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7 03:00...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总书记感慨:“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宝鸡参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始... 0
-
12-27 02:40...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宝鸡参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始终吸引着总书记关注的目光。湖北孝感,云梦县博物馆珍藏的秦兵黑夫和惊的“... 0
-
12-26 18:50...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只要坚定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赓续历史文脉、坚持守正创新,就一定能够在新征程上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2.从民族根脉中坚定文化自信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守护好文化根脉,坚定共同体的文化自信,才能明晰自己的文化身份,以独立自主、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屹... 0
-
12-26 11:00...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回望2024,我国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持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渠道和途径不断拓展,重大考古项目取得... 0
-
12-26 04:30...本场活动将邀请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简帛研究中心主任,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陈伟作题为《书于竹木:简牍文化及其载述的国家信史》的演讲。陈伟连续主持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楚简综合整理与研究”“秦简牍的综合整理与研究”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云梦睡虎地77号西汉墓出土简牍整理... 0
-
12-26 01:10...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推动新时代山西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行动方案,对新时代山西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省政府出台《山西省文物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等,文物保护利用责任不断压实。在2022年度省级人民政府落实文物安全主体责任情况调查中,山西排名全国第一。山西省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理念,着力构建文化遗产“大保护”... 0
-
-
12-26 00:20...比之为“根脉”,要求“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7月,鼓浪屿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要总结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理念,健全长效机制,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0
-
12-25 23:20...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础和使命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在阐明既有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属性的同时,也指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创造的另一个新路径,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改变世界的伟大实践中构建新型的、自主的知识体系。自主知... 0
-
12-25 22:50...苏麻离青、回青等青花料和氧化钴、氧化铜等着色料的妙用,催生青花、釉里红、霁蓝等瓷器新品种,开创世界彩瓷时代的新纪元……八业三十六行、七十二道工序,在岁月中传承流变;从泥土中脱胎、在窑火中淬炼,盈盈欲碎却又无比坚韧,一步步铸就“瓷业高峰”,成就中华瑰宝。创新,是原动力,也是生命力。景德镇的陶瓷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唐朝... 0
-
12-25 21:30...草原游牧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渔猎文化等自古以来交流互鉴,共同繁荣。近现代以来,在内蒙古自治区这一热土上,红色文化、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的培育和成长,进一步丰富了“北疆文化”的当代内涵,也为打造具有内蒙古特质的地域性文化品牌,提供了坚实的文化保障。“中华文明在内蒙古”活动启动以来,邀请知名专家走进文化... 0
-
12-25 20:30...由国家民委民族画报社、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读懂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与共同发展国际研讨会于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召开期间举行。作为此次研讨会的演讲嘉宾,马丁雅克就共同发展与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议题,深入解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分享了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看法。12月4日,清华大学客座教授、英... 0
-
12-24 20:40...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自然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深厚根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自然遗产,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守正创新,开启自然遗产的时代新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自然遗产保护事业在守正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 3
-
-
12-24 09:40...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北京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深度融入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建成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突出展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规划首次提出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4个核心价值主题:北京独特的地理格局与地质特征,是东亚地区早期人地关... 0
-
12-24 04:50...历史的接力一棒接着一棒向前奔跑,人类进步事业在对时代之问的回答中一程接着一程向前迈进。70年前发表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如何处理国与国关系这一重大命题给出了历史答案。70年后的今天,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课题,习近平主席给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时代答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和平共处五... 1
-
12-23 23:10...这一思想在现代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得到了广泛认同。“中庸之道”的处世哲学,强调平衡、适度与和谐,不仅指导个人修养,也适用于国际关系和社会治理。这些理念超越了时空界限,对当今世界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与包容性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 0
-
12-23 18:50...封姜太公于齐,意在建立镇抚东方的军事重镇;封周公于鲁,则意在承传发展周文化于东夷之地。周封齐之后即授姜太公以五侯九伯,实得征之的征伐大权,成为后世齐国称霸的基础;而封鲁之时,则特别将一些传世文物、典策、器物以及主持王室祭祀的职业官员配送于鲁,使仅供周王室使用的四代之器、服官,鲁兼用之,让鲁国享有王礼。这些做法都在立国之... 0
-
10-02 11:30...河北保定满城汉墓出土的铜鸠杖首,以及众多汉画像石上的持鸠杖老者形象,反映出中国古代独特的养老制度及其背后的尊老敬老文化,也充分说明了中国社会制度的文明高度。良渚古城莫角山遗址发现的仓库区,藏有炭化稻谷20万斤;占地40多万平方米的隋唐洛阳含嘉仓城遗址,至今保留着中国古代最大粮仓的风采,从这些仓储遗存中可以看出,粮食存储... 9
-
10-02 10:50...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美洲考古研究院终身外籍院士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大学求是讲座教授、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考古文博与中华文明学院名誉院长、河南大学特聘教授、黄河文化研究院院长国家“十五”到“十三五”重大科研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执行专家组组长。《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第三版、《中国考古学大辞典》、... 5
-
-
10-02 10:30...他们沿袭老一辈学者的观点,认为夏王朝并不是实际存在过的王朝。日本出版的有关中国历史的著作中,几乎都是以出土甲骨文和青铜器的殷墟作为中华文明的开端,认为中华五千年文明没有任何事实根据,只是传说。按此观点,中华文明只有3300年。这给我很强烈的刺激。作为一个中国考古学者,我们对自己祖先创造的文明究竟有多长的历史,竟然拿不出... 1
-
10-02 00:00...充分彰显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历史,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扎根中国深厚历史文化土壤,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天下大同、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文化渊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 2
-
09-30 18:40...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领衔设计以“中华典藏、岭南山水、时代新韵、文明灯塔”为总体设计理念将岭南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理念结合形成了人与自然交融的殿堂式建筑群视频来源:广州日报02古今中外记载中华文明印记的各类载体都可被称为中华“版本”建设国家版本馆是为保存版本保存版本就是保存历史保存见证文明的“金种子”燕山中央总馆文瀚... 1
-
09-29 21:50...这是一条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更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条路,浸润着古老民族的理念和智慧。“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翻开《共产党宣言》,对未来社会的描述令人神往。这个目标与数千年前来自东方的畅想不谋而合:“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社会主义的神髓在马克思... 7
-
-
-
本页Url:
-
2024-12-27-10:03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