、水体环境、沉积环境、大气环境... 3
-
09-23 22:30...思韦茨冰川在某些地方厚度超过2公里,被比作瓶子里的软木塞。如果它崩塌,海平面将上升65厘米。考虑到目前海洋每年上升4.6毫米,这个数字相当大。而如果它导致整个冰盖最终消失,海平面将上升3.3米。虽然一些计算机模型表明,根据2015年《巴黎协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能会减缓冰川的消退,但国际思韦茨冰川合作组织(ITGC)的... 2
-
08-31 19:40...此项研究联合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香港大学、英国南极调查局、中海大崂山实验室、西安交大、南京大学、德国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研究所、美国布朗大学、北京师大、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国内外科学家,向争论几十年的、在《自然》《科学》上多次发表的有关这一气候转型的多种假说提出挑战,将观测记录与数值模拟相结合,揭示了南北两半球冰盖不... 0
-
06-29 23:10...“为更快拆除主体建筑幕墙板的保护膜,我们用电热毯焐、用暖风机吹,烧热水往板上浇;安装建筑固定板上的檩条时,我们用手电钻一点点将螺丝打入数毫米厚的钢板中,一天下来,手肿得连筷子都拿不稳……”秦岭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我国第三个南极常年考察站,填补了我国南极科考布局的空白,为评估南极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提供重要基础支撑。“... 7
-
-
06-09 17:00...累计飞行距离约3800公里。”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冰雪与气候变化研究所研究员崔祥斌说,“在这场国际合作中,‘雪鹰601’出色的航空科学调查能力,以及固定翼飞机队科学决策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对任务的圆满完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崔祥斌先后参加过6次南极考察,是“环”行动组8名执行委员会委员之一,也是中国参与“环... 5
-
06-07 02:50...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的基因组中包含10万到20万个碱基。巨型病毒大约有250万个碱基。巨型病毒于1981年在海洋中首次被发现。这些病毒专门感染海洋中的绿藻。后来,研究人员又在陆地土壤甚至人类体内发现了巨型病毒。奥胡斯大学研究人员解释说,此次是人们第一次发现巨型病毒生活在以微藻为主的表面冰雪上。每年春天,北极经过数月... 13
-
06-04 20:40...我们最终成功完成了约7200公里航空测线,飞行时间约28小时,填补了冰盖边缘大范围的数据缺失。其间,为了应对天气的影响,飞机还完成中山站和比利时伊丽莎白公主站间两次转场飞行,累计飞行距离约3800公里。”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冰雪与气候变化研究所研究员崔祥斌说,“在这场国际合作中,‘雪鹰601’出色的航空科学调... 1
-
05-29 02:50...南极洲由冈瓦纳古大陆分离解体、逐渐向南飘移形成。南极冰盖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库。南极的冰下环境,是我们了解南极冰盖形成、评估未来可能发生的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的核心科学问题。从地质学角度讲,南极的冰下环境是世界上探索最少的区域。尽管遥感及地球物理观测提供了有关磁场和地壳结构的宝贵数据,但只有基岩样品才能验证地质模型。到目... 4
-
05-24 08:00...加拿大海军认为新型潜艇应履行3项任务,包括为加拿大和北美提供防御、支持加拿大的远征部署,以及维护加拿大的全球海洋利益。新型潜艇需具备在北冰洋冰盖下航行的能力,能够在极端恶劣的海况下执行任务。此外,新型潜艇应能部署水下无人潜航器,并具备发射潜射对地攻击导弹的能力。分析人士认为,基于这些需求,加拿大的新型潜艇应比维多利亚级... 1
-
05-19 06:10...主要是因为南极冰盖的运动、低温和蓝冰区的独特地理条件使得陨石得以保存并富集。其主要机制是:陨石降落在南极冰盖表面后,会逐渐被积雪压实,压入冰盖中;冰盖在重力作用下携带陨石向南极大陆边缘流动;若没有阻挡,大部分陨石会随着冰盖的运动流向海洋,但有一小部分冰盖会受到岛峰、山脉或冰下基岩的阻挡而流速减缓或停滞;在下降风的作用下... 1
-
-
04-21 23:00...国际学术期刊《冰冻圈》近日刊登了相关研究论文。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冰雪所极地冰盖多圈层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研究团队负责人唐学远介绍,当处于融化状态的冰流流过南极冰盖冰底的凹陷,并以当地最小的水势聚集时,冰盖底部就会形成冰下湖。根据现在的统计,科学家在南极冰盖下方共发现675个冰下湖,其中有3个冰下湖被成功钻探取样。南极冰下... 3
