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6 05:30...红领巾见证中国力量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立有助与科研人员更好的开展科学实验和研究,进行更准确的生态环境评估,更是取得和维护了我国在国际极地事务中应有的地位和权益。1984.11.20——第一支南极考察队成立,向阳红10号、海军J121号1985.02——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建成1989.02——中国第二个南极考察站中... 0
-
11-15 05:30...在深渊深海地质、生命与环境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发现和科考成果。据介绍,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于2022年牵头发起并实施“全球深渊深潜探索计划”,依托“奋斗者”号为核心、面向全球开放的深渊研究平台,展开多国联合、系统性多学科综合深潜考察。目前,已完成马里亚纳、雅浦、克马德克、蒂阿曼蒂那、瓦莱比-热恩斯、... 0
-
11-15 00:10...深入江豚的栖息地开展观察记录,希望借此机会推动社会对江豚保护的更多关注和支持。9日清晨,志愿者们从岳阳市漂尾码头出发,沿途经过三江口、煤炭湾、鲢鱼口、磊石山、青山岛等江豚的活跃区域。一路上,志愿者们用心观察江豚的活动情况,记录其分布和活动区域。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整理汇总了当天的观测记录,并参加了“如何有效提升江豚保护... 0
-
11-09 20:20...为避免让表面的小花重合到一起,我们得手上拿好几根针,先慢慢把每一朵分隔开,再用手工胶一点点粘涂。”她回忆。事实上,压制是一项“等不了”的工作。为了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美观性,植物采下的当晚,学生就要将其压制成标本,否则就会蔫掉。而收集的种子也需立马烘干保存。85后青年骨干教师杨青山连续6届担任科考队指导教师。他回忆,20... 6
-
11-09 19:20...以及与国家局和外省份气象影视同行交流切磋等,不断精进工作室成员影视制作水平。经过多年沉淀打磨,锻造了一支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的气象宣传人才队伍。在此平台基础上,工作室正系统谋划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人才接续难题,以不断提升宣传科普工作影响力。图:调研座谈现场小切口诠释大主题,以真情描绘大时代气象宣传科普工作作为气象事业发... 1
-
11-09 16:30...学习了南北极地理、气候、资源、生物等知识,了解了人类考察极地的历史和我国南北极考察进程。在与南极中山站越冬科考队员们的视频连线中,同学们踊跃提问,科考队员们耐心回答。科考队员们勇往直前的决心、不畏严寒的意志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激励着每一位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创始院长周朦曾在“雪龙”号上遭遇撞冰山的... 0
-
-
11-09 15:30...工作深度可达数百米。军民两用海洋浮标此类窃密浮标既可用于海洋军事,也适用于海洋科考等民用领域,区别在于浮标所搭载的传感器采集数据的精度和类型,同时,数据第一使用方也是区分此类海洋浮标“窃密”与否的重要因素。科研型海洋浮标此类窃密浮标迷惑性较强,主要隐藏在全球海洋科考组织的正常浮标之中。某些国家借一些国际海洋监测组织之名... 1
-
11-09 13:30...这些具有窃密功能的海洋浮标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军用海洋浮标。典型代表就是某国军用海洋浮标,属于某国军队现役反潜主战武器库装备,有多个细分类别,可根据任务需要独立或组合使用,通过水面舰艇、反潜直升机、反潜巡逻机等平台在目标海域大范围投放,工作深度可达数百米。军民两用海洋浮标。此类窃密浮标既可用于海洋军事,也适用于海洋科... 0
-
11-03 02:10...很多亮点值得期待。“科研、建设”等单位的表述,意味着秦岭站将进入“精装修”阶段。“完善秦岭站配套设施设备并首次开展越冬考察任务,是此行的重点工作。”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龙威说。极寒冰雪世界,离不开能源。绿色动力的秦岭站最值得期待。“秦岭站建设过程中综合利用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清洁能源,体现我国在南极特殊环境下... 8
-
11-02 22:40...也将为全世界的科学工作者持续探索自然奥秘、全面科学认知极地提供良好工作生活条件。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领队王金辉介绍,考察队将完成秦岭站主体建筑结构和墙板安装收尾,科研栋、室外管线、通信基础设施、污水处理系统、海水淡化系统、新能源微电网系统等配套设施的安装。秦岭站首次迎接越冬考察,由于这次越冬经历的极夜时间长、人数多、... 11
-
10-31 13:10...队员们主要承担我国南极秦岭站清洁能源系统建设和中山站观监测网建设两项任务,为南极“绿色考察”护航。近年来,太原理工大学与山西省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优势科研创新力量,面向极地极端环境下的清洁能源利用开展联合攻关,在极地清洁能源技术研究和应用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编写发布了《南极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十二... 1
-
