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7 10:40...、《甘肃石窟卷》(敦煌研究院编,赵声良主编)、《敦煌石窟卷》(敦煌研究院编,赵晓星主编)、《吴哥窟卷》(敦煌研究院编,武琼芳主编)等6册。这套丛书以丝绸之路沿线重要的石窟群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全彩高清图片和专业性研究文章,将散落在丝绸之路沿线各处的石窟遗存集中在一起,是我国学界和出版界共同努力的结果。书中的每一幅图片都... 0
-
11-24 02:20...莫高窟石窟以彩塑为主体,四壁及顶均彩绘壁画,地面漫铺花砖,窟外有窟檐(或殿堂)、栈道,窟窟相通相连,是以石窟建筑、彩塑和壁画三者合一的佛教文化遗存。莫高窟第55窟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现场。敦煌研究院供图壁画比较常见的病害有酥碱、起甲、龟裂、空鼓等等。面对上千年历史的珍贵壁画,修复师们不敢懈怠半分。据敦煌研究院文化保护技术服... 0
-
11-16 04:20...”凡尔赛皇家歌剧院乐团总监LaurentBRUNNER说,这说明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如今,中法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彼此相互欣赏、相互吸引,中法人民之间一直有强烈的交流互鉴动能。中法两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文化大国,也是遗产大国。文化遗产保护以及资源开发是两国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赵林毅说,敦煌研究院与法... 1
-
11-16 03:00...中新网记者阚枫摄参观凡尔赛的世界各国游客中,来自中国的游客是最多的。凡尔赛皇家歌剧院乐团总监LaurentBRUNNER说,这说明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如今,中法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彼此相互欣赏、相互吸引,中法人民之间一直有强烈的交流互鉴动能。中法两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文化大国,也是遗产大国。文化遗产保护以及资源开发是两国国际... 2
-
11-16 02:30...来自中国的游客是最多的。”凡尔赛皇家歌剧院乐团总监LaurentBRUNNER说,这说明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如今,中法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彼此相互欣赏、相互吸引,中法人民之间一直有强烈的交流互鉴动能。中法两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文化大国,也是遗产大国。文化遗产保护以及资源开发是两国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 2
-
11-03 21:30...“游客参观洞窟会引起温度、湿度及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数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当超过安全值时,及时发出提醒,让洞窟得以‘休息’。”敦煌研究院石窟监测中心副主任张正模说,每个开放的洞窟中都装有监测设备,相当于给洞窟做实时“体检”。如今,敦煌研究院利用环境监测设备,以分钟为单位获取洞窟内外的环境状况。“运用物... 4
-
-
11-03 07:50...更是一部中华民族谋求繁荣兴盛的历史。肃立在敦煌研究院常书鸿塑像前,樊锦诗深有感慨。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便加入敦煌文物研究所。光阴荏苒,作为敦煌的女儿,她在敦煌已经工作了61年。没有强大的国力,便没有如今敦煌莫高窟的风采。从当年的举步维艰到今天的蓬勃发展,莫高窟走出甘肃,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传播中华优秀... 2
-
10-15 16:20...由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主办的“创新与发展:敦煌学研究的新使命”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敦煌市举行。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小刚分享了近年来该院在莫高窟及其周边开展的考古工作。莫高窟南区窟顶的天王堂,是古代敦煌城往返莫高窟的必经之地,也是莫高窟的入口所在地。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天王堂是一座孤零零的佛塔式建筑。2021年起,为配合... 1
-
10-13 11:10...“游客参观洞窟会引起温度、湿度及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数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当超过安全值时,及时发出提醒,让洞窟得以‘休息’。”敦煌研究院石窟监测中心副主任张正模说,每个开放的洞窟中都装有监测设备,相当于给洞窟做实时“体检”。如今,敦煌研究院利用环境监测设备,以分钟为单位获取洞窟内外的环境状况。“运用物... 2
-
10-13 10:20...有效引领国际敦煌学研究,有力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建设文化强省、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为代表的一代代莫高窟人,把研究保护工作当作终身事业和无悔追求,缔结出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展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高... 5
-
10-13 10:20...向长期以来为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文化传承弘扬作出重要贡献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问候。胡昌升指出,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把莫高窟保护好,把中华文化传承好努力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甘肃视察,指出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文... 4
-
10-01 19:50...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远道而来。莫高窟开窟造像的历史,是一部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历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谋求繁荣兴盛的历史。肃立在敦煌研究院常书鸿塑像前,樊锦诗深有感慨。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便加入敦煌文物研究所。光阴荏苒,作为“敦煌的女儿”,她在敦煌已经工作了61年。“没有强大的国力,便没有如今敦煌莫高窟的风采... 0
