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9 02:20...大脑前扣带回皮层是灵长类大脑功能网络中的关键区域,参与多种高级认知功能的调控,并与人类精神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纺锤形神经元是灵长类大脑前扣带回皮层中的一种特殊细胞类型,仅见于人类、猿类和旧大陆猴的大脑中。宿兵等人通过跨物种单细胞多组学比较分析,发现人与猕猴的兴奋性神经元亚型端脑外投射神经元,显著高表达了超过一半的已知纺... 0
-
12-04 04:00...但她与现代智人之间仍存在着一个显著的鸿沟:现代人的大脑体积是露西大脑的3倍有余。想象一下,一头成年猪的大脑重量在80—180克之间,做成脑花一碗就能装得下。而一个成年人大脑平均重量约为1300—1400克。这不得不让人们想到进化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即为何人类的大脑会进化得如此庞大?科学家早已知晓,脑组织是人体中耗能最高... 0
-
09-23 10:10...揭示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手段一直面临巨大挑战。昆明理工大学陈永昌、季维智团队经过近8年的努力,利用与人类高度相似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成功培育了F1代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猴模型。基于这一新模型,研究团队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揭示了严重的细胞缺陷是早期肌肉组织病变和再生异常的关键原因,并深入解析了该阶段肌肉组织中单核细胞的变化,尤其是... 0
-
09-02 19:10...以及探索生命科学更多未知的疆域。其实,“克隆”无处不在。植物的无性繁殖,比如插条、嫁接、落叶生根等,都是“克隆”。人类也在很早就开始尝试克隆各种动物。但非人灵长类动物,比如猴子的克隆始终是个难题。早在20世纪初,德国动物学家、实验胚胎学先驱汉斯·斯佩曼(HansSpemann)已经使用胚胎分裂技术克隆出了蝾螈。胚胎分割... 1
-
08-02 02:30...丰斯特深入观察了提问者的行为。他发现,当马蹄踏击数接近正确答案时,提问者的姿势和面部表情会随之发生变化,紧张程度随之增加,汉斯会通过提问者的动作和微表情来判断什么时候停止踏蹄。也就是说,马并不是真的会做数学题,而是拥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观察学习,正是动物认识世界、学习技能的一个重要手段。除了观察学习,实践经验也是动物... 1
-
07-19 20:00...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陈宇、路中华、叶涛团队,在国际期刊AlzheimersDementia发表最新研究。研究团队成功建立了精准模拟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致病突变的新型猕猴模型(PSEN1基因突变食蟹猴),并在幼年突变猴中,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早期生物标志物的改变以及外周炎症... 0
-
-
06-29 18:50...灵长类动物雄性Y染色体的进化速度快于X染色体。相关论文发表于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比较了黑猩猩、倭黑猩猩、西部低地大猩猩、婆罗洲猩猩、苏门答腊红猩猩,以及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远的西亚芒长臂猿的性染色体。研究人员首先使用端粒到端粒(T2T)技术对这些动物的性染色体进行了测序。T2T技术能够对重复部分进行... 1
-
06-22 10:10...通过植被恢复、建设空中廊道等措施,海南对一批潜在适宜海南长臂猿繁衍的栖息地实行修复和连通,帮助它们迁徙至更广袤的雨林。此外,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对海南长臂猿的野外监测手段也从单纯的人工监测逐步过渡到配合现代化技术的监测手段,并通过与国家公园研究院、中山大学、海南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展科研合作,逐步破解了海南长臂猿... 5
-
06-03 10:40...人类从开始吃猪肉起,就慢慢适应了猪的蛋白质;第二,因为猪和人类的基因关系比较远,它的传染病很少会传染给人类;第三,猪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们现在的畜牧业对于猪的基因改良技术已经很成熟,它可以改良成更适合被人类接受的器官。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四基因、五基因、十基因编辑等等,都是针对性改良以后的品种。... 3
-
05-30 01:30...为物种多样性和进化提供了重要见解。6种灵长类动物的完整X和Y染色体序列揭示了物种多样性和进化特征。图片来源: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灵长类物种是现存与人类最接近的“亲戚”。此次,研究人员对黑猩猩、倭黑猩猩、大猩猩、婆罗洲猩猩、苏门答腊猩猩,以及另一种与人类关系较远的灵长类物种——合趾猿的染色体进行了测序,重点研究了它们... 18
-
04-15 03:40...研究论文主要作者凯蒂·里克尔顿表示,就同等体型比例而言,灵长类动物,尤其是人类拥有非常大的大脑。而且,人类、黑猩猩和狐猴都各不相同,尽管他们具有相似的DNA序列。这种差异可部分解释为哪些基因在更高或更低的水平上表达。研究小组对18个物种4个大脑区域中每个区域表达的17000个基因全部进行了测序,以寻找与认知和新陈代谢相... 9
-
