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0 16:30...也屡有碰壁。经过多年的活动和努力,2001年,他申请的第一个量子通信和量子信息技术的国家“973”项目终获通过。3(安徽日报)当时有八个课题,郭光灿任首席科学家,同时拉了一支研究队伍参与,当年在美国的吴令安、彭堃墀也都是其中的成员,分别担任课题组长。潘建伟这一年留学归来,也在其中担任了相关课题的负责人。2013年,具有... 1
-
10-15 16:50...量子计算是当前国际科研的重要领域,多个国家都在研制性能更为强大的量子计算机。一个思路是在一台量子计算机上实现越来越多的量子比特,但随着量子比特的增加,会出现信号串扰以及布线、制冷等方面的技术限制。因此,研制多台量子计算机,让它们远程互联合力实现分布式量子计算,近年来成为量子计算研究的新思路。但是,分布式量子计算存在一系... 2
-
10-07 07:20...多个国家都在研制性能更为强大的量子计算机。一个思路是在一台量子计算机上实现越来越多的量子比特,但随着量子比特的增加,会出现信号串扰以及布线、制冷等方面的技术限制。因此,研制多台量子计算机,让它们远程互联合力实现分布式量子计算,近年来成为量子计算研究的新思路。但是,分布式量子计算存在一系列技术难点,之前的非局域量子门运算... 10
-
08-21 03:50...“我国对量子计算研究启动较早,目前水平在国际上处于第一梯队。”郭光灿分析,第一梯队中的国家总体研发水平相当,但在不同技术领域各有长短。中国计算机学会量子计算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赵雪娇说,近年来,我国量子计算发展面临新挑战,一些国家对量子计算技术采取了严格封锁和限制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量子计算产业要想取得突破,必须持续... 0
-
08-03 20:30...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在会上说。与会专家认为,我国正进入量子计算技术高速发展时代。“我国对量子计算研究启动较早,目前水平在国际上处于第一梯队。”郭光灿分析,第一梯队中的国家总体研发水平相当,但在不同技术领域各有长短。中国计算机学会量子计算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赵雪娇说,近年来,我国量子计算发展面临新挑战,一些国家对量子计算技... 0
-
07-22 21:30...为推动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郭光灿院士为“司南杯”赛事的获奖队伍颁奖。孙超摄郭光灿院士是中国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81年,郭光灿院士被公派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担任访问学者。回国后,他积极推动国内量子光学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当量子信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国际学术界悄然萌芽时,郭光灿院士敏锐地... 0
-
-
04-28 19:00...郭光灿就收到了钱学森的回信。钱学森高度赞同他的观点,认为“我国应集全国力量攻克量子信息系统的技术问题”。尽管钱学森因身体状况未能参会,但他的支持,如曙光一般照亮了中国量子科学研究的前程。从那时起,郭光灿开始申请相关研究项目。2001年,他获得了我国首个量子信息领域的国家级重大项目资助。时间来到2010年,郭光灿的学生郭... 1
-
01-04 06:00...比如投资组合优化、风险分析等已被证明具备显著优势。同样在生物化学领域,高效的量子化学模拟将在生物制药、新材料与能源、化工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得益于并行数据处理的特性以及量子态庞大的信息存储空间,量子计算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也将成为发展的关键。中新社记者:合肥量子计算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郭光灿... 0
-
12-08 22:00...从事压缩态和量子密码的实验研究。3“绝不能让历史重演”1988、1989年,郭光灿接连获得教授职称、成为博士生导师。如果郭光灿安于在学校教书、上课,做点理论研究,教授头衔足够他这个在渔村长大、不善交际的人安稳过完一生。但人生没有如果,他的性格、眼光和视野,决定了他“无福消受”这种人生。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一个已相对... 0
-
08-09 14:50...他开设了国内第一门量子光学课程,组建了第一个量子信息实验室,并于2001年获得中国首个量子信息技术“973”项目,聚拢起全国十多个科研单位50余名学者组成的团队。如今,这个队伍里的五位课题组长郭光灿、彭堃墀、孙昌璞、潘建伟、杜江峰先后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十多位年轻的学术骨干在量子信息科研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放眼未... 3
-
-
-
本页Url:
-
2025-02-01-07:36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