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09 12:30...“时光凝聚”展示了过去60年间,梁子明拍摄的海内外各界专家学者来山西考察交流时的影像,包括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考察侯马工作、历史学家饶宗颐先生考察侯马铸铜遗址出土的陶范等,这些画面被镜头记录下来,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光影无限”展示了梁子明在考古发掘现场拍摄的照片,他捕捉到无数文物破土而出的惊鸿一瞥,也定格了古老遗迹的沧... 0
-
04-06 23:50...为传统节日注入现代解读。4月4日,山西博物院“文物话清明”趣味小课堂,带领孩子们穿越时光,与文物共赴文化之约。剧场演出演绎介子推历史故事,品尝碧玉青团感受春天的清甜,诗词飞花令接龙遨游文学长廊。孩子们在与文物的互动中解锁清明文化密码,青铜器和陶俑都变身历史老师,孩子们童声演绎的忠义传奇,触摸节气智慧,诗词中的传统节俗在... 0
-
04-06 20:30...其中相对完整的文物3155件。根据目前的发掘情况,考古人员对近200个样品进行了碳十四测年,已明确几座坑的埋藏年代大概率落在公元前1150年至公元前1000年的范围之内,属商代晚期。据悉,今年发掘的若干新器物显示出三星堆遗址与国内其他地区存在的密切文化联系。如:有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铜尊、铜罍、铜瓿等;有来自甘青地... 0
-
04-05 05:10...去了解文物修复团队的“文物医生”们是如何治疗青铜病害,让文物获得新生的。在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文物修复团队的工作人员正在给这件汉代青铜方壶进行拼接处理。这件出土于南京地区的汉代青铜方壶,因受到地层的强烈挤压造成严重的断裂与缺失,碎片数量多达50余片。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张珮琛:修复... 0
-
04-02 04:20...其中一件耳佩圆环者为男性,另一件为女性,整体构造非常生动地表现了男女之间相依相偎的亲密状态,更体现了当时创作和制玉的水平。”——来自青玉人首蛇身饰的自述文物简介:青玉人首蛇身饰1983年出土于河南省光山县黄君孟墓,现藏于河南博物院。外径3.8厘米、厚0.2厘米,这对青玉人首蛇身饰均呈扁平椭圆环状,大小薄厚相同,玉饰呈青... 0
-
04-01 13:20...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张珮琛:修复的最大难点就是拼接,因为南方的水分比较多,对这器物造成的腐蚀情况比较严重,它几乎达到了通体矿化的程度,就像脆饼干一样的,轻轻一掰,它就断了,患了病害的文物就很像病人。我们文物修复师就很像医生,会为它量身定做修复方案。目前,这件文物已经拼接完成百分之八十,然后... 12
-
-
03-30 14:00...便于开合与提取。”曾参与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考古发掘的江西省博物馆首席专家徐长青表示,这件青铜酒器不仅巧夺天工,更具有满满“科技感”。类似于现代的保温杯,这件青铜酒器内有乾坤,有“机关”可控制酒的温度。“方卣的腹部中央,铸造成方槽,形成十字形管道,可以放置炭火或浸入沸水调节酒的温度。”徐长青表示,这件青铜卣器体采用浑铸技... 4
-
03-25 19:30...我们带你一起“考古”这些有趣的彩蛋——结界兽最受欢迎的当属结界兽!这两个结界兽在电影中的身份不一般,是元始天尊送给太乙真人的礼物。虽然他们俩个头、智商都不是很高,但长相却十分幽默,能力也还不错,被广大网友赞称“遇到谁都能扛三秒”!两个结界兽在现实生活中的来头也不小。他们两个的原型来自三星堆文物,具体包括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1
-
03-25 03:00...随州曾侯乙墓陪葬坑出土有467件青铜构件,推测应为帷帐构件。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昌平及团队历时10年复原了这顶帐篷——由木质杆件和青铜构件组合,搭接成一座顶部四面坡式的帐篷,面阔近10米、占地约40平方米,堪称“移动行宫”。更绝的是,青铜帐篷的设计理念直逼当代,设计和制作有标准件,方便搭建、拆卸和运输。相关考古发现和... 0
-
03-20 05:30...骊姬为晋献公生下儿子奚齐。在骊姬的挑唆下,晋献公废掉太子申生立奚齐为太子。申生被逼自杀后,骊姬又迫害重耳。无奈,重耳只能逃到娘舅之邦狄国寻求庇护。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了内乱,重耳只能继续流亡。今天的呼和浩特地区当时位于晋国的西北方,是狄族的活动区。重耳在狄国生活了12年。《史记晋世家》记载了重耳奔狄的情形:狄,其母国也... 1
-
03-17 18:30...充满奇幻色彩的陈塘关风光,设计时借鉴了广西桂林的山水景观。据悉,建模动画师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完成“喀斯特地貌山体”“龙胜龙脊梯田”“漓江流域水体”等元素的收集。在特效加持下,影片呈现的是一幅绝美的中国风画卷,让人对陈塘关这个神秘之地充满遐想。桂林山水甲天下,这里的山清新秀丽,这里的水温柔婉约。当你乘竹筏穿梭在碧波之上,一... 1
-