03-28 05:50...那这个时候怎么办?我们现在用身体或者其他特征来识别。”西北大学教授郭松涛说道。一只幼年金丝猴对摄像头产生了兴趣据了解,猴脸识别靠的不仅仅是猴脸,还有由动物行为及其他身体特征共同构成的多模态数据。专家介绍,“猴脸识别”技术,目前能够识别物种的依据,除了能够靠客观上的“形”,还能够靠主观意识上的“态”。这项技术看起来像是“... 0
-
-
02-06 13:50...研究团队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了食蟹猴在非妊娠期、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的23种组织器官共273个样本的非靶向代谢组。他们发现,食蟹猴每种组织器官代谢组在非妊娠期和妊娠不同时期都拥有独特的变化模式。我们对食蟹猴非妊娠期、妊娠早期、中期和晚期的23种组织器官代谢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时期多种组织器官之间代谢组... 1
-
01-29 13:30...谋划的投资项目要服务“国之大者”,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既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支撑,又能服务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项目前期工作要夯实,确保投资符合要求而有效。从规划选址、用地、环评等相关要件,到可行性研究、施工图设计,再到征地拆迁等开工前准备,一步步将项目从谋划阶段落地。前期工作的深... 0
-
08-30 14:00...来自全球60个国家的600余名从事灵长类研究与保护的代表参会。在本届大会理事会进行的第31届国际灵长类学大会举办权竞标演讲和答辩中,由中国动物学会灵长类学分会组织相关领域国内外专家构成的中国竞标组委会,以“促进人类与灵长类和谐共存”为大会主题,与以法国为主的联合竞标代表团展开激烈竞标,最终成功获得第31届国际灵长类学大... 1
-
07-04 09:30...认知障碍已经成为需要有效药物干预的一个生物医学挑战。klotho是一种由肾脏、大脑组织表达的天然蛋白质,以类似于激素的方式在体内循环。其以希腊命运守护神命名,参与多个重要生理学功能。klotho也是一种会随年龄增长而减少的长寿蛋白,早前研究已被证明能延长小鼠寿命,近期还被发现能增强小鼠的突触功能和认知能力——无论年少还... 2
-
06-06 10:20...8篇相关研究论文以专刊形式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科学》。非人灵长类是研究人类复杂性状起源与进化的关键类群,但目前灵长类动物遗传信息解析进展缓慢。为了填补灵长类遗传资源和进化生物学机制方面的不足,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2018年发起灵长类基因组计划(PGP),依托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灵长类设施),... 11
-
06-06 10:20...图为6月2日《科学》杂志封面这是一项规模宏大、跨国跨学科的科学探索工程,目标是用10年时间分三期完成地球上已知520多种灵长类动物的基因测序工作,测定出灵长类每一个物种的DNA序列,绘制灵长类基因组图谱,破译这些人类“近亲”的遗传信息,为灵长类动物的保护,及生命科学、医学等领域的发展开辟道路。目前,这一计划第一期已经完... 10
-
-
06-03 22:00...灵长类基因组计划由浙江大学生命演化研究中心张国捷教授团队、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吴东东研究员团队、西北大学齐晓光教授团队、云南大学于黎研究员团队等组织,并与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等国内外多个研究中心组成国际联盟联合开展。在该计划的旗舰论文中,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基因组和化石时间数据,推断出灵长类动物各主要类群的演化时间,包... 26
-
06-02 14:40...这些研究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和领域揭示了灵长类动物的演化历史和规律,对灵长类动物资源的合理开发、物种多样性保护和生命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6月2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吴东东介绍,这次研究历时五年时间,非人灵长类作为人类近亲,是研究人类复杂性状起源... 12
-
06-02 02:10...开展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物种最全的灵长类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图注:大尺度灵长类高精度基因组数据集的构建和比较基因组学解析。物种名被黄色和蓝色标记的物种的基因组是本研究新产生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数据。其中,物种名被蓝色标记的物种的基因组被组装成染色体水平。物种名被黑色标记的物种的基因组数据从公共数据库中获取。灵长类动物图片版... 10
-
05-08 18:30...从而帮助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如脑卒中、渐冻症等与外部设备交互,提升生活质量。目前脑机接口主要有三种。包括侵入式脑机接口、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和介入式脑机接口。其中侵入式脑机接口是以开颅等方式,将电极植入大脑皮层功能区附近。由于直接接触大脑皮层,这种方式获取的脑电信号是准确度最高的,但也由于它采取的是有创的接入方式,因而会对人体... 11
-
-
-
本页Url:
-
2024-12-12-00:25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