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11 11:40...展览内容以“密林龙部落”“沼泽马戏团”“翼装俱乐部”“有氧深潜者”“猎食竞技场”“巨龙阴影下”六大恐龙生境进行呈现,由罕见的“最X龙族”集结亮相,形式缤纷多样,以现代化方式传达恐龙的独特魅力,无论是科普游、亲子游、合家欢,都会在这里获得非凡的文旅体验,适宜全人群参观游览。展览现场还将设置丰富多样的互动体验区域。您可以走... 0
-
01-10 05:10...是新石器时代水利设施的新类型。TG3东壁剖面坝体的土壤微形态观察九里岗遗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庙前镇,由目前已发现的26处遗址(地点)组成。年代自旧石器时代开始,历经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至历史时期,是长江中游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纵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各个时段,且具有相当规模的遗址。据该考古项目负责人、... 0
-
12-30 07:30...清理新石器时代墓葬253座、灰坑238座、灰沟5条、房址20座、土台1座、灶4座、红烧土遗迹5处、蚬壳堆塑遗迹1处,发现陶、骨、玉、石器等文物1000余件。薛城遗址展现出多方面鲜明特点:首先,薛城先民们临湖而居。薛城遗址位于古丹阳大泽(涵盖今天苏皖交界地区的石臼湖、固城湖、南漪湖)东岸,薛城先民在此生活了2000多年,... 0
-
12-21 19:00...对南京文化史研究、长江下游地区早期文明化进程的探讨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薛城遗址鸟瞰图。(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供图)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淳溪街道薛城十村的薛城遗址,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距今约6300年至4000年。自1997年起,该遗址先后由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等进行五次考古发掘,累计清理出新石器时代墓葬253座... 0
-
12-20 22:00...是迄今为止中国华南地区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洞穴类型遗址。张斌摄记者:截至目前,中国已发现的南方洞穴遗址有哪些?这些遗址有些什么特点?董哲:中国南方广泛分布石灰岩山体,因溶蚀作用形成众多喀斯特洞穴,多分布在贵州、云南等二级阶梯上。安徽、浙江、福建等三级阶梯上也有一系列比较重要的发现,如安徽繁昌人字洞、东至华龙洞、和县龙潭... 2
-
12-05 05:30...如此精美的白陶,自然不是人们的日常用品,它们有着更加神圣的意义,成为了通灵祭器。一件亚腰型陶罐上,戳印着高庙文化远古先民崇拜的神鸟。这种形象在高庙陶器中时常可见。它有着雄健的勾喙,卷翘的羽冠,敏锐的环眼和张扬的双翅。而羽翼之上,往往戳印着形如太阳的纹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认为,高庙的凤... 0
-
-
12-03 01:20...考古学者陆续发现了反山、瑶山等更多遗址以及大量石器、玉器。良渚就这样从一片水乡稻田,走进了千年历史的视野。1949年后,良渚文化早期主要延续施昕更时代的器物研究,后以考古学年代谱系构建为重点。1959年,良渚文化从龙山文化中区分开来,被单独命名,逐步建立本地区马家浜—崧泽—良渚的年代谱系。“这是一个全新的文化系统。”1... 0
-
12-01 05:10...来自山西博物院的31件文物惊艳亮相,生动再现四千年前“石头城”的辉煌文明。汾水贯穿三晋大地,形成了“Y”字形文化传播带,在距今4000年前后,连接起石峁和陶寺两大耀眼的文明中心。其中,吕梁市兴县碧村遗址是“石峁文化圈”的重要一员,成功入选2022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个面积约75万平方米的“史前石头城”,自西向东分布着... 2
-
11-27 12:10...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岱青海蓝,礼出东方。钟灵毓秀的齐鲁大地,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以及夏商周三代以来孕育形成的文化,构成海岱地区文化谱系完整、文脉传承发展的链条,在多元一体、灿若星河的中华文明谱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其中,北辛文化的发现与确立,为大汶口文化... 4
-
11-24 16:20...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考古人员在探查奉化江流域的史前遗址及其分布情况时,就广泛使用了洛阳铲。调查采用梅花点式布孔法,依据各个探孔带出土桩的堆积差异及重要出土物情况,判断遗址年代和分布范围,然后通过细致、系统的记录和统计,形成对奉化江流域史前遗址分布情况的整体认识。在张家遗址工地,记者见到了一位熟练掌握洛阳铲技艺的老师... 2
-
11-21 15:50...城子崖遗址是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独立自主发现并发掘的第一个史前遗址,它的发现打破了当时“中国文化西来说”,为增强民族自信心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如何更多展示遗址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内涵?近年来,山东抓好大遗址保护利用,推进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规划总面积约132万平方米的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遗址展示区、博物馆展示区、考古体... 0
