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10 19:30...算出了首艘核潜艇几万个数据;为了控制核潜艇的总重和稳性,边角余料都要过磅称重……黄旭华院士在办公室查阅资料(2017年12月15日摄)。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当“蓝色巨鲸”奔向大海之际,在场的人无不热血沸腾,他更是喜极而泣。新华社记者熊琦摄“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一座荒岛和一群隐姓埋... 0
-
02-10 18:30...81岁的第七一九研究所退休研究员曹志荣回忆着和黄老相处的最后片段。那时候他已不能自如行走,但仍嘱咐大家,要把更多的年轻人引到核潜艇事业上来,让这条路越走越宽我们这一代许多人已经离开人世了,但回顾一生,却没有一人后悔。曹志荣说。不畏艰难、平易近人、为人谦逊、淡泊名利怀念黄老,老职工们有太多的话要说。黄旭华生前办公室的玻璃... 0
-
02-10 12:20...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来到追悼会现场沉痛悼念黄旭华院士长期坚守在科研一线的黄旭华院士和李德仁院士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令人无比动容▲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李德仁院士慰问黄旭华院士女儿黄峻黄旭华院士是中国“国之重器”的开拓者之一为了造出核潜艇打造护卫国土的“水下移动长城”他隐姓埋名“消失”30年为国“深潜”60... 0
-
02-10 12:10...图源长江日报中华民族近100年,是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100年。黄老的一生,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他是民族赤子,经历过民族蒙辱、人民蒙难,毅然弃医从船,誓用热血铸就国之重器,保卫国家。他是共和国脊梁,隐姓埋名大半生,为国家甘做沉默的砥柱。他是置生死于度外的科学家,在深潜实验中,年过花甲而义无反顾,随潜艇深... 0
-
02-10 12:10...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来到追悼会现场沉痛悼念黄旭华院士长期坚守在科研一线的黄旭华院士和李德仁院士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令人无比动容▲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李德仁院士慰问黄旭华院士女儿黄峻黄旭华院士是中国“国之重器”的开拓者之一为了造出核潜艇打造护卫国土的“水下移动长城”他隐姓埋名“消失”30年为国“深潜”60... 0
-
02-10 12:00...黄旭华同志亲属、同事、生前友好、家乡代表,部队官兵代表等也前往送别。黄旭华同志逝世后,送花圈或发唁电的还有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国防科工局、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科协,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海军等有关单位和地... 0
-
-
02-10 12:00...黄旭华同志亲属、同事、生前友好、家乡代表,部队官兵代表等也前往送别。黄旭华同志逝世后,送花圈或发唁电的还有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国防科工局、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科协,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海军等有关单位和地... 0
-
02-10 12:00...1945年,他考入国立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他说:“学医只能救人,学科学可以救国。”32岁,受命参与核潜艇研制1958年,中国启动核潜艇工程,32岁的黄旭华被选中进入“09”绝密项目。因保密需要,黄旭华30年未回家乡。直到父亲去世,家人仍不知其具体工作,成为他一生的遗憾。44岁,中国首艘核潜艇下水作为总设计... 0
-
02-10 10:20...算出了首艘核潜艇几万个数据;为了控制核潜艇的总重和稳性,边角余料都要过磅称重……黄旭华院士在办公室查阅资料(2017年12月15日摄)。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当“蓝色巨鲸”奔向大海之际,在场的人无不热血沸腾,他更是喜极而泣。新华社记者熊琦摄“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一座荒岛和一群隐姓埋... 0
-
02-10 09:10...1965年七一九所成立之际,黄忠宝正值青春年华。从那时起,黄旭华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就深深感染了他。黄忠宝展示在试验场上和黄旭华的合影。人民网记者张沛摄“当时生活很苦难,是现在想象不到的。一个月三两油、半斤肉、两斤大米,其他都是粗粮。”黄忠宝回忆道,包括黄旭华在内,很多人都是两地分居。“大家的选择很好理解,就是为了革命工... 0
-
02-08 21:00...何以力量无穷2025年02月08日06:53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周圆周以航[][字号][]今天,全网悼念一位老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6日在湖北武汉逝世。大家为何集体追忆黄旭华?从他的三句... 0
-
02-08 20:20...他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取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就读期间,黄旭华参加了进步学生社团“山茶社”,并成为后期负责人。毕业后数十年,黄旭华始终心系母校发展,并设立了“黄旭华奖学金”,奖励投身国防等重点行业的应届毕业生。2016年4月,在上海交大纪念建校120周年大会上,黄旭华作为校友代表发言。他坚持站立讲述心中的“交大精神”,表达... 0
-
-