-
-
09-28 14:00...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介绍说,近年来,中国与多家国际组织开展广泛合作,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治理,搭建亚洲文化遗产领域首个国际合作机制,持续指导和支持中国文物保护机构与美国、意大利、日本、英国、法国的著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机构开展石窟寺保护研究合作,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图为敦煌莫高窟标志性建筑九层楼。(资料图,敦煌研... 1
-
09-28 13:10...中国现有石窟寺(含摩崖造像)5986处,占全国石窟寺及石刻类不可移动文物总量的24.5%;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4处(含288个文物点),省(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1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85处,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登记点和新发现)3996处。6月5日,敦煌研究院石窟监测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大屏幕对莫高窟... 1
-
09-26 10:20...用的是土桌、土凳,喝的是苦咸水,照的是煤油灯,爬‘蜈蚣梯’才能进入洞窟,靠镜面折射借光临摹壁画……”满头银发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登台,讲述起第一次来到敦煌莫高窟时的情形,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在抗战的烽火中诞生,在新中国建设中成长,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壮大,在新世纪的征程中腾飞的敦煌研究院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历程。... 0
-
09-26 10:10...以及中国石窟寺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选择到敦煌研究院工作,也是为了助力于保护弘扬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钟芳蓉说,大漠深处的莫高窟记录着古丝绸之路的灿烂文明,也记录着80年来敦煌研究院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为代表的一代代莫高窟文物工作者,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的光辉事迹。一代代莫高窟人凝练形成的“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 0
-
09-24 16:50...但莫高窟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2000多身彩塑,却是千年历史的真实反映。这里集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佛教文化于一身,历史底蕴雄浑厚重,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艺术形象美轮美奂。更重要的是,敦煌作为中国通向西域的重要门户,古代中国文明同来自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思想、宗教、艺术、文化在这里... 13
-
09-24 12:00...新华社发(金良摄)21日至22日,由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主办的“创新与发展:敦煌学研究的新使命”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敦煌市举行。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小刚分享了近年来该院在莫高窟及其周边开展的考古工作。莫高窟南区窟顶的天王堂,是古代敦煌城往返莫高窟的必经之地,也是莫高窟的入口所在地。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天王堂是一座孤零零... 1
-
-
09-23 10:20...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带进行了考古清理和发掘。考古发现,这里除天王堂外还有数座佛塔和佛堂基址,出土了塑像、壁画残块、木构件等遗物。考古工作者初步判断,这是一处相互之间有密切联系的宗教建筑群。这是2022年4月18日拍摄的莫高窟窟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陈斌摄张小刚介绍,20世纪60年代起,莫高窟开始了多次窟前殿堂遗址发掘... 3
-
09-17 03:50...在书中樊先生深入阐述了敦煌文化贯通中西、兼容并蓄的精神内涵,莫高窟科学保护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路径,并深情回忆了向达、季羡林、饶宗颐、常书鸿、段文杰、平山郁夫等心系敦煌学发展的先生在敦煌历史文化研究领域的成就及其与莫高窟的不解情缘,同时收录了部分序跋文章等,再现了作者毕生致力于石窟考古与保护研究工作的心路历程,融学术性、知... 0
-
09-14 12:30...要努力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告诉记者,再次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介绍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建设情况,深切感受到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历经千年沧桑,麦积山石窟保护工作曾面临诸多挑战。受林区多雨潮湿气候影响,空鼓、... 2
-
09-10 21:40...为深入探索文物病害的成因、机理、防控、防治、修复等科技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凌明表示,自1950年至2024年,中国石窟寺保护从初步的调查阶段到科技创新的深入应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石窟寺保护理念。“中国石窟寺保护的历史成就,主要涵盖了四大石窟的保护加固工程、环境清理与除险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的专... 3
-
-
-
本页Url:
-
2024-11-30-10:11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