10-31 08:40...从事临床骨科工作12年,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品行端正,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张强院长叮嘱许喆医师,在南极期间一定要保证完成任务,做好交流合作,谦虚严谨,认真学习科考先进的理论和技能,要将南极科考行中所见所闻、所思所学应用到今后的工作当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在南极工作期间注意安全,照顾好、服务好所有的队友,更要照顾好自己。... 6
-
-
10-30 12:50...近两个月来,我国科学家在该点先后选取了两个孔位,但由于深层冰体结构复杂,分别在95米处、158米处发生卡顿,钻取工作陷入停滞。摆在现场科考人员面前的是一道选择题:带着成功钻取的已有深度冰芯返回,它已为解释藏北区域冰川变化情况提供了大量的一手材料;还是继续留守冰原现场,重新打孔钻探,争取钻出更长冰芯?“这次冰原科考投入了... 1
-
10-30 12:00...然而钻取工作后续进展并不顺利。近两个月来,我国科学家在该点先后选取了两个孔位,但由于深层冰体结构复杂,分别在95米处、158米处发生卡顿,钻取工作陷入停滞。摆在现场科考人员面前的是一道选择题:带着成功钻取的已有深度冰芯返回,它已为解释藏北区域冰川变化情况提供了大量的一手材料;还是继续留守冰原现场,重新打孔钻探,争取钻出... 0
-
10-28 15:30...▲摄影:赵钢▲摄影:赵钢用科学数据支持绿水青山何裕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科考,科学地了解这里的土特产,提取这里的水样、土样等样本,带回学校进行实验分析,得到更科学的数据支撑,更好地以光雾山为核心统筹提出乡村振兴方案。因地制宜讲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生活更美好。”漫山红叶彩林,让科考队兴奋不已。“看层林尽染就知道... 1
-
10-28 13:50...科考队员张珊对下潜中采集到的生物样品进行观察分析。新华社记者王聿昊摄船时11日13时51分,“蛟龙号”在西太平洋海域维嘉海山结束5个半小时的海底作业,载着潜航员赵晟娅、张奕及科考队员高伟,从水深1783米的海底上浮。船时15时10分,“蛟龙号”回到支持母船“深海一号”后甲板,标志着本航次科考的18次下潜任务圆满完成。这... 2
-
10-26 23:40...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雙河洞已歷經22次國際聯合科學考察。在多年的科考探測活動中,科考隊發現了大量地質遺跡點以及許多古生物化石、洞穴生物,為洞穴地質、環境、生物多樣性研究提供了豐富且極具價值的研究材料。隨著探測進程的持續推進,雙河溶洞群中部分未連通洞道相繼並入雙河洞系統,且規模體量不容忽視,成為近年來數據增長的主要... 0
-
08-17 04:10...与过去科考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大公报记者杨帆(文、图)作为中国西北的战略安全屏障、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国能源基地、资源渊薮和运输要津,新疆面临着干旱缺水,生态系统极端脆弱,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荒漠化危害突出,自然灾害频次和强度增大等诸多挑战。而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两次科考的数据已经陈旧,80年代后行业部门数据... 2
-
-
08-15 02:20...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中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大洋科考作业于7月26日开始。在长达17天的作业中,考察队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围绕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等多门相关学科,执行了大气、海冰、海洋和底质环境调查、生物群落和资源调查以及污染物监测等10余项作业项目。2023年8月3日,在“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 4
-
08-13 14:10...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摄洪晓峰等科考队员对架设在这里的冰川、冻土、积雪、河川径流等自动观测设备进行了巡检,所有设备工作正常。自2016年起,长江科学院在这里相继添置了“长江源区冰川冻土气象水文与水化学监测设备”“长江源区融雪径流野外观测设备”“高原湖泊水量平衡自动观测系统”等,构建了长江源区典型流域水循环无人值守观测系统,形... 1
-
08-12 21:20...崖州湾科技城贝壳演播室首次科普直播登船探索之旅,让大众了解科考船和科考那些事儿,同时带领网友沉浸式体验科考船上的工作生活日常,近距离感受科考母港南山港的魅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南山港科考母港。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供图据悉,沈括号科考船由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设计、泰和海洋科技集团自主建造和运营,是一艘由民营企业投资建造的... 3
-
08-10 02:40...都有哪些新鲜见闻?此次北冰洋科考有哪些重点任务?这次科考全程80天左右,除去往返路途时间,预计总共有40多天可以开展科考作业。此次北冰洋科考有哪些重点任务?总台央视记者王楠:这个就是“雪龙2”号的科考作业协同系统,上面不仅可以显示冰情的情况,而且还可以显示当时的温度、经纬度等信息以及科考作业进度。目前,在北冰洋楚科奇海... 2
-
-
-
本页Url:
-
2024-11-16-12:19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