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5 09:50...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之际,红网时刻新闻推出《711三章》系列报道,缅怀、致敬曾经的建设者们,激励我们勇毅前行,做美好生活的“建设者”。红网时刻新闻记者唐哲宁何雨杏郴州报道怀旧的物件,谱写历史的老歌。泛黄的照片,讲述如烟的往事。在时光的长河中,711矿的传奇如璀璨星辰般闪耀。如今,这座破旧的工业小镇已华丽转... 0
-
11-16 15:40...自五湖四海奔赴而来,从“3顶帐篷”起家,忍受高寒天气、克服恶劣环境,在缺乏资料的情况下,自主设计和建设集科研、生产、生活于一体的核武器研制基地。为了挺起脊梁,王淦昌、郭永怀、彭桓武、邓稼先等一批科学家隐姓埋名,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用手摇计算机和算盘拿出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完成了原子弹的爆轰试验。在一大批革命先辈前赴... 0
-
11-11 10:40...掌握了原子弹技术,有力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伟大事业铸就伟大精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胡思得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在万般艰难的条件下,创造了“两弹一星”的奇迹,孕育缔造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今天,在中国原子城这个中华民族挺起脊梁的地方,更能... 0
-
11-07 17:00...当牧工的父亲没有上过学,不会讲汉语,却能把“为人民服务”,以及“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不该拿的不拿”等保密条例内容熟记于心。他说,自己家的冬窝子就在二分厂旁边,工人们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一来二去的认识很多人,见面也聊天,但多是聊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从来不问他们每天都干些什么。直到撤厂时家门前挖电缆线,他们也都不... 0
-
10-31 10:30...激发国防工业科技创新活力”为主题的2024年国防工业科普讲解大赛决赛16日举行,选手们围绕核工业、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军事电子等行业的科学知识,进行了生动的讲解。在青海原子城纪念园内,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雕像石碑、31564名基地工作者雕刻人名墙分列两侧,人们来到这里亲身感受中国核事业发展的峥嵘历史。青... 2
-
10-29 22:10...不管是学习还是开会,都强调保密的重要性,思想上就牢牢记住了。当牧工的父亲没有上过学,不会讲汉语,却能把“为人民服务”,以及“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不该拿的不拿”等保密条例内容熟记于心。他说,自己家的冬窝子就在二分厂旁边,工人们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一来二去的认识很多人,见面也聊天,但多是聊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从来... 7
-
-
10-28 02:40...手好了没有?初劳动时要注意,过猛和粗心都是一样的,都是不对的。”这封简短而深情的信,是郭永怀教授留给女儿最后的牵挂。在那个物资匮乏、通讯不便的年代,他虽身处科研一线,心系国家大业,却也不忘远方女儿的小小心愿。然而,命运弄人,这份温暖未能及时送达,成为了一生的遗憾。郭永怀这封信写于1968年11月3日。当时,郭永怀的女儿... 0
-
10-27 11:20...“夜里高原上寒风呼啸,我伫立窗前,久久不能入睡。”困难时期,基地遭遇粮食短缺,人们不得不到旁边的青海湖捕鱼充饥。“那时每人每天只有8两粮食,大家吃饭都舍不得洗碗,用最后一口馒头刮起碗里粘的糊糊吃掉,饿得受不了时用开水冲酱油喝,腿都浮肿了也工作到深夜。”第一批赶赴金银滩的大学生刘兆民负责核武器引爆装置雷管设计研制,利用简... 2
-
10-27 08:00...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胡思得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在万般艰难的条件下,创造了“两弹一星”的奇迹,孕育缔造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今天,在中国原子城这个中华民族挺起脊梁的地方,更能深切理解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和不易。从钱学森“活着的目的就... 6
-
10-24 22:40...那天还是蒋宗泰为领导们做饭。另一个任务正在加紧推进: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即将到来。邓小平为基地题词:别人已经做到的事,我们要做到;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我们也一定要做到。蒋宗泰回忆,那时候不知道累,也没有怨言,“因为知道是在干什么了”。郭永怀等科学家的精神感染着他们。他说:“他这样的科学家,什么天气都能兢兢业业来干,我们作为普... 4
-
10-23 22:00...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支教团志愿者在八年级历史课上为同学们生动讲述了“‘两弹一星’从无到有”的故事。同学们仿佛置身于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到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们坚定无比的信念、无私奉献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活动现场(央广网发天津理工大学供图)与此同时,另一组支教团志愿者带领九年级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由“原子的结... 2
-
