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7 03:20...我辈理应知荣辱,谨记教诲美名扬。”如今,这里已是一处家风家教传承基地,不少游客正在沉浸式游览。“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司马光在其著有千余字的家训《训俭示康》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他旁征博引,阐明“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并引用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御孙的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将“俭”与“奢”所导... 0
-
02-06 10:50...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文章指出,希望大家注重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家庭的前途命... 0
-
02-06 08:40...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从细微之处着手、于毫末之间发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学思践悟中增强“线缕清晰”的政治觉悟。实施“一把手”工程,强化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社会教育体系,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内... 0
-
02-06 04:50...尽管朝代有更迭,版图有盈缩,但中华民族建立的政权实体始终存在,统一的疆域范围也不断延展。中国能在2000多年前就拥有广袤的国土,并且稳定地延续下来,得益于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统一观念。纵览中国历史,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无论哪个政权割据一方,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在中国人心目中,天下一统、四海升平代表盛世气象,而战乱频仍、... 0
-
02-06 04:30...在科技的加持下,“互联网+春节”创造了一批“新年味儿”。电子红包裹着美好祝福,突破时空阻碍传递到各处;一家人围坐一起来一场“家庭云K歌”,成为年夜饭后的新风景;云庙会、VR观展、电子烟花秀,给百姓过大年时的文化生活添了许多新乐子,等等。然而赋予“新年味儿”以意义的,又并非网络技术,关键在于能否形成集体记忆,这是触发文化... 0
-
02-06 03:30...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华大地上推进的每一步,都将是中华文明走向永续发展的新一步。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中国式现... 0
-
-
02-05 22:50...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砥砺前行。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家庭梦才能梦想成真。中国人历来讲求精忠报国,革命战争年代母亲教儿... 0
-
02-05 04:30...正是创新精神使中华民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应时处变,以智慧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持续发展壮大,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重要成果。英国科技史学家罗伯特·坦普尔在《中国:发现与发明的国度》一书中认为,历史上中国的创新对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现代世界很大程度上正是在中国发明创新的推动下诞生的。他指出,船尾舵、罗盘和多重桅... 1
-
02-04 15:30...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各民族同胞呼应着携起手来,分享智慧,各显神通:美美与共,让心与心相拥!于是,邂逅相遇,与子偕臧,中华大家庭和鸣着欢聚一堂,共建家园,同心筑梦:美美与共,让爱与爱相拥!主歌1:看世界的广阔文明的火种闪烁每一种颜色都是独特的脉络山川大海风情万种的景色心灵的契合在时光里穿梭古老的智慧如繁星般散落每段故事都... 0
-
02-04 10:50...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在中华大地已蔚然成风。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一年一度的春运承载着中国人回家过年的朴素情感。春运期间,数以亿计的人们怀揣着对家的思念,跨越山海、回家过年。这不仅是简单的物理位移,更是文化与情感的传承,是奔波一年的人们对合家团圆的渴望。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 3
-
02-04 02:50...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守望相助、并肩作战,中华民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形成血脉相融、骨肉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历史充分证明,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逐步融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只有不... 1
-
02-03 21:10...这是一部关于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史书,因为是从少数民族文学成就立论,这就无疑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内容与版图。我们如果从中国儿童文学的维度考察,这又是一部关于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研究的史书,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的研究内容与成果。正如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一样,张锦贻是一位匠心独具的出色文学研究者,在少数民... 1
-
-
02-03 11:30...要求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改革潮流。创,始也,开辟之意;新,初也,开启之意。创新的本质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未知领域积极探索,勇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前人没有... 4
-
02-03 09:50...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文章指出,希望大家注重家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作为父母和家长,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1
-
11-13 23:30...保护文物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每损毁一件文物都意味着传承数千年的文化在渐渐消失。以易培基、马衡为首的故宫文物守护者们深知保护故宫文物的重要意义,但要迁移数以百万计的故宫文物谈何容易,文物南迁的建议刚被提出时,便遭到诸多人的反对。而当故宫文物南迁的消息不胫而走,社会各界翻滚着汹涌的反对声浪。幸而,“只要文物... 1
-
11-13 10:10...屋里温度稳稳达标了,她告诉总书记:“总而言之一句话,还是党好!”万全庄村村民付俊正在重盖房屋,见到总书记,他露出了笑容:“党的政策好,赶上这个好时代了,要不然就盖不起来了。”总书记心中,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到唐山,称赞“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到武汉,深情地说“武汉必将再一次被载入英雄史册”。对人民,总书记一直由衷... 1
-
11-13 08:30...努力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园。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视野宏大、内涵丰富,是引领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长远、最根本的就是要增强文化认同。”湖北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马萍对增强各民族文化认同感受格外深刻。... 2
-
11-13 05:30...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他废分封,行郡县,设三公九卿,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统一货币和度量衡。至汉武帝时代,采纳关于国家统一和安定天下的“大一统”思想,并付诸实践,建立的制度与措施在当时的政治建设、经济制度、思想文化、社会管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中国历史演进脉络中,“统一”和... 1
-
-
11-13 04:30...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阅读,正是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构筑民族精神大厦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连通过去、观照现在,还在于能够发现和创造未来。人人好读书、读好书,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文化新辉煌的源泉和基础。文化深圳,始于阅读。... 2
-
11-11 21:10...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通过“书记宣讲”“百姓宣讲”“校园宣讲”等形式,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全乡各族群众牢记党带领我们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史,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中华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全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组织“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帮助各族群众解决500... 2
-
11-11 16:10...晚会在热情澎湃的舞蹈《中华吉祥果》中拉开帷幕。通过共建家园初心永恒石榴花开幸福安康美美与共百年畅想以及讴歌时代相亲相爱4个篇章,用艺术的形式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时代、歌颂人民,生动讲述了全省各族群众心手相牵、团结奋进的动人故事,集中展现了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开创的崭新局面,充分反映了陇原各族儿女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 6
-
11-10 20:00...激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诸多优秀精神内核,迸发出无比强大的实践伟力和精神力量。党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筑牢了党和中国人民自强自信的深厚根基。未来新征程上,“两个结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思政课提供厚重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以“两个结合”造就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培养新时代青年自... 1
-
-
-
本页Url:
-
2025-02-07-07:54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