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17 19:40...正如书院教授陈仁仁所言:“它不仅是心灵鸡汤,更是对底线思维与文明进步的叩问。”笔墨之间,藏着中国文人的风骨楹联的魔力,在于它以书法为骨,以文字为魂。翻开湖南美术出版社的《楹联名品书法系列丛书》,便是一场与大师的跨时空对话。齐白石的楹联,如他笔下的虾蟹,既有木匠的拙朴,又有文人的洒脱。他融刀法于笔法,侧锋顿挫间金石铿锵,... 0
-
06-06 17:00...当参观者走进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也能从展览中的老照片上重温这副门联。回首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孙中山在黄埔岛上创办黄埔军校。大批有志青年不远万里投奔而来,“到黄埔去”一时间成为革命者的呼唤。1924年5月5日,第一批军校学生入学。6月16日,军校正式宣告成立。这一天,天气晴朗,早上6时,孙中山同宋庆龄搭... 6
-
05-10 17:30...跟黄埔军校同年诞生的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百岁老人林上元曾表示,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黄埔军校师生就有两万余人。相信驱使这两万馀名黄埔英烈在抗日战场上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信念,就是孙中山先生为黄埔军校撰写的门联──“升官发财请走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创立于一九二四年的黄埔军校,乃孙中山先生为中国栽培军事人才而创建的中国第一... 0
-
02-06 11:40...省政协委员、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夏义生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保护和规范重要文化场所及风景名胜地楹联牌匾》的提案。夏义生介绍,湖南楹联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仅《湖南对联大典》收录对联便逾八万余副。而文化胜地、名山大川、亭台楼阁,无不以楹联装点,譬如濂溪书院大门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0
-
01-29 13:00...湖南楹联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仅《湖南对联大典》收录对联便逾八万余副。而文化胜地、名山大川、亭台楼阁,无不以楹联装点,譬如濂溪书院大门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譬如左宗棠题岳阳楼联:“洗尽古今愁,廊庙何荣,山林何辱;放开天地眼,洞庭非阔,衡岳非高。”武冈市双牌乡浪石村,现存石刻楹联41副... 2
-
12-23 22:20...新湖南所做的这一项事业是一个功德,体现了强烈的文化担当。我看了前面30期节目,有的仔细看了,有的大概看了一下,感觉跟前面各位老师讲的一样,《楹联里的湖南》应该说收获了很大的成功。我认为是“两个统一”“两个激活”。第一个是形式与内容,《楹联里的湖南》所做的这些节目,从所选的联到所邀请的专家,所辅助的解说,达到了比较完美的... 4
-
-
12-23 22:10...因为朱熹、张栻等的论学兴教和传道,岳麓山挺立成了湖湘文化的脊梁;因为黄兴、蔡锷等一大批湘籍英烈的归葬,岳麓山成为中国近代革命记忆的重要承载地,挺立成了民族的脊梁。记者提出疑问,“作为岳麓山唯一一副门联,您认为它能不能精准概括岳麓山的地位?”“我认为是比较恰当的。”肖永明笑着表示,此联用较为简单的几个意象,抓住“学术”和... 4
-
07-23 19:00...又如上联的“材”字与下联的“盛”字,前者是名词,通“才”,指人才,而“盛”字是形容词,表“兴盛”,两字并不相对。既然是流水对,那么也就不必强求“惟”字一定要作为纯粹的发语词、虚词,而与介词、虚词“于”字相对。此外,“唯独”义在相应的语境中,未必就一定是具有排他性的“唯一”义。“惟楚有材”,作为文学的表述,不必机械地理解... 7
-
07-21 22:40...未必就一定是具有排他性的“唯一”义。“惟楚有材”,作为文学的表述,不必机械地理解为唯独楚地有人才,其他地方没有人才。它所表示的意思可以是,很多地方都有人才,而唯独楚地的人才最多。当然,若把“惟”理解成无实义的发语词,在这副对联中同样是能解通的,意思就是“楚有材、斯为盛”。“啊”,发出感叹,楚地人才兴盛,岳麓书院培养的杰... 5
-
-
-
本页Url:
-
2025-02-20-11:33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