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7 18:50...今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均实现增产,其中玉米产量增加较多,比上年增加238亿斤,使得玉米供需形势持续好转,确保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玉米产量大幅增加,而大豆产量比上年减少64亿斤,下降幅度达16.4%。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玉米与大豆争地的必然结果。去年以来,在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的刺激下,农民... 0
-
02-07 18:50...大豆试验品种亩产突破250公斤,远远高于全国平均单产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22年小麦单产390.4公斤,玉米单产429.1公斤,稻谷单产472公斤,大豆单产132公斤。从各地高产攻关试验示范田高产经验来看,试验示范田是良田、良种、良技、良机、良制有机结合的典范,这是实现高产的重要原因。在环境资源的约束下,各地通... 0
-
02-07 18:40...其中,小麦产量2691亿斤,比2022年减少24.5亿斤,下降0.9%。夏粮产量稳中略减,但仍居历史第二高位,实现了丰收。夏粮丰收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细究夏粮减产的原因,是单产小幅下降造成的。今年,在国家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 0
-
02-07 18:40...国家必须采取超常超强措施,紧盯多个环节、运用多种工具,统筹解决。扩种大豆要确保种豆农户取得合理收益、主产区抓豆不吃亏。针对大豆种植效益低于玉米的问题,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增加补贴总额,东北四省区合理确定玉米大豆补贴标准,调高大豆补贴标准,着力加大对高油高产大豆的支持,稳定东北大豆生产。加大大豆金融信贷支持,支持... 0
-
02-07 18:40...2022年小麦单产390.4公斤,玉米单产429.1公斤,稻谷单产472公斤,与“吨粮田”的单产水平差距甚远。影响粮食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有耕地、种子、机械、栽培技术、化肥农药的投入等,创建吨粮田,一定要下足“绣花功夫”,最大限度挖掘粮食增产潜力。要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突出抓好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个关键... 0
-
02-05 19:00...人的心里也就亮堂了。除夕祭祖,这是慎终追远,不忘来路。年初一拜年走亲戚,中国乡村的社会根基建立在血缘纽带上,这根带子一定要系牢。送灶迎灶是过年的重要仪式,因为民以食为天。有趣的是老祖宗过年也不会忘了鸡、犬、猪、羊、牛、马这些动物牲畜,它们都有自己的“专属节日”:大年初一叫鸡日,大年初二是狗日,初七才是“人日”。鸡放在第... 1
-
-
02-05 19:00...去年种植的两个新品种每亩可达5500株到6000株,亩增产200公斤左右。其中一块50亩的试验田,亩均种植7500株,加上水肥充足,仅玉米这一料作物亩产就超过1500公斤,达到‘吨半田’水平。”李登云说。2024年,定边县实施50万亩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项目,在堆子梁镇建立3万亩“吨粮镇”项目区,从品种更新、精量播种... 1
-
02-05 03:00...重点抓了四个方面——一是以“增密度”为切入点,亩均株数不断增加。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亩株数增加100—300株。二是以“创高产”为着眼点,关键技术加快推广。重点推广了玉米精准调控、大豆大垄密植、小麦精细整地播种、油菜直播密植等高产技术模式。三是以“高性能”为突破点,农机装备升级明显。针对播种质量不高这一薄弱环节,加... 0
-
02-03 13:20...中国饭碗里装了更多中国粮。“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来之不易。2024年的粮食生产,面对局部低温冷害、高温干旱、极端洪涝、超强台风、病虫草害等一道道关口,我们积极有效应对,实现了抗灾夺丰收。”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种植业管理司(农药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标准农田面积超过10亿亩... 4
-
02-02 10:40...肥东县是全国油菜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县农业农村局大力推进“稻油轮作”,进一步拓宽农户增收渠道。王德兵表示,2025年肥东县计划投入1400万元,按照“宜粮则粮,应种尽种”的原则,继续推进耕地轮作和扩种油菜,采取“先建后补”方式,对种植大户给予现金补助。目前全县18个乡镇400多户种植户意向申报项目,面积约9.3万亩,... 1
-
02-01 00:10...大豆播种面积连续三年稳定在1.5亿亩以上。”哈尔滨晨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期货部经理肖文辉表示,2024年东北地区在大豆生长期遭遇低温寡照天气,市场预期单产大幅下降,随着10月产区大豆集中上市,黑龙江西部产区单产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大幅增长,黑龙江东部地区单产小幅下降,黑龙江整体实现丰产丰收。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 6
-
01-31 09:50...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刘录祥告诉记者,近年来,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农作物联合育种攻关及农业重大科技项目的支持下,主要粮油作物高产创建取得显著成效,已经连续多年出现百亩方、千亩片高产典型。例如,2023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区域试验田亩产已经分别达到... 0
-
-