03-14 02:50...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馆长廉世明说:“这件刚发现的青铜甬钟,具有非常成熟的中原青铜器铸造工艺,不属于南方的錾刻纹青铜器,有比较浓郁的越文化元素。所以我们猜测,该青铜甬钟在南流江河石康段被发现,完全有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原贵族南迁遗留的。”据了解,这件青铜甬钟是合浦县浦源水利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南流江石康段清理河道时发... 0
-
-
03-11 05:30...挂牌督办一批大案,重点开展专项打击,追缴一批涉案文物。通过挂牌督办山西临汾“4.07”、吉林“5.25”、安徽淮北“11.29”等7起重大系列盗掘、倒卖文物案件,公安部指挥相关地方公安机关抓获一批犯罪嫌疑人,串并侦破案件130余起,追缴涉案文物4800余件(套);在打击整治损毁文物违法犯罪专项工作中,立案查处故意、过失... 9
-
03-06 03:00...这是固定马镫于马鞍上的关键部件,设计巧妙,实用性强,确保骑手在骑行过程中的安全与稳定。唐代青铜马镫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更在艺术领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其造型古朴厚重,线条流畅自然,青铜材质的质感更为这件文物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庄严。马镫上的纹饰与细节处理也体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与审美情趣。无论是镫柄上的圭首形设计,还是... 0
-
03-02 13:20...每一个字都体现了先民非凡的创造力,对后世影响深远。记者:您在书中引用《周易》的观点,将商代审美意识的理念归纳为“观物取象”“立象尽意”。能否为读者阐释其含义?朱志荣:“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说法的确来自《周易》。需要指出的是,《周易》虽然成熟于周代,但它是对前人思想的总结,包括对商代社会实践的总结。《周易·系辞上》有... 1
-
01-15 22:00...秩序与和谐,是中国礼乐制度的根本,也是中国与世界展开交流的精神基点。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材质新颖、工艺复杂,且凝结巨大的社会劳动。它们多造型卓奇、纹饰富丽,具有庄严肃穆的面貌,逐渐成为商周礼器系统的核心。按礼制功能的不同,青铜礼器分为盛器、乐器、仪仗器三个主要类别,以盛器中的酒醴、牺牲之器占据最高的地位。展览的第一部分... 2
-
01-10 18:20...整体建筑面积为11.32万平方米,陈列展示区总面积约3.36万平方米,馆内共设20个展厅和互动体验空间,以独特设计构建完整的中国古代艺术通史陈列体系。据悉,2024年2月2日起,上博东馆将试开放青铜展厅,并推出“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和“邂逅三星堆12K数字艺术展”。届时,500余件精美文物将向观众讲述数... 2
-
01-08 22:10...出土了青铜人头像、青铜面具、金杖、金面罩以及玉器等400余件;8月16日至9月17日,二号坑出土了青铜大立人像、青铜面具、青铜人头像、青铜神坛、青铜神树、青铜尊、青铜罍以及玉璋、玉璧、玉戈等1300余件。那段时间,每天都处于紧张和兴奋之中”。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树。图据三星堆博物馆两坑出土的文物,完全颠覆了人们... 1
-
-
12-27 21:40...货币化于生存而言,是有利有弊的。制度放松,以钱代役,民间产业形成的竞争,会导致体制内的人力耗材(刑徒)减少,汉朝从建立之初就需要思考刑徒经济解体以后,朝廷收入的问题。这是其一。其二是放铸造成的货币量增多,虽然喂饱地方豪强,降低汉王朝的统治责任,也冲击着上层权贵。按原来的收益,1户的租税200钱,随着汉初放铸造成的货币贬... 1
-
12-25 17:10...新华社记者辛梦晨摄12月22日,参观者在“青铜之光”特展上。近日,“青铜之光:三星堆与罗丹的超时空对话”特展在上海大学博物馆举办,展出36件以三星堆为主的古代文物和21件以罗丹作品为主的现代艺术品。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2月1日。新华社记者辛梦晨摄12月22日,参观者在“青铜之光”特展上欣赏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近日,“... 3
-
12-23 17:10...让全球玩家都能跟随游戏角色仰观俯察青铜立人像、陶三足炊器等三星堆文物。截至12月20日,该视频的全网播放量已超过600万次,迅速圈粉各地玩家。从过去传统的实物展陈、学术交流,到当下的开放跨界、融合创新,这一次,我们尝试用年轻的语言讲述三星堆的故事。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说。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 1
-
12-21 18:50...秦始皇帝陵外城垣东北的陈王村北发掘的0007号从葬坑出土一批青铜水禽,共计46件,经鉴定有仙鹤6件、天鹅及鸿雁各20件,均与实物大小相当,栩栩如生。这些禽鸟都是体态较大、身姿优雅并随季而迁的候鸟。正因这些发现,秦始皇陵区从葬坑有了“珍禽异兽坑”之说。从中也可以看出,《史记》所言“徙臧满之”,应包括陵墓内外及陵区范围。神... 2
-
-
-
本页Url:
-
2025-04-13-09:19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