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6 09:20...作为中国特有的鹿科动物,麋鹿在神州大地繁衍了数百万年,曾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的平原、沼泽地区,1865年在北京南苑被法国人发现后,西方国家争相引入。20世纪初,因战争及自然灾害,麋鹿在我国本土灭绝。让麋鹿回家,一直是中国人的夙愿。1985年,我国与英国合作启动了麋鹿重引进项目,先后有38只麋鹿远渡重洋重回南海子... 0
-
02-06 04:10...麋鹿在神州大地繁衍了数百万年,曾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的平原、沼泽地区,1865年在北京南苑被法国人发现后,西方国家争相引入。20世纪初,因战争及自然灾害,麋鹿在我国本土灭绝。让麋鹿回家,一直是中国人的夙愿。1985年,我国与英国合作启动了麋鹿重引进项目,先后有38只麋鹿远渡重洋重回南海子。得益于人工繁育、野化放... 0
-
02-03 14:10...是青藏高原乃至环喜马拉雅区域重要的明星物种。因为有它的存在,这些年跟雪豹同域分布的藏狐和兔狲,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所以雪豹不管是从生态学上还是从保护生物学上,都有很大的综合意义。除此之外,环喜马拉雅区域也在受气候变化的影响,雪豹这些年也和适应气候变化等相关命题结合在一起。如此重要的旗舰物种如何保护?搭建监测体系、摸清... 0
-
02-03 14:00...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黑河湿地作为全球候鸟迁徙重要通道中亚通道的中转站和停歇地,保有国内较大数量的黑鹳繁殖种群和迁徙停留种群,甘肃张掖境内种群数量基本为400至500只。这是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拍摄的黑鹳(资料照片)。近年来,张掖市通过规范自然保护地管理、实施生态系统修复等措施,不断促进黑鹳栖息... 1
-
01-29 06:40...我省于1月初开启2025年越冬水鸟同步调查工作。本次调查范围涉及山西省境内所有越冬水鸟及其重要的栖息地。调查地点覆盖壶流河、桑干河、介休汾河、沁县漳河源、洪洞汾河和运城等地共21个调查单元,其中,运城黄河沿线为本次越冬水鸟同步调查监测的主要监测地。调查监测内容主要为水鸟的种类、分布、种群数量,及其栖息地现状、受干扰因素... 5
-
01-22 04:20...一群麋鹿正悠闲地踏雪嬉戏。一处水坑旁,麋鹿幼崽时而在水边奔跑,时而依偎在妈妈身边;体态丰腴的成年麋鹿或是饮水,或是四处瞭望。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呼和浩特白石头沟内,一群麋鹿在山间悠闲漫步,享冬日暖阳。许婷摄/光明图片白石头沟管理站站长苏日图告诉记者:麋鹿一般10月份开始换冬毛,现在它们身上已经套上厚厚的棉袄了。... 5
-
-
01-21 20:20...也是目前全球正式发表的最大尺度雪豹数量调查结果。2021年,科研人员在野外开展雪豹调查工作。(受访对象供图)调查结果显示,在36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有11万余平方公里为雪豹潜在适宜栖息地,栖息地内雪豹种群平均密度约为每100平方公里0.9只,其种群数量约为1002只。“此次调查证实了进行大尺度濒危物种数量估算的可行性,为... 2
-
01-19 10:20...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原上草自然保护中心、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等单位科研人员联合当地社区监测员对2015—2021年在三江源区域12个长期监测位点开展的雪豹等野生动物监测工作进行汇总,累计获得近万次雪豹独立活动记录。我国约有全球60%的雪豹栖息地,在全球雪豹保护分布区域具有举足轻重的... 3
-
01-17 22:30...中国科研人员联合当地社区监测员对2015年至2021年在三江源区域12个长期监测位点开展的雪豹等野生动物监测工作进行汇总,累计获得近万次雪豹独立活动记录。图为2021年红外相机捕捉到的雪豹影像。(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中国科研团队在三江源区域约36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了全面深入的雪豹种群数量评估。通过对不同质量且有代... 2
-
01-17 16:00...2024年12月底,普查工作圆满收官。此次普查结果显示,在温泉县域内,新疆北鲵野生种群数量已增至3300尾,这一数据不包含人工孵化和干预的个体数量。“虽然这次普查未发现新的新疆北鲵野生种群栖息地,但令人欣慰的是,新疆北鲵的野生种群数量增加了300尾。”袁亮说,能实现这样的微增长已经很不容易了。新疆北鲵是有着3.5亿年历... 10
-
01-14 14:50...新华社记者张丽芸摄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活意味着什么50%全球有一半的GDP产出都与生物多样性有关30亿全球近40%人口的生计依赖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样性70%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中约7成来源于动植物然而地球的生物多样性正在快速消失跨越不同国家、不同地理环境我们迫切需要改变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双... 0
-