01-25 12:50...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研究谋划过渡期后常态化帮扶政策举措,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突出抓好“两提一促”。一是优化监测帮扶提效率。加快建设覆盖农村人口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大数据信息系统,更多依靠农户自主申报、部门筛查预警和基层干部日常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监测识别,因人因户开展... 5
-
01-23 03:10...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玉米、小麦、大豆等重点作物,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全力提升单产水平,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抓实工程措施提单产,实施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抓实品种更新提单产,因地制宜推广耐密抗逆、宜机收高产品种。抓实技术集成提单产,推广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技术,示范... 1
-
01-21 23:00...农业农村部门将继续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质量、提高财产性收入四个方面下力气,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近两年我国粮食能够实现稳产增产,单产的作用不可忽视。去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了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种植业管理司(农药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 0
-
01-21 19:50...■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陈邦勋介绍,下一步,农业农村部门将继续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质量、提高财产性收入四个方面下力气,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近两年我国粮食能够实现稳产增产,单产的作用不可忽视。去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了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农业农村部总农艺... 0
-
01-21 19:40...油菜一二类苗占比85.5%、比常年高6.8个百分点。春节过后,农业农村部将开展关键农时季节基层行活动,组织农技人员包省联片,深入主产区、主产县、田间地头,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的各项措施到田、到户。2024年,全国蔬菜面积产量双增,目前在田蔬菜面积达8020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80万亩左右。潘文博表示,“菜篮子”产品稳产保... 1
-
01-21 19:20...农业农村部门将继续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质量、提高财产性收入四个方面下力气,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近两年我国粮食能够实现稳产增产,单产的作用不可忽视。去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了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种植业管理司(农药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 0
-
-
01-21 18:50...耕地产出能力大为改善。而借助“天府良机”行动,去年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6个百分点。全省共组建354个专家团队、下沉1.2万名农技人员,同步大面积推广“稻—菜—菜”“稻—药”等耕作模式。成都平原区、丘陵山地高原区种粮大户亩均补贴标准分别提高至100元、150元。全年全省发放种粮大户补贴8亿元以上、同比增加近六... 0
-
01-21 10:10...我国高标准农田面积超过10亿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超过10亿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近10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良种已迭代升级两轮。耕地、种子这两个要素,科技、装备这两个支撑,有力推动着千亿斤的跨越。”潘文博说。如今,我国粮食产量超过1.4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500公... 0
-
01-20 18:20...创建万亩单产提升示范区,成为玉米生产“耕、种、防、收”的产业链条社会化服务典范,亩产达到1000公斤以上。2024年,通辽市实施玉米单产提升行动,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模式602万亩,玉米单产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科尔沁区敖力布皋镇万亩片亩均产量达到1247公斤,科尔沁区十万亩玉米“吨粮田”亩均产量达到1042公斤... 1
-
11-05 22:00...结合全膜双垄沟播、水肥一体化等有机旱作集成技术,项目区玉米较普通大田玉米产量提升300斤以上。以龙头企业促带动。云冈区引进了山西国禾天元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依托山西农业大学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科研技术力量,打造1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进行订单式农业生产,形成了以玉米为主,投入品至产出品全链条的生产标准化、服务一体化、过程... 11
-
-
-
本页Url:
-
2025-02-07-22:20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
![noimg](http://testingcf.jsdelivr.net/gh/wadelau/ufqi/news/view/default/images/unkown-im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