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29 08:30...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名录机制框架下首次正式实施的转名录程序,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我国非遗保护工作成效的认可。有学者感慨,“没有哪一个时代,也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够这么关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把它放在自己的文化战略当中去考虑”。专家的判断、民众的感知、直观的数字、亮眼的成绩,交叉印证着我国开展非遗... 3
-
01-28 10:10...世界各地的人们,无论肤色、语言,都将有机会深入体验春节丰富的文化内涵。2025春节是首个非遗版春节,海外传播官妮拉来到位于海南中南部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开启了一场超特别的非遗春节体验。在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她披上绚丽黎锦,和黎族村民跳打碗舞祈愿丰收;体验精妙藤编,演奏椰竹乐器,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观看实景演... 3
-
01-26 20:10...由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主办2025年非遗好物国潮焕新非遗年货购物月系列活动之一的我家乡的非遗好物网络评选活动将于1月27日正式启动,欢迎各大网友为自己喜爱的非遗好物积极投票。此次我家乡的非遗好物网络评选活动,发动海南各市县参与并推荐当地特色非遗产品,并在活动官方平台上进行展示和投票。目前,主办方共收到16个市县报... 0
-
01-21 18:30...“转名录”,意味着某项非遗经过保护、发展而壮大,存续力不断增强,不再濒临灭绝。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名录机制框架下首次正式实施的转名录程序,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我国非遗保护工作成效的认可。有学者感慨,“没有哪一个时代,也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够这么关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把它放在自己的文化战略当中去... 4
-
01-17 19:00...还有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多子多孙的蛙形图案……”今年55岁的刘香兰,谈起黎锦就兴头十足。刘香兰家里五姊妹,数她学得最认真。“对黎锦了解得越多,就越发热爱。黎锦不仅是民族技艺,更是民族记忆。”刘香兰说。早在3000年前,黎族人民就开始利用棉、麻等天然纤维制作衣物。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发展并形成了由纺、染、织、绣四类技艺... 0
-
01-17 12:20...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转名录,意味着某项非遗经过保护、发展而壮大,存续力不断增强,不再濒临灭绝。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名录机制框架下首次正式实施的转名录程序,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我国非遗保护工作成效的认可。有学者感慨,没有哪一个时代,也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够这么关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 2
-
-
01-17 12:20...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着黎锦在国际上成为瞩目的焦点,无论是精美的黎锦服饰、黎锦元素的家居饰品还是文化创意产品,都成了市场上的热门之选。黎锦上精致的图案。记者余育桑摄年前这段时间黎锦的订单量特别多,而且订制的都是大件的壁挂,需要1个... 1
-
01-12 10:30...彰显了我们本土设计师想把民族服饰带到更大舞台的决心与信心。”身着黎锦服饰的黎族小姑娘。黎锦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金梅(右二)和她的母亲,两个儿媳及孙女四代人在传习所前合影。2024年12月5日,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从急需保... 0
-
01-08 04:00...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仅因为这一系列项目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也意味着当时面临传续发展的某种困境。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为例,由于历史上黎族人民没有文字,纺织活动是记录其文化历史的主要方式,其以口传身授的方法代代相传,是生活方式、生产经验、审美观... 4
-
12-31 16:20...所以蛋白含量相对来说会高一些,但也并不像网传那样是低脂食品。简单来说,相比普通酸奶,“干噎酸奶”具有高蛋白、高钙、相对低热量三大优势。由于去掉了更多乳糖,对乳糖不耐受人群可能也更安全。从益生菌角度来看,制作“干噎酸奶”的原料酸奶中如果添加了足量、具有活性的益生菌(如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做出的干噎酸奶也能在一定... 5
-
