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5 19:10...厨师已经有了比较标准的装束,有专门的衣服、围裙,还有特别的厨师帽,高高的,和现在的厨师帽很像。在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有一套关于食物的竹简。竹简上记载了放进墓葬里的食物名称,这些名称非常广泛,有肉食、饮料,有主食、点心,还有果品、酒类。从肉食制品来讲,光是肉汤类的羹就有24种,原料包括牛、羊、猪、狗、鸡、鱼等,然后配上一... 0
-
02-05 13:40...村里常住人口只剩300多人。不少老屋子没人打理,漏顶、塌方,村里主路坑坑洼洼。去年村里争取到高平市宜居乡村建设基金,把废弃土厕推平,拆掉老旧危房。王降村党支部书记吕永威说,原来的村道很窄,会车容易剐蹭,现在主路拓宽了,路两旁还做了绿化,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不光出行方便,照顾老人也更省心。村民秦建光告诉记者,村里... 0
-
02-05 01:50...站在铁栏围成的探方外向下看,一只镇水兽静静盘踞桥下,仔细观察,它头似狮,身似虎,披挂鳞甲,局部有祥云纹,仿佛探视着河道内的水面。镇水兽外侧完好,内侧即靠近河道的一侧有残损。工作人员介绍,这只镇水兽身长约3米,背部距地面约2.4米,身体整体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资料显示,正阳桥石桥修建于明英宗正统四年,是中轴线上单体最大的... 0
-
02-04 17:40...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提供了直接物质资料。时光回溯至5000多年前,青藏高原的先民们在这里留下文明的火种。他们依河而居,与黄土为伴,用简陋的工具在这片土地上兴起彩陶艺术浪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湾遗址,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柳湾村,地处湟水中游北岸台地,是迄今为止在黄河上游考古发现的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 0
-
02-04 13:20...演员们化身为导游,带领观众穿越回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楚国,走进由舞台布景精心打造的“铜绿山”,近距离感受楚王在此大兴炉冶、开创青铜盛世的辉煌历史。通过互动式剧情演绎、升降式舞台沙盘,以及光、电、投影等沉浸式技术,舞台剧生动展现了铜绿山遗址对华夏青铜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同时也让青铜剑、冶炼炉等馆藏文物在游客眼前“活”了起来。... 0
-
02-04 02:10...但是你知道吗,在太阳神鸟旁边,还立着一件酷似太空服的商周铜人形器。该铜人形器属青铜质,长4.54厘米,宽1.37厘米,高10.35厘米,只有巴掌大,整体形状如一个直立人。“你看,整个造型,四肢躯干都齐全,就是没有人头,反而在人头的位置用一个夸张的圆孔进行替代。这个圆孔我们今天来看,就很像是太空服。”姚凯说。商周铜人形器... 0
-
-
02-03 21:40...1961年,秦始皇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始皇帝陵(含兵马俑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秦始皇陵位于秦始皇陵园的核心区,包括秦始皇陵封土、已探明的主要建筑遗址、陪葬坑的具体位置范围、百戏俑坑博物馆、文吏俑坑博物馆等,约56.25平方千米。铜车马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之一,象... 0
-
02-03 21:40...神异非凡。《明史·地理志》载,中卫西有沙山,一名万斛堆。大河在南。《读史方舆纪要》载,中卫西五十里,因积沙而成,或云即万斛堆。沙坡头这座大沙山,历来名声显赫。在历史上,它有一个十分响亮的美名,叫鸣沙山。《读史方舆纪要》摘引元代史志记载说:自兰州而东,过北卜渡,至鸣沙河,过应理州,正东行至宁夏路。鸣沙河,即宁夏中卫鸣沙山... 0
-
02-03 17:10...大运河安徽段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主要组成部分。安徽省境内大运河西起淮北市濉溪县与河南省永城市交界处,东至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与江苏省泗洪县交界处,流经淮北、宿州两市,全长180多公里。其中,通济渠泗县段是隋唐大运河现存不多的活态遗址,也是保存最完好的河段之一,成为研究隋唐大运河的“活化石”。汴水东流茶香悠然如今,大运河安徽... 0
-
02-03 15:00...“相传先秦时期,一块巨大的铜矿石从天而降,落在这里,人们认为是天降祥瑞,从此便有了铜岭这块宝地。”10月上旬,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重点项目之一,铜岭铜矿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景观——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建成并试运行。“博物馆基于铜岭的地貌、土质、岩石等自然特性建造,运用了许多新技术、新模式、新手段,再现商周矿井原貌... 0
-
02-03 13:00...无不蕴含着人们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是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缩影。部分展品。主办方供图部分展品。主办方供图部分展品。主办方供图展品中,不仅有宣德青花蟋蟀罐、成化天字罐等明代御窑珍品,还有多件无传世品的修复件,如造型奇特的“成化青花凤穿花纹鹤颈瓶”,迄今发现的永乐朝御窑瓷器中器身最高的“甜白釉盘口兽耳长颈瓶”,以及景德镇御窑... 0
