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07 18:50...截至2025年1月7日13时共记录到3级及以上余震16次,其中3.0-3.9级地震13次,4.0级以上地震3次,分别为9时24分4.4级、9时37分4.2级和9时43分4.1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织专家对此次地震进行研究分析,定日6.8级地震震中位于青藏高原的拉萨地块内部,距离地震最近的断层为登么错断裂... 0
-
11-24 05:40...这艘大国重器被寄予厚望。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承担着深海资源勘探、大洋科学钻探和深远海科学考察等多项使命,对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推动深海关键技术攻关、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梦想号获取的地球深部岩心样品,可为全球科学家了解地球板块构造、大洋地壳演化、古代海洋气候和生命演化等提供最直接的证据,帮助人类更好地... 3
-
11-18 07:30...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承担着深海资源勘探、大洋科学钻探和深远海科学考察等多项使命,对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推动深海关键技术攻关、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梦想号获取的地球深部岩心样品,可为全球科学家了解地球板块构造、大洋地壳演化、古代海洋气候和生命演化等提供最直接的证据,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 3
-
10-03 14:10...曹文融教授开展合作,从深部地壳岩石相变的视角给出了解释,相关工作以”Subaerialcrustemergencehinderedbyphase-drivenlowercrustdensificationonearlyEarth”为题,发表于知名综合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Advances)。在较长的时空尺度上... 1
-
09-02 20:20...早在2003年,林间与合作者对西南印度洋中脊进行探测,提出超慢洋中脊地幔动力学经典模型。?由于北冰洋加克洋中脊海域常年冰封,开展冰下海底地震探测十分困难,成为地球板块边界动力学观测上“最后一块拼图”。为此,李家彪发起了“北冰洋洋中脊国际联合考察计划”(简称JASMInE计划),并于2021年带队前往北极加克洋中脊开展中... 1
-
08-23 22:20...较重的矿物则下沉形成月幔。这个假说可被推广至地球、火星以及其他天体,成为解释太阳系类地行星演化的一个重要假说。然而,这一假说尚未得到充分验证,也曾遭到从月球带回的样本分析的质疑。过去对月球地质的研究依赖于月球中纬度地区任务采集的样本。阿波罗16号、月球20号和嫦娥4号任务收集的样品精确地测量了月球赤道到中纬度地区表层的... 1
-
-
08-23 20:30...提出主动和被动地幔上涌双机制控制了全球洋中脊系统,这对地幔动力经典理论提出了挑战。8月21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刊登了研究论文。冰下海底强烈火山活动和岩浆供给示意图。(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供图)根据地幔动力经典理论,洋中脊下的地幔,被板块拖曳着向上运动而呈现被动上涌,称为“被动地幔上涌”模式,形成的岩浆量... 2
-
08-23 11:40...单位扩张距离内岩石圈的冷却时间增长,因此扩张中心变冷,岩浆较少,相应的地壳厚度也较小。由此理论出发,扩张速率最慢的加克洋中脊,一直被认为其地壳厚度应接近为零。然而,由于此处常年为海冰覆盖,用来确定地壳厚度的海底地震勘探难以开展,关于加克洋中脊深部地壳结构的研究一直止步不前。在中国第12次北极科学考察加克洋中脊深部探测计... 4
-
08-23 10:50...开展冰下海底地震探测十分困难,成为地球板块边界动力学观测上最后一块拼图。超慢速扩张洋中脊极端变化的地壳厚度和双地幔上涌动力模式示意图。(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供图)2021年,在中国第12次北极科学考察中,李家彪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国产设备,依托雪龙2号,在北冰洋加克洋中脊海域开展了大规模冰下海底地震探测,共投放自主研... 0
-
08-23 10:40...洋中脊形成于板块拉张。在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幔上涌,冷却后形成新的洋壳。新生的洋壳挤压洋中脊两边已有的地壳,不断向外扩张,并最终在板块边界俯冲回地幔。洋壳就在这一过程中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科学家根据洋中脊的扩张速率和岩浆供给量不同,将其划分为快速、中速、慢速和超慢速四种主要类型。其中,超慢速扩张洋中脊以西南印度洋中脊和... 0
-
08-23 10:10...灼热的岩浆由地幔上涌,冷却后形成新的洋壳。新生的洋壳挤压洋中脊两边已有的地壳,不断向外扩张,并最终在板块边界俯冲回地幔。洋壳就在这一过程中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科学家根据洋中脊的扩张速率和岩浆供给量不同,将其划分为快速、中速、慢速和超慢速四种主要类型。其中,超慢速扩张洋中脊以西南印度洋中脊和北极的加克洋中脊最为典型。传统... 3
-
