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29 18:40...1月23日,相关成果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在线发表。2024年1月9日,“天关”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卫星上搭载一台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万星瞳”(WXT)和一台后随X射线望远镜“风行天”(FXT),WXT负责广域监测宇宙中出没无常的X射线暂现源,FXT负责对WXT发现的暂现源作更为精细深入的观测。202... 0
-
01-24 06:00...将为开展早期宇宙相关研究开启一扇新窗口。相关成果论文23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在线发表。“天关”卫星探测EP240315a艺术想象图。(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供图)据介绍,宇宙中会发生大量的剧烈爆发现象,这些爆发现象往往随机出现、快速消失,宛如转瞬即逝的宇宙“焰火”。观测这些宇宙“焰火”,对于开展黑洞、引力波、宇... 7
-
01-07 19:40...本轮融资将用于公司技术研发的深化、团队扩展,以及加速市场开拓。高瓴创投(GLVentures)项目负责人表示:“随着智能识别算法及产业链的完善,利用X射线影像系统在工业各场景实现智能化、在线化、无损化的检测正在成为趋势,力能时代团队凭借扎实的研发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已经陆续在新能源、矿选、集成电路、电子、医疗等行业的头... 0
-
12-25 22:50...伽马射线暴的中心引擎可能是一颗磁陀星,磁陀星的磁场强度是地球磁场的数万亿倍,能够释放巨大的磁能为伽马射线暴供能。2023年3月7日,全球众多望远镜探测到一例非常明亮而特殊的伽马射线暴GRB230307A。这为研究伽马射线暴中心引擎带来新曙光。幸运的是,天关卫星探路者莱娅和怀柔一号极目卫星成功捕捉到该独特伽马射线暴的瞬时... 0
-
12-16 12:40...国外厂商产能受限,产品价格高、交货期长,很多时候买都买不到。日联科技不得不自主研发核心技术。这意味着要把X射线源的设计、材料、工艺全部搞清楚,不仅需要多学科交叉研究,且理论计算复杂、材料应用和技术工艺难度极大。于是,日联科技从零起步,设立了两个研发部门:一个从基础物理研究出发搞基础研发,着力突破X射线源“卡脖子”问题;... 0
-
12-15 21:00...在这样的背景下,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的出现,有望解决这一瓶颈问题。事实上,20世纪末时,激光技术已经能够产生飞秒级别的脉冲,而更大的挑战则是如何突破飞秒的限制,进入阿秒级的时间领域。这一突破,来自科学家在高次谐波生成领域的开创性研究。一次激光电离气体实验,科学家发现,当激光通过惰性气体时,会生成一系列称为高次谐波的光信号。... 1
-
-
11-27 19:10...团队表示,这些高功率阿秒X射线脉冲可能为原子尺度物质的研究开辟新途径。科学家可以对结构和电子特性进行真正的无损测量。这也为阿秒晶体学等高级研究铺平了道路,使科学家能够观察真实空间中的电子动力学。传统方法生成这种超短硬X射线脉冲需要将电子束电荷大幅降低至几十皮库仑,这限制了脉冲能量和实际应用。鉴于此,团队开发了一种自啁啾... 1
-
11-04 17:20...“天关”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立项并实施的空间科学卫星系列任务之一,是面向时域天文学的发现型X射线天文探测卫星。卫星上配备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WXT)和后随X射线望远镜(FXT),据卫星系统总师、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张永合介绍,这是一种“一宽一精”的创新型搭配。前者由12套望远... 9
-
11-03 19:10...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立项并实施的空间科学卫星系列任务之一,是面向时域天文学的发现型X射线天文探测卫星。“天关”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袁为民发布了卫星在轨取得的首批科学成果,并对“天关”卫星的命名进行了释义:“‘天关’源于我国北宋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司天监观测并记录的‘天关客星’超新星爆发,将爱因... 1
-
11-01 23:30...因此天文学家将蟹状星云作为一种标准来测量宇宙中其他X射线源的辐射强度。“天关客星”的观测和记录保存,为超新星、超新星遗迹和恒星晚期演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跨越近千年的观测证据。“天关”卫星首批科学成果发布“天关”卫星是我国首颗大视场X射线天文卫星,自发射以来已在轨运行10个月,取得空间科学领域多项重要突破。今天,中国科学院... 0
-
10-15 22:10...它不仅能够激发创造力,选定的概念还有望为未来天体物理学领域的旗舰任务开发关键技术。高级X射线成像卫星将具备卓越的空间分辨率,非常适合研究超大质量黑洞与星系的演化历程。研究人员希望,该探测器能站在此前X射线天文台的肩膀上,揭示宇宙中众多事件的神秘起源。天体物理探测器远红外任务将配备一台长1.8米的望远镜,旨在研究渗透到太... 1
-
10-15 16:10...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立项并实施的空间科学卫星系列的重大任务之一,由中方主导,欧洲航天局、德国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和法国航天局以国际合作形式参与卫星研制。其中“风行天”是EP卫星配置的两个科学载荷之一,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研制。“风行天”主任设计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陈勇研究员介绍,太阳发出的X射线能激发的月面元... 6