-
04-17 13:30...我主要研究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对企鹅种群生态的影响。”吴旭东介绍,“如果想了解企鹅栖息地的种群数量变化,只靠近几十年的观测资料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了解过去几千年来其数量动态变化情况,以及历史时期企鹅或者海豹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从过去了解现在,从过去预测未来。”吴旭东说,金图企鹅是目前南极阿德雷岛上数量最多的企鹅,约有50... 2
-
04-17 03:20...这是地球自转出现减缓的主要原因。但比起地球来,月球实在太小了,它和地球“掰”了几十亿年手腕,最终自己先败下阵来,自转周期变得跟公转周期一样慢,始终只把一面对着地球,于是形成了“潮汐锁定”。其实在太阳系里,绝大多数卫星都被自己的主星潮汐锁定了,更有甚者,冥王星和冥卫一因为个头差别不大而相互锁定,你瞧着我,我瞧着你,跳着永... 2
-
04-16 09:10...成功返回学校。在此次科考中,吉林大学团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成功穿透545米深的冰盖,并成功获取了连续冰芯及近半米的冰下基岩样品。这一成果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标志着中国在极地钻探技术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南极冰层深部冰下基岩进行有针对性的地质调查采样,这一创新性... 1
-
04-11 19:10...这台“不怕酷寒、不怕霜冻、不怕吹雪”的近红外望远镜正仰望苍穹,探索宇宙奥秘。海拔4087米的昆仑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寒冷干燥的气候、清洁稳定的大气、加上长达3个月的极夜,使得冰穹A地区成为地球上光学红外视宁度、亚毫米波大气透过率和时域天文观测条件等方面独一无二的天文观测台址。据该项目负责人、中国极地研... 0
-
03-02 10:30...我国“雪鹰601”固定翼飞机对伊丽莎白公主地区域进行了多次航空调查,根据航空地球物理数据,初步反演出麒麟冰下湖的三维结构:湖面长度42千米,湖面面积370平方千米,最大水深200米,沉积物最大厚度大于300米。据介绍,在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期间,南极内陆考察队员根据我国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选取的进出湖区安全路线,进行了... 0
-
-
02-28 22:30...我国正式将这个形似“麒麟静卧”的冰下湖命名为“麒麟冰下湖”,现已被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收录。南极麒麟冰下湖的冰面雪丘。新华社发(李传金摄)2015年以来,我国“雪鹰601”固定翼飞机对伊丽莎白公主地区域进行了多次航空调查,根据航空地球物理数据,初步反演出麒麟冰下湖的三维结构:湖面长度42千米,湖面面积370平... 4
-
02-27 18:30...我国将在南极钻探一个冰下湖,正在开展的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中,内陆考察队员已成功进行实地探路。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冰雪与气候变化研究所研究员姜苏介绍,这个冰下湖位于东南极内陆冰盖伊丽莎白公主地区域,深埋在冰盖下方超过3600米,距离中国南极泰山站120千米。2022年,我国正式将这个形似“麒麟静卧”的冰下湖命名为“麒... 0
-
02-06 14:10...以遏制放射性物质污染物扩散。但经过数十年风吹日晒以及气候变化,这个水泥建筑的很多地方都已出现剥蚀受损现象。美军在马绍尔群岛建造的水泥穹顶(图自美国能源部)事实上,美国长期核试验给马绍尔群岛留下巨大创伤,当地生态环境遭到不可逆破坏,数以千计遭受辐射的当地居民患上癌症等重疾,迄今仍承受着各种后遗症的折磨。经历过美国核试验的... 9
-
07-09 18:30...南极和格陵兰冰盖预计会使全球海平面升高约1.4米。如果全球气温上升超过工业化前水平1.8°C,预计将出现不可逆的南极海冰损失并急剧加速海平面上升。该论文称,本次研究的最新成果,或比此前气候模型提供了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更准确估计。据介绍,全球平均海平面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大约上升了20厘米,而随着人类对全球变暖的影响越来越大... 7
-
-
-
本页Url:
-
2025-01-28-23:41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