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7 21:00...我省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成绩单”出炉,一系列数据亮眼,表里山河更加多姿多彩。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31,同比下降3.8%,实现七年连降;优良天数比例为74.2%,同比增加2.9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降至36微克/立方米,较2023年再降1微克;PM10平均浓度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0
-
02-07 20:50...黄河干流(山西段)水质连续三年稳定达到Ⅱ类。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31,同比下降3.8%,实现七年连降;优良天气天数比例为74.2%,同比增加2.9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降至36微克/立方米,较2023年再降1微克;PM10平均浓度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我省94个国考断面全部达到Ⅳ类... 0
-
02-07 19:00...七里河区以持续提供特优水产品稳定供给为目标,聚焦水产养殖转型升级,着力拓展发展空间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广以温室大棚鱼菜综合种养殖的新模式。所谓“鱼菜共生”,就是将工厂化养殖与无土栽培有机结合,鱼塘和蔬菜共处一棚,鱼的排泄物过滤、沉淀、分解后,成了绝佳的有机肥料,而蔬菜又是“清道夫”,辅以一众水循环处理设施,水流重回鱼... 0
-
02-07 12:30...莲花水库的清澈原水从翔安区古宅溪补水点喷涌而出,欢快地流入了东溪流域(翔安段),标志着荒废近20年的汀溪水库总干渠正式重启对翔安区的生态补水功能。站在同翔交界处的古宅溪补水点,翔安河长办负责人周小东向记者介绍,这一补水工程的一期项目已成功惠及新圩镇、民安街道、马巷街道等三个镇(街)内的13个村(居)。二期工程完成后,预... 0
-
02-05 19:20...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31,同比下降3.8%,实现七年连降;优良天数比例为74.2%,同比增加2.9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降至36微克/立方米,较2023年再降1微克;PM10平均浓度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我省94个国考断面全部达到Ⅳ类及以上水质,优良水体比例达93.6%,连续两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黄河干... 0
-
01-30 07:30...全区入河排污口水质得到有效改善,整治效果明显,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提升。岳塘区宝塔街道东湖东路421号北90米生活污水排污口(338号排污口)类型为河汊,部分位于地下,大部分在地表,紧靠城乡结合部居民集聚区,周边有居民楼、分散民居、农田菜地。根据现场溯源结果,岳塘区住建局确认338号入河排污口为城镇生活污水排污... 2
-
-
01-29 17:50...寻觅一场古老遗产与现代科技的完美邂逅。千年城墙遇上数字方舱面对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与自然挑战,西安城墙打造了一整套集文物保护、文旅运营、应急管理、防汛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利用综合解决方案”。方案集合了汇集存量、扩展增量以及AI智能体的应用三大先进性,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及文保文旅数据的融合共享。在这套解决... 7
-
01-28 12:30...1677公顷,形成“以渔养电、以电养鱼”的新模式。风、光、渔的融合,实现了集约化用海、跨产业间融合发展开发目标。二、主要做法(一)“分层设权”推动用海报批为进一步落实海域分层设权工作流程和技术标准,突破现有登记技术限制,实现海域纵向空间分层数据分别录入系统、证书分别核发。不动产权证中载明实际使用水面、水体、海床或底土等... 7
-
01-17 17:20...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强化涉水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环境监管,共绘美丽河湖新画卷,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谭湘)阅读剩余全文()相关阅读您此时的心情新闻表情排行/开心0难过0点赞0飘过0视觉焦点贵州瓮马铁路南延伸线隧道贯通快乐轻松过寒假出行安全要记牢最热文章12345678910独家策划推荐阅读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 2
-
01-17 13:40...达到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目标和年度工作任务目标。2024年10月16日,生态环境部公布《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湖北省将立足实际,抓好《管理办法》出台的重要机遇,进一步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和排查整治,整体提升工作质效。2025年,全省将进一步强化盯重点... 1
-
01-17 10:10...全市严格落实河长工作交接制度,2024年及时动态调整河长2400余人次,全年各级河长巡河90.2万人次、处置问题7.1万余个。据了解,市河长办还创新建立河长履职成效指数,从巡河完成率、问题整治率、水质改善率等多维度实景化、具象化对1.83万名河长动态评价,每季度自动生成河长个人履职报告,对履职成效指数较低的231名河长... 10
-