-
-
10-15 11:30...也照亮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9月24日,在日联科技生产车间,技术人员在组装X射线源。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日联科技工程师周鑫良拿起一块电脑主板放进一台微焦X射线检测设备中,几秒钟后,主板上比指甲盖还小的芯片,形成巴掌大小的扫描影像,显示在检测设备屏幕上,芯片内部有没有气泡、断裂,肉眼可见。芯片中微米级的气泡得以检出,电子设... 1
-
11-12 10:40...这一科研成果本周在国际期刊《自然-天文学》在线发表。结合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和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的数据,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个诞生于宇宙大爆炸后,仅4.7亿年的黑洞的迹象,这是利用X射线发现的最遥远的黑洞。该黑洞位于一个名为UHZ1的星系中,距地球约132亿光年,由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科学家阿科什·... 1
-
11-09 12:30...特高压±800千伏金塘直流输电线路起于四川省凉山州白鹤滩换流站,途经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浙江等5省(市),止于浙江省杭州市浙北换流站,全长2140.2公里,是落实“西电东送”国家战略的重点工程。检测作业现场。国网湖州供电公司供图正如X射线医疗诊断一样,输电线路X射线检测是一种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和吸收特性来检查输电线... 2
-
11-07 09:00...黑洞形成时宇宙年龄只有现在的3%。相关研究报告6日在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刊发。波格丹团队利用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发现UHZ1星系,通过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探测到上述黑洞。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6日发布消息说,波格丹团队用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对UHZ1星系观测了两周,发现星系中存在密集、炽热、散发着X射线的气体,这是巨大黑... 1
-
11-03 22:30...在细分领域建立了竞争优势,能有效连接产业链的断点、疏通堵点。经过多年潜心研发,目前,华大九天已经成功研制了模拟电路设计、存储电路设计和平板显示电路设计的全流程EDA工具系统,以及数字电路设计EDA工具、先进封装EDA工具等EDA工具软件,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完整的EDA企业。在医疗健康领域,也有专精特新企业在填补... 4
-
10-27 22:30...该物质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1类致癌物清单。据了解,这次大连海关查获的“保健石”中含有的钍-232,为天然放射性核素,一般以氧化物的形式潜藏在矿物之中。钍-232同位素的半衰期约为140亿年,它通过一系列放射性衰变过程转变成其他核素。钍-232独特的放射性特质,使得它在医学领域应用较多,可以作为放射性同位素... 1
-
-
10-08 20:40...再利用射线研究分子演化过程中的结构。遗憾的是,X射线仅与电子相互作用,而不与原子核相互作用,因此它不是最灵敏的方法。为此,SLAC团队采用了超快电子衍射相机MeV-UED。他们利用紫外线照射氨气,解离或破坏其中一个氢氮键,然后发射一束电子穿过它并拍摄衍射电子。团队不仅拍摄到氢与氮核分离的信号,还抓拍到分子结构的相关变化... 1
-
09-25 21:00...目前,华大九天已经成功研制了模拟电路设计、存储电路设计和平板显示电路设计的全流程EDA工具系统,以及数字电路设计EDA工具、先进封装EDA工具等EDA工具软件,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完整的EDA企业。在医疗健康领域,也有专精特新企业在填补空白与断点。“这款救命的设备打破了国际垄断。”唯迈医疗市场总监田威说,公司研发... 8
-
09-09 21:40...当地时间7日8时42分(北京时间7时42分),一枚H2A火箭携带小型登月探测器SLIM和X射线天文卫星XRISM升空,发射14分钟之后,火箭在近580千米的高空与卫星分离,随后卫星确认进入预定的近地轨道,发射约47分钟后,SLIM被送入一个近地点高度约250千米、远地点高度约1.9万千米的长椭圆轨道。SLIM此行的目的... 7
-
07-29 23:20...利用接口丰富、柔性配置、动态集成的试验平台,搭载了20余项新载荷与新技术产品,在轨完成了44项空间新技术验证,部分技术产品已实现推广应用。卫星搭载了EP-WXT探路者“龙虾眼天文成像仪”莱娅(LEIA)、高能爆发探索者(HEBS)、46.5nm极紫外太阳成像仪(SUTRI)、CPT原子磁场精密测量仪等空间科学探测载荷,... 8
-
-
-
本页Url:
-
2025-02-06-04:18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
![noimg](http://testingcf.jsdelivr.net/gh/wadelau/ufqi/news/view/default/images/unkown-im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