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0 10:50...于是在景迈山定居下来,与傣、佤等世居民族一起,探索出林下茶种植技术,逐步形成1.8万亩集中连片的人工栽培古茶林。安肯的父母是茶农,一辈子在山里采茶、制茶。因为不会说汉语,他们几乎没有离开过村寨,只能把经初步炒制的茶叶卖给来寨子里收购的茶商。那时候景迈山的茶不值钱,因为家庭困难,安肯读到初中毕业就回家务农了。翁基古寨生活... 0
-
12-16 23:50...电影《一点就到家》海报作为此次展映影片之一《一点就到家》的取景地,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于2023年9月17日入选了《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这里有糯岗新寨、老寨的“新旧交替”,翁基古寨保留着传统的布朗族建筑以及文化,电影中的大榕树也成了当地知名的“打卡地”。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资料图)。新华... 0
-
10-02 20:00...普洱市制定并颁布实施了《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条例》,启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管理规划》修编,完成《惠民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景迈山景迈、芒景行政村村庄规划(2021—2035年)》编制,出台《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管护技术规范》,为遗产地保护提供了管理规范和法治保障。此外,严格执行... 2
-
09-13 19:50...不仅保存了5片古茶林和9个传统村寨,更以其独特的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文化景观,向世界展示了人工栽培型古茶林的发展历程。在这片土地上可以看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古茶林的生态智慧与现代茶园模式的创新实践。在当地政府的引领下,景迈山周边地区实施了“仿古茶林”生态改造,3.3万亩生态茶园获得了有机认证,21家企业获得了食品质... 3
-
09-08 22:00...茅草顶土墙房,路泥泞环境差,村民以捕鱼为生。近年来,滇池生态保护与治理工作深入推进,小渔村开始转型。雨污分流、户厕改造,打造环村生态廊道,村集体流转土地进行生态种植,村民自发建设绿色庭院……村庄美起来,绿色发展理念在村民心里扎下了根。美丽乡村,怎样发展特色产业?于小渔村而言,以水破题,便能因水而兴。有水、有院、有人家,... 12
-
09-01 06:50...新华社记者辛悦卫摄“这些高大乔木下面错落分布的是古茶树,祖辈们传承下来的林下茶种植技术,简单来说,就是茶是在树林下种出来的。”岩温发说。“远看是森林,近看是茶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局长张丕生告诉记者,景迈山古茶林有千余年历史,是世界上保存完整、面积较大、种植历史悠久的人工栽培古茶林典型代表,其中集中连片面积达... 0
-
-
08-27 23:50...”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局长张丕生告诉记者,景迈山古茶林有千余年历史,是世界上保存完整、面积较大、种植历史悠久的人工栽培古茶林典型代表,其中集中连片面积达1.8万亩。茶林之中,有系着红布条的“茶神树”,每年春茶开采前都会受到村民的祭拜;有被称作“蜂神树”的古榕树,几十个扇形蜂巢挂在层叠的树干上……当地人敬重自然、热... 0
-
08-25 10:30...形成独特的空间组合。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23岁的岩温发来自澜沧县惠民镇景迈村,他带着记者来到景迈山的大平掌古茶林。在这里,有高耸的古木,也有新生的树苗,不同层次的绿色铺满整个山坡,时间的沉静和生命的活力交织在一起。这是8月24日拍摄的景迈山大平掌古茶林。新华社记者辛悦卫摄“这些高大乔木下面错落分布的是古茶树,祖辈们... 6
-
05-27 23:10...展出于英国、德国、荷兰、美国、法国、葡萄牙、意大利、加拿大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并为中国美术馆、大英博物馆等国内外机构收藏。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云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贺昆介绍,20世纪80年代,一批身处中国西南边陲的艺术家大胆创新,开创一种全新的木刻版画表现技巧——绝版木刻,并在短时间内震撼中国画界... 1
-
04-29 19:10...(京ICP040090正文中经搜索普洱·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2024年04月29日22:32来源:经济日报客户端[][字号][]普洱·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4月28日在云南普洱召开。12位国内外专家围绕文化景观保护与管理的典型案例、文化景观面临的风险和保护对策、文化景观利用与发展的成功实践、文... 0
-
03-08 20:30...“云南昆明市河泊所青铜时代遗址”入选“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2023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第57项世界遗产,也是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景迈山的清晨(资料图)。新华网发(饶绍刚摄)“云南昆明市河泊所青铜时代遗址”让深埋在地下的云南历史文化重新被人们看到;“普洱景迈... 6