10-20 17:30...出于保密需要,她坐火车来到北京,通过保密电话与青海联系,打完电话后再返回沈阳。如今,86岁的董淑身仍保留着当年“外协”验货时一丝不苟的习惯。受访前,她把要谈的事项逐一写在纸上,条理清晰——仍是“按我图纸施工”。1960年,董淑身毕业于南京机器制造学校,被选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北京第九研究所——国家秘密设立于1958年的核武... 2
-
-
10-18 22:20...终于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故事。电影《横空出世》观影活动现场。(中核集团供图)电影《横空出世》展现了当年从事原子能事业的人们艰苦奋斗、排除万难、自力更生、大力协同,实现强国梦的情景。我的父母有幸参与其中,在各自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的女儿、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退休教授钱民协在观影座谈会... 9
-
10-18 17:20...有力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使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华民族的腰杆挺得更直了。中国从此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连日来,从青海金银滩到新疆可可托海,从高校院所到重大工程建设一线,许多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学生以及参观者,以各种形式纪念重要时刻、回忆峥嵘岁月,... 3
-
10-17 22:30...我国进入全面自力更生的新阶段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科研人员用计算尺、算盘进行理论计算工作他们立志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争气弹”1964年10月16日注定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天上午一道道充满密语的电波在罗布泊与北京之间穿梭“8点钟,老邱住上房,开始梳辫子”“10点30分,梳完辫子”“11点30分,第一次检查完毕结果正... 11
-
10-17 17:40...你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吗?在中央档案馆保存的一份文件中仿佛依然能听到邓稼先肯定的回答1958年秋组织找到当时在中科院工作的邓稼先对他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你愿不愿意参加这项需要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全家加入这项工作意味着结婚才5年的他将告别妻子和两个幼子开始隐姓埋名与家人聚少离多的生活但邓稼先没有犹豫义无反顾接受了这一重... 1
-
10-17 13:40...父亲并没有详细说起这位“王京”的故事。在王世华的记忆里,爷爷的故事大多存在于信箱的来信之中。家中父亲和姑姑都很少谈及爷爷的事情。1961年,当中央希望王淦昌放弃原有研究方向,参与和领导原子弹研制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愿以身许国!”作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王淦昌指导了第1次地下核试验,领导并具体组织... 1
-
10-17 02:50...大批科技工作者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孕育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掌握原子弹制造技术(资料照片)。新华社发86岁的王菁珩曾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国营221厂厂长。1961年... 0
-
-
10-16 15:50...因为它构不成通常意义上的戏剧化的故事。它是重大历史事件,但没法按戏剧纠葛、曲折离奇、悬念跌宕……这些元素来结构剧本。它是特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之间充溢着民族精神、昂扬着民族志气的壮举。所以没有任何陈规、任何先例和范本可以借鉴,只有自己重新摸索剧本叙事的方法。剧中人物饰演者当年留下的照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我当时和编剧们... 2
-
10-16 11:20...临别时说了一个期待:把青海的教育抓好。2024年,“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和于敏的后人,也参加了青海的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座谈会,去了他们向往已久的父辈工作过的地方。他们向纪念馆捐献了一些藏品,有两位科学家的手稿,还有一枚于敏收藏过的原子弹爆炸纪念章。2021年,海北州政府设立了“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办公室”。办... 1
-
08-30 17:00...奥本海默有过迷茫困惑的阶段,他知道自己不喜欢做实验,不擅长数学,但他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又心里没数。后来,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奥本海默去德国学习理论物理,才算真正找到人生的志业。回到美国之后,奥本海默又有些迷失,他可能并不信奉共产主义理论,只是从感觉出发,试图组织工会,并出钱捐助西班牙革命。在这个段落中,影片刻画了作为“... 3
-
08-19 17:00...数百名日本各地民众当天一大早就聚集在和平纪念公园原子弹轰炸遗址前,参加由“8·6广岛大行动实行委员会”组织的抗议活动。在防暴警察包围下,多位代表发表反核、反战演讲,集会民众敲着大鼓高呼“不要把冲绳变成战场”等口号,表示坚决抵制借纪念仪式宣扬加强军备。为敦促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尽快投降,美军于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别向... 1
-
-
-
本页Url:
-
2024-11-28-08:56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