01-13 07:50...经过不懈努力,青海湖蓄水量不断增加,流域水质保持稳定,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逐步提升。2023年,青海湖流域植被盖度为62.8%;2023年青海湖水体面积较近十年同期面积增大204.46平方公里。2024年9月监测显示青海湖水体面积达4650.08平方公里,水位达3196.72米。此外,青海湖生物多样性得到持续保护。久谢说... 1
-
-
01-07 20:50...为此我们在2016年实施了永安河拓浚整治工程。”武进区水利局总工程师何晓萍介绍,整治过程中,坚持源头治理,同步开展沿岸工业点源治理和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新建雨污管网143千米,逐步提升河道水质。在确保通航、防洪排涝的基础上,武进区水利局还依据原有水体肌理设置生态护岸,提高河道水体交换能力,全线种植挺水、沉水、浮叶植物超3... 1
-
01-04 00:20...初步形成重点流域水生态监测网,每年开展水生态监测评估,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网初步形成。2022年,生态环境部印发《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方案(试行)》,按照考核水体范围和评估需要,进一步完善了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网。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点位设置,参考了国际经验和国内生态区划成果,将长江流域分为长江源头、长江上游、长江中游和长江下... 0
-
01-04 00:00...共同构成水生态考核指标体系这一有机整体。基于此,《评分细则》从国内外已有应用基础的近200项指标中筛选出14项指标,建立以水生态系统健康为核心,以水生境保护、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保障为支撑的指标体系。其中,水生态系统健康指标包含鱼类物种数、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水华面积比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水生植被覆盖度以及重点保护水生... 0
-
01-03 23:30...动真碰硬、压实责任,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做到“一个问题、一个方案、一抓到底”。按照“全面排查、追根溯源、水岸同治、标本兼治”的原则,对荷花塘来水开展全面溯源排查,形成污染成因分析报告,编制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累计投入9000多万元,科学、精准、有效推进整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抓整改加强截流处置,减少污水入塘。对入... 1
-
11-14 18:00...曾经被当地人称为位置偏远、缺乏活力的水牛角村。20年前,出门走的是田埂路,房前屋后杂草丛生,喝水得从井里打。村民方文辉回忆。2004年,在千万工程政策的带动下,李祖村下决心从村民最关心的水体治理入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过去,村民会在水塘里洗衣服、洗菜,导致水体发臭、藻类滋生。居住在池塘边的村民方晓生说... 1
-
11-13 03:30...截至2020年9月底,255项正常推进或已完成,占97%(完成252项,占96%)。茅洲河流域共实施重点工程项目103项,包括污水管网工程47项、河道整治工程37项、治污设施工程13项、面源及内源污染整治工程5项、污染源监控工程1项。截至2020年9月底,100项工程正常推进或已完成,占97%(完成98项,占95%);... 4
-
-
11-05 04:40...沿河岸步行察看各河道水体水质、沿线环境卫生,详细了解各点位治理和管护情况,就整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现场研究讨论解决方案。随后,林清伏主持召开污水处理重点工作调度会议,听取重点水体整治进展、下一步工作计划等情况汇报,研究调度下阶段整治工作。林清伏指出,当前全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正处于查缺补漏、攻坚扫尾阶段,各相关部... 6
-
11-02 07:30...入海口的咽喉港北口门如同小海的一张大嘴,大口大口地将新鲜的海水吞入肚中。拓宽后的港北口门,水体交换加速。记者张野摄以前港北口门的宽度是150米,我们把拦沙堤拆掉,将宽度增加到280米,能够让更多的海水进入小海,增加水体交换,改善小海水质。万宁城投公司工程部相关负责人杨世英说。在现场,旧拦沙堤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新... 5
-
10-31 19:40...全球首创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九洲一号在广东珠海开工,将于2024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拟明年底建成年产五千吨九洲一号船长155.8米,宽44米,属于10万吨级游弋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该船最大亮点在于实现养殖水体与海洋水体的自然交换,不仅达到水产品自然养殖的目的,也有效保护海洋生态。这种自然水体交换行养殖工船,目前... 1
-
10-31 08:30...街道和部门一把手要履行好组织协调职责,科学做好任务分解,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调度解决噪声、扬尘、非法养殖、耕地、林业、互花米草等领域存在的问题;要落实区四套班子领导挂钩机制,切实发挥协调、督促、督查作用,压紧压实街道部门生态环保责任。要有效快速完成整改。要深入剖析水体治理等各类生态问题存在原因,系统治理、精准施策,在抓... 6
-
-
-
本页Url:
-
2025-02-10-22:06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