02-08 19:20...推荐阅读新闻联播2025-02-0711:21:53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2-0710:45:32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2-0710:18:33中国青年报2025-02-0709:48:41国际在线2025-02-0710:05:04战忽智库2025-02-0710:04:32中国网2025-02-0711:1... 0
-
02-08 06:10...不出名人家问我能够承受得了吗?我说能,参加核潜艇工作我就像核潜艇一样,潜在水底下不希望出名”△黄旭华在建造现场核潜艇是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项目启动之初包括黄旭华在内的所有科研人员都没有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他们想了很多土办法来解决尖端的技术难题没有计算机计算核心数据他们就用算盘、计算尺甚至用磅秤来解决核潜艇的重心问题197... 5
-
02-08 04:20...【大公报讯】综合中新社、中通社、央视新闻、解放日报报道:黄旭华于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1949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黄旭华曾在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第十五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等单位工作;先后担任七院十五所副总工程师、第一代核潜艇... 5
-
02-08 02:40...作为国家最高机密的中国核潜艇工程正式立项黄旭华参加了“核潜艇总体设计组”工作成为最早参与核潜艇研制的29人之一△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四位总师合影(左起赵仁恺、彭士禄、黄纬禄、黄旭华)“第一,进入这个领域就不能出去干一辈子第二,绝对不能泄露单位的名称、地点任务、工作的性质第三,当一辈子无名英雄,不出名人家问我能够承受得了吗?... 1
-
02-07 20:00...将满腔热血和智慧付诸中国核潜艇事业。他与第一代核潜艇其他总师等密切协作,带领科研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共同攻克了核潜艇研制的七大关键技术。2017年至2020年,三度被习近平总书记亲授国家级重大奖励,并作为代表发言。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1996年,两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9年,被国务院授... 0
-
02-07 16:40...其中之一就是时年95岁的黄旭华院士。总书记为他颁奖,并同他热情握手。△黄旭华院士和曾庆存院士,共同荣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从全国道德模范,到“共和国勋章”,再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三项无上荣誉,这是一个国家对一名科研工作者的崇高礼赞。短短两年多时间,三次亲切握手,这是最高领导人对国之栋梁的深深敬意。隐姓埋名3... 0
-
-
02-07 16:20...发生在2019年9月29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黄旭华是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之一。2020年1月10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获奖,其中之一就是时年95岁的黄旭华院士。总书记为他颁奖,并同他热情握手。△黄旭华院士和曾庆存院士,共同荣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 0
-
02-07 15:50...历任七一九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党委书记(代理)、名誉所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18年8月离休。黄旭华在办公室内(2016年12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熊琦摄黄旭华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他常说:“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1988年,我国核潜艇首次... 0
-
02-07 14:30...总书记为他颁奖,并同他热情握手。△黄旭华院士和曾庆存院士,共同荣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从全国道德模范,到“共和国勋章”,再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三项无上荣誉,这是一个国家对一名科研工作者的崇高礼赞。短短两年多时间,三次亲切握手,这是最高领导人对国之栋梁的深深敬意。隐姓埋名30年“参与研制核潜艇是一辈子的事业”... 0
-
02-07 14:30...黄旭华资料图黄旭华同志先后在华东军管会船舶建造处、上海市招商局、上海市港务局、上海市船舶工业管理局、北京船舶工业管理局、海军和一机部联合组建的核潜艇总体设计组、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第十五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等单位工作;先后担任七院十五所副总工程师、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历任七一九所副总... 0
-
-
-
本页Url:
-
2025-02-11-08:45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
![noimg](http://testingcf.jsdelivr.net/gh/wadelau/ufqi/news/view/default/images/unkown-im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