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2 13:30...6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居全国第一。新晋升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50家,三级以上博物馆达71家。新办各类展览400余个,开展社教、四进、研学以及云展览、云直播、专家讲文物等线上线下活动2.5万余场次,接待观众3000多万人次。推出莲花飞天藻井、绒化博物馆等系列文创新品630余款。《简牍探中华》荣登央视,《敦煌岁时节令》等... 0
-
02-02 11:10...此次活动融合了参观讲解、古琴演奏、有奖问答、民俗宣讲、自制红包等环节,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古韵启新篇,随着现场悠扬的古琴声,观众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感受古琴声的独特韵味和魅力。随后,通过讲解员的生动讲述,观众欣赏了荆州博物馆的蛇形文物玉佩、古朴典雅的乐器编钟等精品文物,一位来自广州的游客不禁感叹:“... 0
-
02-02 11:10...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6201亿元,增长15.56%,占全国的10.04%,保持全国第一。会上公布了江苏文旅领域去年取得的一系列成果。2024年,江苏4个项目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数量全国第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点1168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增至14座,全省国家一级博物馆增至26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 0
-
02-02 10:30...觉得有种被蛇缠身的感觉,随后就有了身孕。怀孕12年后,华胥生下了两个人首蛇身的孩子,即伏羲和女娲。为什么古人会将他们所信奉的始祖描绘为人首蛇身的形象,将他们的降生与蛇关联呢?“因为蛇作为人类敬畏的生物,比龙的资格更老。闻一多在《伏羲考》中提出,龙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都取于蛇,在中国古代的众多图腾中,蛇图腾最为强大。当代... 0
-
02-02 06:20...它们如同热情的使者,将新年的喜庆与祥和传递给每一位到馆的观众,也让大家在感受特色民俗的同时,对红色文化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为迎接乙巳蛇年,红军东征纪念馆特举办‘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庆祝活动!馆内丰厚的红色资源,也将通过多元形式创新,结合新春元素融入日常生活,让东征首战地故事更鲜活,红色文旅之路更宽阔。”纪念馆馆长刘剑告... 0
-
02-02 04:50...让全世界看到一个中华文明早期发展阶段最为辉煌的时代,让3000年前的殷商文明可触可感,让游客沉浸体验大邑商,让文物背后的故事走向大众,让越来越多的游客将博物馆作为必去的“打卡点”,让博物馆热持续“破圈”升温。全域旅游,历史文化“活”起来1月11日,河南省委书记刘宁来到殷墟,强调要“让中国历史、传统文化‘活起来’,让中华... 0
-
-
02-01 03:10...而且建成开放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全市博物馆总数达到101座。打造经典博物馆,太原市频频出招:编制山西古建筑博物馆可研报告等,同步推进前期手续办理工作;由太原文物保护研究院和太原理工大学共同完成的《壁画墓数字化采集规程》山西省地方标准获批公布并正式实施,填补了壁画墓数字化保护标准的空白。太原市非常注重博物馆的智慧化,设计... 0
-
01-31 14:00...丁云川把他《行走西湖山水间》一书中的记录拍给了我。那么,在雷峰塔重建过程中,考古人员是否在地宫里发掘出来的铁函中真的发现了一只白色的活着的虫子呢?杭州雷峰塔,不仅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为供奉佛发舍利而建的珍贵遗迹,也是白蛇传说这一神话故事的发生地。1924年9月25日下午1时40分许,矗立于西湖南边夕照山947年的雷峰塔... 3
-
01-31 08:50...孩子们指着展柜里的蛇形文物兴奋地讨论着。展柜旁,讲解员张慧耐心地为观众解读:“这件文物是春秋时期的青铜蛇形器,蛇身盘曲,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永恒。”观众们听得入神。展览以“龙蛇、金蛇、铸蛇、玉虬、画蛇、神蛇、巳蛇、灵蛇”八个板块,全面展示了山西博物院珍藏的蛇形文物。半数以上的展品是首次亮相,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细看。传统文... 0
-
01-31 07:20...这座巍峨的仿木塔与整个博物院的建筑风格完美融合,相得益彰。站在此处,仿佛时光倒流,让人瞬间回到了千年前的古塔之下,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深沉……”作为当日第一个上岗的志愿者讲解员,李笑冰正带着20个人的小团队参观山西博物院,她边走边讲,希望让每一位参观者“走近一个城,遇见一段历史,感受城市的前世今生。”“请问您需要一个轮椅... 2
-
