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12 19:00...涵盖张爱玲作品手稿、个人照片、书信等,其中包括张爱玲与挚友宋淇和宋邝文美夫妇之间共计数十万字、六七百封往来书信,另有宋淇与钱钟书等其他作家的书信交流,详尽呈现张爱玲的创作历程和人生经历,反映了她对于华语文学的贡献。部分文物为首次曝光。仪式现场率先展出《重访边城》手稿等藏品。为了保育、传承并研究这批文物,香港都会大学人文... 0
-
08-04 02:40...师生们首先走进了青海民族大学图书馆的特藏馆,这里仿佛是一扇穿越时空的窗,引领他们走进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深处。特藏馆馆长以满腔的热情,向澳门青年们详细介绍了馆藏的古籍珍本。这些珍贵的古籍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彰显了各民族在此交往交流交融的悠久历史。图为青海民族大学图书馆特藏馆馆长向同学们讲解馆藏古籍摄影:... 1
-
04-29 21:40...新疆大学图书馆、哈密市图书馆、塔城地区图书馆、和静县东归图书馆、富蕴县图书馆、九州通药业等设为分会场。“《诗经》在传统的阅读中是以‘唱’和‘诵’的形式来表现的,这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式阅读’,这些阅读形式把阅读本身提升到了极高的审美层次,今天这种阅读形式仍然散发着震撼心灵的力量。”乌鲁木齐的阅读爱好者陈江艳说。《我们为什... 1
-
03-22 03:10...除为师生提供文献借阅外,还提供研讨、创作空间。其中,特藏室内收藏了众多珍贵且具有唯一性的舞蹈资料。如建校之初,苏联专家奥列格珊娜伊丽娜等前来教授《代表性民间舞教学法》和《芭蕾舞》,布尔梅斯杰讲解芭蕾舞剧《天鹅湖》创作始末,北舞第一代老师和同学们记录的笔记,还有建校之初多部作品的创作场记、会演资料、音乐资料、节目单等。其... 2
-
03-13 07:40...北舞图书馆是与北京舞蹈学校、学院相伴而生的。成立之初为图书组,几经变革于1984年正式设馆。此次改造,图书馆从原来的三层扩展为五层,面积约3700平方米,共五层,设有坐席370个,并设有特藏室、报告厅、自助研修间、视听室等。在为师生提供文献借阅外,还提供研讨、创作空间。其中,特藏室内收藏了众多珍贵且具有唯一性的舞蹈资料... 0
-
01-12 23:40...市民可以参加各类主题讲座、培训、研讨等特色活动,享受展览、展陈等沉浸式阅读与体验服务;北馆创设了深圳文学馆、深圳学人书房、影音资料馆、观影厅、HIFI室、婴幼儿馆(3岁以下)、儿童馆(3-8岁)、少年馆(6-12岁)、青少年馆(12-18岁)等多元特色馆中馆,为市民打造分众、分龄阅读空间。记者还发现,馆内每一层都设有爱... 1
-
-
01-01 06:40...”雀笼工艺原来深不见底,想知有多深?他决定亲身一试。过程:一颗传承心2019年与陈师傅相遇,2020年正式拜师,郭达麟找了两位朋友一齐学,边学边做笔记、画图,“雀笼每个部分都有名称,这是罩芯,这是罩珠,这是棍顶……雀笼工艺已经是很成熟的工艺文化,很值得记录。”读番书、学设计,写书于他是新领域,刚好ChatGPT面世,便... 5
-
12-30 06:10...锦屏文书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究其原因是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东方契约精神”。事实上,早在乾隆、嘉庆年间,贵州清水江流域的苗侗同胞,就已步入不折不扣的“契约社会”,人们相互买卖山林田土、租佃山场、借贷钱粮、家产分配等无不签订契约文书为证。图为贵州省锦屏文书特藏馆展示的锦屏文书。周燕玲摄在长期研究锦屏文书的... 3
-
12-19 05:20...努力提高管理和综合服务水平,积极打造具有高原特色的图书馆品牌。经过多年努力,德钦县建成了一座现代化、多功能的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14万余册(种),其中,纸质图书总藏量4万余册(种)、电子图书10万册(种)、特藏古籍843册(种)、地方文献资料近1500册(种)、各类视频资料400余盘。如今的图书馆,环境优雅,宽敞明亮,... 0
-
11-29 21:00...经过120多年的发展,今天的浙大图书馆藏书规模已近700万册,其中不乏善本古籍、历代碑帖、民间写本、名家书画、稀见文献、稿本信札、西文珍本等特藏,洵为书林之拱璧,学海之津梁。“展出的珍品只是整个浙大图书馆馆藏中的沧海一粟。”本次珍品展的策展人、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主任韩松涛介绍,“也是为了庆贺主馆落成,我们将图书馆... 9
-
11-21 02:20...陆续发布了大量馆藏善本、古籍特藏。2016年,“中华古籍资源库”正式发布。据国家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自建资源方面,国家图书馆主要是依托丰富馆藏开展古籍数字资源建设。例如,近年来,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合作,开展国家图书馆善本缩微胶片数字化,这种方式成本低、速度快,在5年多时间里,国家图书馆的古籍善本(约2万部... 4
-
09-18 15:10...并逐步向全社会有序开放。全国首家“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特藏馆开馆。钱晨菲摄中国历代绘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物质载体之一。“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由浙江大学、浙江省文物局编纂出版,是一项规模浩大、纵贯历史、横跨中外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截至2022年底,“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共收录海内外263家文博机构... 11
-
-
-
-
本页Url:
-
2025-02-15-06:27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
![noimg](http://testingcf.jsdelivr.net/gh/wadelau/ufqi/news/view/default/images/unkown-im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