-
03-01 16:10...我们祖祖辈辈在景迈山种茶、采茶,造就了“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的人地茶和谐景观。山上有一棵高达50米的古榕树,与古茶林共同生长。榕树高大粗壮,足以抵御大风。每年开采春茶的时候,会有许多蜜蜂飞来树上筑巢,如今已有近百个蜂巢密密麻麻地挂在上面。“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蜜蜂采蜜传粉,古茶林中的榕树、樟树、石斛等... 3
-
-
03-01 15:10...是我们布朗族的标识。千百年来,我们祖祖辈辈在景迈山种茶、采茶,造就了“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的人地茶和谐景观。山上有一棵高达50米的古榕树,与古茶林共同生长。榕树高大粗壮,足以抵御大风。每年开采春茶的时候,会有许多蜜蜂飞来树上筑巢,如今已有近百个蜂巢密密麻麻地挂在上面。“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蜜蜂采蜜传粉... 2
-
10-11 15:40...保留了布朗族原生态文化的完整性和原始风貌,自然风光秀丽,民族特色突出。(金秋的古树茶园生机盎然,杨洪文/摄)犹如澜沧江里散落的金沙,夕阳下,古茶林中的古茶树也显得生机盎然,古茶树干长满了蕨类和寄生植物,呈现出大自然和谐共生、欣欣向荣的景象。古茶树不仅为当地的布朗族人提供了生活所需的茶叶,也成为了他们文化和经济生活的重要... 1
-
10-04 03:20...与后续来到的傣族等各族群众一起,探索出“林下茶”种植技术,历经千年的保护与发展,形成这一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独特文化景观。遗产专家认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能为延续至今的或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也是传统人类聚居、土地使用或海洋开发的杰出范例。02智慧的延续年轻一代依然传承着智慧的种植方... 1
-
10-01 14:20...利用森林生态系统,与傣族等世居民族一起,探索出“林下茶”种植技术,历经千年的保护与发展,形成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独特文化景观。“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人工栽培古茶林典型代表,由5片古茶林,9个布朗族、傣族村寨以及3片分隔防护林共同构成,至今仍保持着蓬勃生命力,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人... 3
-
09-24 10:50...也是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17日的会议决定认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符合世界遗产标准,这一独特的古茶林保护管理体系充分尊重当地气候条件、地形特征和动植物种群,实现了对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展现了山地环境下布朗族、傣族等世居民族人民对自然资源互补性利用的... 2
-
09-20 18:40...中华民族先祖栽培茶树的历史,可追溯至6000多年前,随后茶的种植、饮用和茶文化从我国逐步走向世界。“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公元10世纪以来,布朗族先民发现和认识野生茶树,利用森林生态系统,与傣族等世居民族一起,探索出“林下茶”种植技术,历经千年的保护与发展,形成林茶共生、人地和谐... 1
-
-
09-19 23:40...9个古村寨以及作为古茶林隔离和水源涵养的3片分隔防护林。总台央视记者田云华:整个遗产区的面积在这张图上清晰呈现,被两条河围合而成,一条河是南朗河,一条河是南门河,整个申遗的面积达到了7167.89公顷。海拔1000—1200米的南朗河、南门河峡谷容易形成大规模云海,每年出现云海的天数能达到180天左右。亚热带山地立体季... 3
-
09-19 20:50...消费者多数只知道品茶,对茶的来源并不清楚,借此机会大众会更多地了解茶的来源,更有利于形成茶文化,并落到实处。它将于中国制茶工艺四十四项非遗形成庞大的非遗茶文化群,让茶文化、茶产业和茶科技实现并驾齐驱。茶文化不再会被伪装在产业和科技中,实现独立发展。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 3
-
09-19 13:50...至今仍保持着蓬勃生命力。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世界上现代茶园种植技术普及前,传统的“林下茶种植”方式保存至今的实物例证和典型代表。中国西南地区的茶组植物,在第四纪冰期中存活下来,成为世界茶树的起源。10-14世纪,布朗族和傣族先民迁徙到景迈山时,发现野生茶树,于是在森林中建寨,在村寨周围人工栽培茶树,形成了智慧的“林下... 1
-
09-19 13:10...由5片古茶林、9个古村寨以及3片分隔防护林共同构成,至今仍保持着蓬勃生命力,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景迈山翁基古寨的布朗族民居(8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贺摄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17日的会议决定认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符合世界遗产标准,这一独特的古茶林保... 5
-
-
-
本页Url:
-
2025-01-04-22:34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