08-21 02:40...(京ICP040090正文《科学》杂志:国际科研团队钻取迄今最深地幔岩石样本2024-08-1306:17来源:新华网[][字号][]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近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大西洋海底钻取到了有史以来最深的地幔岩芯,这一长达1268米的地幔岩石样本将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多了解陆地岩浆活动... 2
-
-
08-20 03:20...研究成果12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几十年来,火星上是否存在液态水一直吸引着科学家。这是因为水对于星球的宜居性至关重要。此次,研究团队分析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洞察号”火星着陆器此前为期4年的任务期间收集的数据。着陆器从其正下方的地面收集了有关火星地震波速度等变量信息,科学家据此推断地表之下存在哪... 3
-
08-15 02:30...“洞察”号火星着陆器在2018-2022年收集的火星地震数据得出了以上结论。他们将地震波在火星内部的传播速度与描述火星地壳和地幔中不同类型岩石物理性质的数学模型进行比对。这种做法与地震学家在地球上用来识别地下含水层和油田的模型完全相同。结果显示,火星地震波穿过岩石的速度,与充满液态水的破碎火成岩的匹配度最高。美国加州大... 2
-
08-12 10:10...“海洋钻探提供了获取地球深层内部样本的唯一途径,而这些样本是了解地球形成和演化的关键。”海洋地壳是一种在海洋下而不是在大陆下的地壳,主要由致密火山岩组成,又称玄武岩。它比大陆地壳薄得多,也年轻得多,因为岩石在构造板块的运动中不断循环。岩浆沿着大洋中脊通过海底裂缝向上推进时,形成了玄武岩。岩浆本身起源于地幔的部分熔融过程... 4
-
08-04 22:10...“地壳一号”在黑龙江大庆的安达“松科2井”现场开钻。2015年冬季,“松科2井”钻井现场,“地壳一号”副总设计师、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教授王清岩,正和几位科研骨干站在“地壳一号”下,边焦急地踱步,边斜向上看着钻机二层台的井架和还未安装到位的自动排管机。原本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安装到位的任务,由于井架工人对设备的熟悉程度不够... 0
-
08-01 13:00...2018年6月2日,“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完成了“首秀”,以完钻井深7018米创造了亚洲国家大陆科学钻井深度新纪录!这不仅意味着我国地学领域对地球深部探测的“入地”计划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进展、我国在钻探设备方面的首次成功,更意味着我国制造钻探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19年5月,“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开始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持续... 1
-
05-06 19:30...因为它可保护人类免受宇宙辐射和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太阳风)的伤害。但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对现代地球磁场最早是何时出现的尚不明确。在这项新研究中,科学家调查了来自格陵兰岛伊苏阿的古老含铁岩石样本,这些岩石可追溯到37亿年前。岩石中的铁颗粒有效充当了微小的磁铁,当结晶过程将它们锁定时,可记录磁场强度和方向。研究人员发现,岩石... 0
-
-
05-02 21:20...钻探,是梦想号最重要的能力。中国地质调查局梦想号指挥部主要负责人周昶介绍,钻探的目的是钻获地球内部的岩心,并获取其中蕴含的地质信息,进而解开地球深部的奥秘。钻探科学领域有这样一句话:一万米钻深的难度堪比登月。在技术创新和设备集成的支撑下,梦想号具备海域1.1万米的钻探能力。这艘船致力于实现钻透地壳、进入地幔层的目标,这... 1
-
04-25 20:20...岩石中的铁颗粒有效充当了微小的磁铁,当结晶过程将它们锁定时,可记录磁场强度和方向。研究人员发现,岩石样本记录显示了至少15微特斯拉的磁场强度,与现代磁场的30微特斯拉很相似。地壳中岩石通常具有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历史,这些历史抹去了以前的磁场信息。然而,伊苏阿地壳上层的地质独特,位于厚厚的大陆地壳之上,可保护它免受广泛的构... 3
-
04-16 10:50...3000多块共1200平方米的坡莫合金,相当于3个篮球场大小,何清音要确保坡莫合金板之间的空隙不超过1毫米,且每一片坡莫合金板要完全贴合墙面,以免影响磁屏蔽效果。“安装好磁屏蔽室很关键。大洋钻探取得样品后,要在屏蔽磁场干扰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磁学实验,从而确定地质矿产储层的年代、探究地球动力学及地质演化过程等。”何清音介... 1
-
04-11 20:20...人民网采访了北京白家疃地球科学国家野外观测科学研究站站长、研究员陈石进行解读。造成此前甘肃积石山地震和本次台湾花莲地震的“逆冲型破裂”究竟是什么来头?陈石解释,逆断层对应的地震就是逆冲型地震。逆断层是一种由地壳挤压造成的断层,其中一侧岩块相对于另一侧向上推覆。这种断层通常发生在地壳挤压的地区,如造山带或板块边界的挤压带... 1
-
-
-
本页Url:
-
2025-01-16-13:50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