01-07 16:20...面对项目建设中的挑战,长隆集团始终没有停止创新发展的脚步。除了修路搭桥、继续做好覆绿还原的基础建设以外,长隆集团还积极开展野生动物种质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野外救护和野化放归等工作。作为国际领先、最具规模的野生动植物种源基地,清远长隆现已拥有多个全球最大的迁地保护动物种群:非洲象、黑犀牛、白犀牛、长颈鹿等一批国... 4
-
-
01-07 11:00...记者跟随国家林草局组织的采访团深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实地调研,没有看见海南长臂猿,但是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信息中心的大屏幕和多名护林员的手机里看见了被誉为“雨林歌王”的海南长臂猿灵动的身姿,并听到了它们轻灵的鸣唱。曾经,海南长臂猿几近灭绝,在20世纪70年代末仅剩7只至9只,幸存于霸王岭热带雨林中。... 3
-
01-07 03:30...拥有多个全球最大迁地保护动物种群在清远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长隆集团汇聚全球顶尖设计师和动植物专家的力量,坚持平衡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对林区进行林相改造、重新构建动植物自然生态体系。同时,长隆集团着力开展野生动物种群复壮,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建设了“世界珍稀野生动植物种源基地”“华南虎繁育及野化基... 0
-
01-04 00:00...是丹顶鹤大陆种群南北迁徙最集中的停歇地和越冬的最北限,每年春季的2月到5月,秋季的8月到11月都有大量的丹顶鹤的记录。“自2010年有5只丹顶鹤于盘锦越冬后,2024年达到112只,盘锦已成为丹顶鹤大陆种群第三大自然越冬地。”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副局长张海来说。为了壮大丹顶鹤种群,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1
-
12-31 08:00...因其对栖息地水质环境要求十分苛刻,所以也被称为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标”,又有水环境的“生态试纸”之称。“本次发现的中华秋沙鸭均为成体,其中雄性27只,雌性26只,这是贵州历史记录的最大中华秋沙鸭越冬种群。同时,我们还发现有三趾鸥、鸳鸯、凤头??、普通鸬鹚、赤颈鸭等越冬鸟类,其中三趾鸥为我省罕见越冬鸟类,是北盘江大峡谷湿... 1
-
12-25 22:40...个体能以较少的能量消耗吃到更多食物。英国牛津大学团队分析了1992年2017年间,几内亚一个地区的21只野生黑猩猩敲坚果的视频录像(共3882段,时长超过800小时)。他们根据5种不同的效率衡量标准,确定在完成这项任务时,是否有黑猩猩比其它黑猩猩效率更高。这些指标包括:一次敲碎坚果的持续时间、每个坚果敲击的次数、成功率... 2
-
12-24 17:40...为野猪提供了更多的隐蔽生存空间和丰富的食物来源。再者,野猪在秋冬季节开始集群活动,从山高林密的地区迁移到农村和城郊,增加了与人类发生冲突的风险。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芳用“一猪二熊三老虎”形容对人的危害。她介绍,黑熊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南和华南地区,分布范围比较广泛。从调查结果看,近... 0
-
-
11-10 22:50...才在秦岭深处——陕西洋县的八里关姚家沟发现了野生朱鹮的身影,国际社会也把朱鹮生存的最后希望寄托于中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我国开启了拯救、保护朱鹮的艰辛历程。从驻扎大山深处,“朱鹮在哪,人在哪”,到人工繁育、野化放归,从朱鹮经常活动的稻田不准使用农药化肥,到开展绿色水稻项目,40多年来,一代代守护者一边尽心保护一边改善... 4
-
11-07 12:30...藏野驴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身体强壮、四肢有力、擅长奔跑、身姿优雅,主要生活在高寒荒漠地带。其外形与蒙古野驴相似,身上的毛发以红棕色为主,躯干两侧毛发颜色有着明显的分界线,胸腹部、四肢的毛色则为污白色。藏野驴的脑袋比较短,嘴巴圆钝为黑色,耳朵较长且十分灵动,日常自由转动非常灵活。藏野驴脖颈处的鬃毛也是短而直立的,呈... 1
-
10-31 09:00...我们园区内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在6%以上,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多。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连通了13个大熊猫局域种群生态廊道。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野生东北虎数量已增长至约60只,且处于繁殖高峰期和种群快速增长期,超过50%的东北虎幼崽能存活至成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雨林生境持续改善,长臂猿种群数量已恢... 14
-
10-28 23:10...中国国家公园是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域或海域。2021年10月,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据了解,我国用最严格的措施加强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推动生态功能持续向好。第一批国家公园390多宗矿业权有序关停,... 11
-
-
-
本页Url:
-
2025-02-07-04:39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