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6-16 10:10 .. 北京面临着更大的用水缺口。
加之为保障城市发展需要大量开采地下水,还曾加剧了河湖生态系统的萎缩退化,诱发了河道断流、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10年来,在南水滋养下,首都水资源紧缺态势得到有效缓解,有力提升了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同时改善了河流生态。
干涸断流多年的永定河、潮白河等重点河流全面复苏,平原区地下水埋深从2015年的25.75米回升到了2023年的14.74米,全市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变化得之于这泓清水带来的利好。
南来之水,万里情长,感恩的最好方式就是珍惜。
在南水补给下,北京缺水状况有所缓解,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目前拥有的水资源仍然非常珍贵,节约用水依然是也必须是城市发展的主题。
这些年,北京一方面增加南水向城市生活生产供水比例,力争用足用好每一滴南水;同时严格遵循节、喝、存、补的用水方针,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 .. UfqiNews ↓
6
...滹沱河的景色真的是美很多了.
为尽可能兜住每一滴珍贵的南水,滹沱河开展生态补水之前,工程人员专门用生态材料在河道里做了防渗减渗处理.
到2021年,断流40多年的滹沱河,全域复流.
石家庄市园林绿化管护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常雁起:像今年观察到斑嘴鸭、绿头鸭冬天都很少见到的,夏天基本上也是到其他地方去繁殖去了,但是今年发现它在滹沱河开始繁殖了,这就证明咱们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了.
滹沱河之变:地下水持续回升让旱地变水田随着南水的到位,石家庄地下水位持续回升.
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态环境,还有沿岸的农业生产方式.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的专家们最近碰到了一个新课题.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田东良:这两年随着地下水上升,我们石家庄市已经出现了水稻的种植.
石家庄是资源型缺水城市,过去的二三十年,农林科学院的专家们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小麦、玉米等作物如何节水,从未开展过水稻等作物的.. 12-15 12:30 ↓ 9
...看大国工程的科技含量.
看中线,干渠北上,在河南平顶山遇到沙河,渡槽飞架在上,“南水”从9米高的渡槽里流过,沙河渡槽创造众多世界第一;在河南荥阳,遇到奔涌向东的黄河,“南水”通过隧洞,从黄河地下23米至32米处穿过,穿黄工程成为中线“咽喉”;在河北石家庄,遇上滹沱河,“U”形倒虹吸工程让渠从河下过.
中线工程越过700多条河道、1300多条道路,近60次横穿铁路.
看东线,向北地势逐级抬升,由江都水利枢纽组成的泵站群,抽引长江水入骆马湖,江苏解台站和山东万年闸泵站相互配合,提“南水”从骆马湖注入南四湖.
全线13级大型泵站组成世界最大泵站群,让水往高处流.
东中线工程破解新老混凝土结合等世界级技术难题,调水线是条攻坚克难、自主创新的“科技线”.
从调水线与江河交汇处,看大国工程的民生温度.
在中线,“南水”从沙河渡槽调水入白龟山水库,平顶山的“大水缸”更丰盈.
穿漳工程引“.. 12-12 14:00 ↓ 8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