01-31 07:10...山西烽火抗战博物馆被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太原市博物馆、晋祠博物馆荣升国家一级博物馆,太原市成为全省一级博物馆数量最多的市,而且建成开放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全市博物馆总数达到101座。打造经典博物馆,太原市频频出招:编制山西古建筑博物馆可研报告等,同步推进前期手续办理工作;由太原文物保护研究院和太原理工大学共同完成的《... 0
-
01-31 06:30...两级普查经费和普查设备全覆盖;全市共组织开展普查人员培训班19次,培训人数共计1463人次;全市各级普查办均成立了市、县(区)两级“四普”工作领导小组及普查工作专班,特别是县区“四普”工作领导小组将乡镇、街道负责同志纳入其中。二是高频调度,全面强化督导检查。自今年6月起,南昌市建立了定期调度、定期通报和重点督导制度。市... 4
-
-
01-31 03:20...严重的还可能引发眼睛的视疲劳。2潜伏期:长时间看近距离的物体,尤其是电子设备,会加剧近视的发生。孩子眼球的发育还在进行中,频繁地过度使用手机、PAD等电子设备,容易导致眼球变形,近视度数逐年增加。3.睡眠质量差:你可能不知道,手机和PAD发出的蓝光可不仅仅影响眼睛,还能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研究表明,蓝光会抑制褪黑激素的... 0
-
01-31 03:20...“近万年前的东西的道具,我竟然还能在我的日常生活里找到。”古今呼应、一脉相承、匠心独具,这是《湖湘一万年》导演组要讲述的湖南故事。对话湘江副刊:项目拍摄一共花了多长时间?卜亚琳:2023年10月开机,到2024年7月结束。实际开机拍摄了98天。我们去了很多地方,除了省内的长沙、岳阳、益阳、常德、永州、怀化、湘西等地,还... 1
-
01-31 03:10...观众会遇见西周青铜器的庄严浑厚、汉代纸张的轻柔朴质、唐代衣锦的富丽绚烂、北宋汝窑天青釉的光彩流转、古代建筑的巍峨奇巧,让人情不自禁为古人非凡的智慧和创新精神所折服。结合此展览,海南省博物馆还在省内第一次推出展览剧本杀,参与者可利用手中地图等道具,通过AR识别、互动答题等多种方式寻找线索,完成任务,跟随展览沉浸式游玩。这... 0
-
01-31 03:00...在距今八九千年前,澧阳平原的彭头山文化已经出现有明显迹象的稻作农业……远古时期的湖南是多么辉煌灿烂!然而,公众大多对此并不了解,反而对远古湖南有着根深蒂固的“蛮荒之地”的印象。《湖湘一万年》策划、湖南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张云梦认为,这样的刻板印象亟须打破,制作《湖湘一万年》这样的纪录片正是一种努力的尝试。对话湘江副刊:是在... 5
-
11-09 23:40...作为小书签,插在课本读物中。填写完心愿卡,如意小心地撕下母亲节、父亲节和教师节的贺卡页,认真地找到日历中的这三天,做好标记,准备在节日里写上感恩的心里话,把带着祝福的贺卡送给妈妈、爸爸和敬爱的老师。一天一页文物故事和龙鳞的秘密翻开新年伊始的元旦页,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绿色的盘子,上面有三条雄劲矫健的龙爷爷,它们来自清代吧!... 7
-
11-09 20:30...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文... 1
-
-
11-09 18:50...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陈培军表示,法治建设是文物安全的重要保障。当前文物保护法规制度不断健全,各地出台实施200多部地方性文物保护法规。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联合出台政策文件、联合部署专项行动、联合开展专题活动,文物安全、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等部际协调机制发挥重要作用,文物安全严防严打严管严治机制日趋完善。澎湃新... 1
-
11-09 08:40...他们打造了一批教育功能完备、配套设施齐全的综合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四渡赤水纪念馆革命文物数字化展示区,只见游客轻轻点击屏幕上的文物图片,一个立体的数字文物便跃然眼前。在数字互动体验区,不少游客通过VR互动设备,近距离感受当年震撼的战争场面。“我们创新技术手段,丰富展陈内容和交互方式,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文物‘活... 2
-
11-09 03:20...来自湖南博物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岳阳市博物馆、汨罗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到场。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新出土的商代青铜觥形器亮相,这是它出土后首次与公众见面。同时,展品还有来自湖南博物院的四羊方尊口沿及羊角残件。展览从即日起持续到2024年1月10日本次展览由湖南师范大学博物馆联合湖南博物院、湖... 5
-
11-09 02:30...属国制这种因俗而治的制度,也被后来的王朝所承袭,例如唐代实行羁縻府州制,相关记载在《资治通鉴》《新唐书》《蛮书》中都能找到。统一性内化为各民族的共同价值信念统一性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内化为各民族追求统一、崇尚和合、致力安定等共同价值信念。无论哪一个民族称尊建鼎,都把建立大一统国家作为政治主动。《晋五胡指掌》《十六国春秋... 10
-
-
-
本页Url:
-
2025-02-02-18:39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