-
11-17 23:00...根据检测结果显示石人洞遗址的地层距今5700年左右,即新石器时代。2024年4月至1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石人洞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共布设了3处发掘区,出土石制品数量高达9万余件。据了解,石人洞遗址与西樵山、大崮堆、鹅毛口等遗址类似,同为史前时期石器原料产地。但又有显著不同,石人洞遗址的石制品具有显著... 1
-
-
11-17 23:00...围绕东夷文化的起源、发展脉络以及与其他区域文化的交流融合等深入探讨。专家们一致认为,东夷文化文脉延绵、特色鲜明,将充分发挥优势,推动东夷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助力日照高质量发展。“尧王城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开园,对日照的文物考古事业,是一个大事情,也是一个重要的事情。不但能带动文物考古事业,同时也能拉动旅游和研学... 3
-
11-17 21:20...涵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以及马厂类型,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提供直接物质资料,汉代、唐代陶俑和元代陶兽提供了当时社会安定富足与开放包容的实物见证。马家窑文化距今约53004200年左右,于1924年发现于临洮县的马家窑村。20世纪70年代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正式命名了马家窑文化。1988年临洮县马家窑遗址被国... 0
-
11-15 09:50...它成为红山文化考古的“新品”,也再一次印证在敖汉旗这片土地上,“何以文明”的故事在史前时期就已经徐徐展开。此次“上新”的红山文化时期“新品”——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是内蒙古第一次发现南方北圆、南坛北冢的墓葬兼祭祀为一体的建筑遗存。2024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正式对该遗址启动抢救性发掘工作... 2
-
11-09 12:30...一条属于人类文明的古老规律大江大河之侧,常有早期文明分布,在奉化江流域也通用。早在1989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就曾在奉化南浦乡名山后村(今属江口街道)发现过河姆渡文化遗存,并于1989年和1991年两次发掘,明确了该地存在河姆渡晚期文化和良渚文化。但那之后的30年,奉化地区的史前考古似乎进入停滞期。直到2016年底... 1
-
10-31 22:40...甑皮岩遗址博物馆致力于青少年考古科普教育,出版了《寻访万年前的桂林人》《公众考古从娃娃抓起——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公众考古的探索与实践》等科普读物,探索我国大遗址保护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成果惠及公众的新思路。从2004年的“甑皮岩考古夏令营”,到2015年“甑皮岩公众考古大篷车”走进中小学校园;从2009年模拟考古乐园... 4
-
10-11 18:50...也是中华文明包容性的代表者。若要站在中华文明起源的时间节点上追根溯源,河西走廊与辽西走廊的最初互动和交流,与史前的彩陶之路有关,距今已有5000多年。甘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彩陶最为发达的地区。这些线条流畅、纹样别致、造型独特的彩陶,不仅是河西走廊数千年绵延不绝的独特文化风貌的体现,也在中华文明起源... 5
-
-
10-01 19:50...首次将史前人类在青藏高原活动的最早时间从距今4万年推早至距今16万年,我指导的学生兰州大学教授张东菊,进一步将夏河丹尼索瓦人在青藏高原的活动历史推前到距今约20万年,刷新人们对青藏高原最早人类活动历史和史前人类高海拔环境适应的认识,更在人类演化史“拼图”中拼上了关键的一块。半个多世纪的青藏高原科学探索之路,是一部从事青... 2
-
09-16 08:10...记录了史前时期中原仰韶文化向西发展至甘青地区、衍化为马家窑文化的历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刘国祥说,展览关注和利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最新考古研究成果,通过展现彩陶等重要文化遗存在中华大地各史前文化遗址间的传播交流,再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从最先记载“大一统”一词的《春秋公羊传》,到世界上现存... 1
-
09-15 17:50...这11个地层对应距今6467年至6407年前共60年的历史,即在这短短的60年间,长江上游地区至少发生了5次特大洪水事件。研究发现,这几次特大洪水的规模都在海拔158米高程以上,即这几次特大洪水至少高于玉溪遗址顶部3米,摧毁了包括玉溪遗址在内的长江沿线诸多古人类聚落。由于科学结论需要排他性证据,玉溪遗址发现的特大古洪水... 8
-
09-09 19:20...今年8月16日,鲐背之年的黄万波再次披挂上阵,领衔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单位组成的考古队,第五次对龙骨坡遗址进行主动性发掘。多年来,重庆不断发掘、丰富、诠释着巴渝文化、长江文明的内涵,建立了长江上游地区迄今最为完整、时间延续最长的史前文化序列,阐明了巴渝文化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重要来源的理论基础。在九龙坡玉龙公园、丰都烟... 1
-
-
-
本页Url:
-
2025-01-11-17:40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