-
02-01 18:10...2019年我国联合考古队在开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人类活动历史及其影响”的调查工作中首次发现玛不错遗址。2020年至2024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兰州大学、北京大学、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在该遗址连续开展了田野发掘工作。考古队员在发掘过程中,对所有发掘出土... 4
-
-
02-01 02:20...金沙太阳节举办十六届以来,每年正月初一,金沙遗址博物馆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典礼,向先民致敬,为新春送福。今年的祭祀仪式首次配合祭台灯组的复原,为观众呈现更为隆重生动的新春庆典。活动现场,一座长约15米、纵深11米、高15米的古蜀祭台灯组拔地而起。灯组以古蜀时期标志性的祭祀礼仪性建筑——羊子山土台遗址为原型进行艺术化创作,... 1
-
01-31 07:00...这些措施为游客夜间游览查海遗址提供了清晰的标识和指引,方便游客夜间参观体验。“博物馆之夜”在春节期间,正月初一至初七,阜新市查海遗址博物馆的开馆时间将延长至晚八点,游客可以夜游查海遗址博物馆,感受不一样的查海之夜。“灵蛇献瑞,巳巳如意——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博物馆联盟同贺新春活动”阜新市查海遗址博物馆作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博... 3
-
01-31 03:20...“近万年前的东西的道具,我竟然还能在我的日常生活里找到。”古今呼应、一脉相承、匠心独具,这是《湖湘一万年》导演组要讲述的湖南故事。对话湘江副刊:项目拍摄一共花了多长时间?卜亚琳:2023年10月开机,到2024年7月结束。实际开机拍摄了98天。我们去了很多地方,除了省内的长沙、岳阳、益阳、常德、永州、怀化、湘西等地,还... 1
-
01-30 07:30...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此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了多种类型早期生活生产遗迹,主要包括北部壕沟1条、古稻田2处,另外还发现了较多房址、火塘、灰坑、灰沟、墓葬等。遗址出土了罐、釜、钵、盆、盘、灶、支座等典型彭头山文化陶器,以黑色小型石片石器等打制石器为主的石器和1件水晶原石饰件。李家岗遗址出土石制品“我们在发掘遗址北部壕沟时,... 1
-
01-29 21:10...位于北京前门大街的正阳桥遗址考古方舱正式对外开放。正阳桥遗址考古方舱位于正阳门箭楼南侧、前门步行街北端。步入方舱,一只镇水兽静静盘踞桥下,它头似狮,身似虎,披挂鳞甲,局部有祥云纹,仿佛探视着河道内的水面。相传镇水兽性好水,常被安放在桥边,人们希望它能观察水情、镇消水患。展厅里的镇水兽外侧完好,靠近河道的内侧有残损。工作... 0
-
11-11 11:50...周边动植物资源丰富多彩,又有稻米作为主食,这片区域堪称中国最早的‘鱼米之乡’,是远古江南的代表。”蚶壳、螺壳、蛤蜊壳、蛏子壳、牡蛎壳……在考古工地,出土了一箱箱贝壳遗存。2013年,在河姆渡和田螺山两大遗址附近,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井头山遗址。2023年11月3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室主任孙国平展示井头山遗址出土的木... 3
-
-
11-11 02:10...主要由唐末时期的土基槽和铺垫层、唐宋至元代夯土墙、宋代包砖墙和护坡、元代至明清包石墙等构成。这段城墙遗址,体现了宁波1000多年的城墙建造发展脉络,具有唯一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但是,日晒、台风、生物、地下水和地下盐分等,都会破坏遗址,在自然环境下只要一两个月,土遗址就会明显损坏。2019年3月,浙大文物保护材料实验... 1
-
11-09 08:50...而河姆渡遗址,可以“历历在目”。1973年,河姆渡遗址初露端倪,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大片干栏式木结构建筑遗迹,以及大量的人工栽培水稻和丰富的动植物遗存。经过50年的考古发掘,姚江两岸已经发现了20多处河姆渡文化类型遗址,如慈湖遗址、田螺山遗址、井头山遗址等。饭稻羹鱼作为江南水乡的传统饮食方式,其源头至少可以追溯到河姆渡... 8
-
11-09 03:10...慢慢的我感到浙江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有僵化的趋向。我们就以钱塘江为界,以南就是河姆渡,以北就是马家浜,大家好像有一种刻板的认识,在钱塘江以南只能发现一个更早的河姆渡文化遗址。我也是在探索河姆渡文化的过程中遇见跨湖桥遗址的。在跨湖桥遗址附近,我先是发现了楼家桥遗址,与跨湖桥遗址距离很近,文化面貌差距大,所以肯定不属于同一个... 3
-
11-08 10:40...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室主任孙国平说:“当时河姆渡先民居住的环境依山傍水,气候也比现在更温暖湿润,周边动植物资源丰富多彩,又有稻米作为主食,这片区域堪称中国最早的‘鱼米之乡’,是远古江南的代表。”蚶壳、螺壳、蛤蜊壳、蛏子壳、牡蛎壳……在考古工地,出土了一箱箱贝壳遗存。2013年,在河姆渡和田螺山两大遗址附近,考古... 4
-
-
-
本页Url:
-
2025-02-05-19:34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