12-31 16:20...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已传承3000余年,其产品早已声名远播。综合近年海南岛考古学、民族学、文献学、历史学研究成果,可以推测,黎族先民利用植物纤维纺织,经历了从无纺布(树皮布)、麻纺织品到棉纺织品的过程。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馆长罗文雄介绍,宋元时期黎族的纺染织绣技艺突飞猛进,素服逐步进化为五色彩服,直到龙被的出现,将黎锦技艺... 0
-
12-23 02:20...沐浴阳光所有美景都在书写松弛得益于海南岛的独特地形和限量版气候这一热带风情岛受到了全国乃至国外旅游爱好者的偏爱人字拖一穿花衬衫一挂再端个椰子很难分辨你是岛民还是游客海口的海口湾、假日海滩文昌的木兰湾、淇水湾琼海的玉带滩、红石滩万宁的日月湾、神州半岛陵水的清水湾、分界洲岛三亚的亚龙湾、西岛、椰梦长廊无论邂逅哪片海心灵都会... 0
-
-
12-20 22:20...经过不断传承创新、举办国内外展示活动,古老的黎锦已逐渐融入现代生活,走向时尚化、年轻化、国际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有利其得到更广泛传播、关注和支持,促进传承和发展。中新社记者:此次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保... 1
-
12-19 11:40...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现代化应用和市场推广提供有力支持,助力乡村振兴。可促使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对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保护力度,确保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促进相关研究和学术交流,提升技艺的学术价值,为传承人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转名录可促进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与创新。通过建立传习所、培训中心等方式,培养更多的传承人,... 0
-
12-18 14:50...海南省博物馆藏的这件清代黎族鲤鱼跃龙门图龙被由三幅连缀而成蓝黑底图案由红、白、紫、绿、黄等色线绣成由连续宽带回纹组成矩形画框框内由双龙和鱼跃龙门等组成主体图案框外饰有多种花卉纹样是不可多得的精品龙被清代双凤朝阳日月增辉图龙被由三幅连缀而成花纹图案用黄、绿、褐、红、白等彩线绣成画框中央为双凤朝阳白兔口衔桂花,象征月亮两侧... 1
-
12-17 12:40...刘香兰说。早在3000年前,黎族人民就开始利用棉、麻等天然纤维制作衣物。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发展并形成了由纺、染、织、绣四类技艺构成的完整体系,以此制成的纺织品统称为黎锦。黎锦历史悠久,传承不绝,素有棉纺织业活化石之称。宋末元初,黄道婆在海南学习了黎族棉纺织技术,回到家乡后广为传播,极大地促进了长江流域棉纺织业发展,有衣... 0
-
12-17 03:20...海南黎族妇女纺线。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杰摄元代,黎族纺织工艺传至全国。元人王祯记述,当时黎族的“吉贝布”行销江淮、川蜀等地区,凭借“茸密轻暖”的优良性能受到人们青睐。清代,黎锦仍是国内外贸易中的珍品。清初屈大均著《广东新语》记载:“其出于琼者,或以吴绫越棉,折取色丝,间以鹅毳之绵,织成人物、花鸟、诗词,名曰黎锦。”黎族... 1
-
12-17 02:10...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朝贡的9种棉纺织品中,出自海南的就有海南吉贝布、海南棋盘布、海南青花棋盘布(被)单等5种。海南黎族妇女纺线。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杰摄元代,黎族纺织工艺传至全国。元人王祯记述,当时黎族的“吉贝布”行销江淮、川蜀等地区,凭借“茸密轻暖”的优良性能受到人们青睐。清代,黎锦仍是国内外贸易中的珍品。清... 2
-
-
12-16 20:30...捻线编织为自己织就裹体御寒的衣物不经意间开辟了纺纱织布的新天地三千年光阴流变海南黎锦技艺保留之纯粹成为中国古代纺织文化的活化石海南黎锦以原始简单的工具创复杂高超的工艺以天然古朴的色彩织艳若云的纹样黎锦光辉艳若云清代进士程秉钊在《琼州杂事诗》中的这句称赞诠释了黎锦的图案颜色之美黎族人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旁人所见普通的花... 1
-
12-16 02:40...单等5种。元代,黎族纺织工艺传至全国。元人王祯记述,当时黎族的“吉贝布”行销江淮、川蜀等地区,凭借“茸密轻暖”的优良性能受到人们青睐。清代,黎锦仍是国内外贸易中的珍品。清初屈大均著《广东新语》记载:“其出于琼者,或以吴绫越棉,折取色丝,间以鹅毳之绵,织成人物、花鸟、诗词,名曰黎锦。”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已传承3000余... 1
-
12-14 00: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破格决定将其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这一举动引发了全球各界的关注、研究和讨论。202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操作指南》进行了修改,明确遗产项目可以在两个名录和一个名册之间进行转入和转出。转名录的落点在于实现地位升级,更好地推动遗产项目保护传承发展。2023年... 4
-
12-13 16:30...“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遗产项目是海南省黎族妇女利用棉、麻等天然纤维制作衣物等生活用品的传统手工艺。在认识和利用植物纤维、染料的长期实践中,黎族妇女逐渐发展并形成了由纺、染、织、绣四类技艺构成的完整体系。以此制成的纺织品,如贯首衣、被单、筒裙、头巾、花帽、壁挂等,统称... 0
-
-
-
本页Url:
-
2025-02-02-20:09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