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14 05:40...才能见到不一样的风景。短短几个月,科学家们通过对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分析研究,填补了人类多项认知空白首次揭示月球背面约28亿年前仍存在年轻的岩浆活动,获得人类首个月背古磁场信息。从嫦娥一号飞向月球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飞向月球的大门一经打开,深空探测的脚步就不会停止。探月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说。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 0
-
02-12 05:40...为什么要去月球南极找水冰?嫦娥七号任务副总设计师唐玉华告诉记者,月球水冰有望大幅减少将水从地球送往月球的成本和时间,有利于人类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并长期活动,进而探测火星或进行深空探索。另一方面,水冰的存在也暗示着生命的可能性,月球南极的水冰资源对于人类探索月球和其他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嫦娥七号任务副总设计师... 1
-
02-11 18:40...10月初办了美签,11月20日左右买了船票,并申请了阿根廷电子签,很快,她在春节假期来临时顺利开启了旅行。这趟旅程很长,Vanmo先从国内前往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再从布宜诺斯艾利斯抵达乌斯怀亚,在乌斯怀亚登上前往南极的游轮,坐船一共11天行程,其中德雷克海峡往返各需要2天,登陆南极天数5天。这一路上,Vanmo看... 1
-
02-07 04:00...更多地方频道新闻当前位置:正文南极秦岭站一岁啦2025-02-0708:45:23来源:分享微信微博用微信扫码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1共4页推荐阅读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2-0707:55:14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2-0707:50:25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2-0616:12:51社会主义好2025-... 0
-
02-05 20:20...这网南极磷虾收获咋样,他心里没底。南极磷虾以浮游植物为饵料,本身又是鲸、海豹、企鹅等动物的食物,堪称南极生物大厦的基石。捕捞磷虾样本是南极考察的一项常规任务,对研究南大洋生物食物链具有重要意义。驾驶台请控速,要收网了。李帅拿起对讲机,声音随呼啸的寒风飘向远处。其他队员屏息凝神,默默降低重心,紧紧盯住海面。3水手陈栋彬看... 1
-
02-05 06:50...当时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创始人鄂栋臣教授联系张小红的导师帮忙推荐业务能力强的年轻学生。就这样,还是大地测量学专业学生的张小红和南极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一次,一位国际测绘权威来校讲学,在现场聆听时,我为中外学术差距之大深感震撼。回想起导师刘经南院士、李征航教授平时所讲的我国测绘事业筚路蓝缕,我扪心自问,我们能不能奋起直追... 4
-
-
02-03 22:30...月球水冰有望大幅减少将水从地球送往月球的成本和时间,有利于人类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并长期活动,进而探测火星或进行深空探索。另一方面,水冰的存在也暗示着生命的可能性,月球南极的水冰资源对于人类探索月球和其他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嫦娥七号任务副总设计师唐玉华:主要因为水是重要资源,是将来人类月面生存的一个必需资源。... 1
-
02-03 14:40...队员们又投入到紧张的考察工作中。新华社记者黄韬铭摄考察队员们在一起包饺子(1月29日摄)。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正在阿蒙森海进行大洋调查。远隔重洋,年味不减,考察队员们一起动手包饺子、一起吃年夜饭、观看“雪龙2”春晚,在地球最南端度过难忘的海上新春。短暂休息后,队员们又投入到紧张的考察工作中。新华社... 1
-
02-03 14:30...取得这些突破,得益于我们是多学科团队,可以从多角度开展研究。记得2021年8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科学研究工作动员会,成立了7个任务组,涵盖火星地质、物质成分、地下结构、磁场等多个学科研究方向。多个任务组最终组建形成“火星多时间尺度环境演变”研究的大团队。我们小团队负责的是地球物理与地质... 1
-
01-27 21:10...更多地方频道新闻当前位置:正文能运输能“开路”看机械狗如何在南极“上班”2025-01-2519:38:12来源:分享微信微博用微信扫码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1共2页推荐阅读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1-2515:28:50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1-2515:21:34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1-2515:15... 0
-
01-25 04:40...如果消费者对我们有负面评价,说明我们有很多工作没做好。”转型一年多,他也意识到,种因才会有果,且因要反映到果,是需要周期的。“种因,本质上是投资。如果三年前就有这个想法,可能今天完全不一样了。”张玉祥说。转型以来,他也开始“大手大脚”地花钱了。张玉祥自称是个花钱很谨慎的人,是个稳健派、保守派——这些年,他不搞金融、不搞... 0
-
01-23 02:50...设备间旁是穿戴区,再往里瞧,游戏体验动区映入眼帘。白色墙面密密麻麻分布着黑色、灰色的几何图案,看上去平平无奇。市民正在体验灵境南极。(受访者供图)穿戴好设备后,眼前就是另一个世界。记者背着VR智能可穿戴设备,头戴VR眼镜,眼前突然一黑,1秒从宁波瞬移到南极,身临其境探索梦幻极地。跟着虚拟导游Lucy,可以站在雪龙2号上... 1
-
-
01-21 11:20...即将于2025年2月7日举行的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这一承载着家乡荣耀与希望的体育盛会,如同闪耀的灯塔,点亮了老郑心中的灵感。他心想:“南极,这片被世界瞩目的神奇土地,不正是一个绝佳的舞台吗?为何不借此契机,向全世界宣传家乡哈尔滨,宣传这场盛事呢?”郑雪松(中)在奔赴南极的邮轮上向各国朋友宣传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郑... 1
-
01-21 10:50...”南极电商在财报预告中提及。南极电商的业绩不乐观早有体现。财报数据显示,南极电商2021年营收下滑6.8%,净利润下滑59.84%;2022年,其营收下滑14.88%,亏损2.976亿元;2023年南极电商营业收入为26.92亿元,同比下降18.66%,净利润为1.12亿元,虽同比扭亏为盈,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盈利背后是... 2
-
01-19 11:20...火地岛和乌斯怀亚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尽管同中国远隔半个地球,但中国游客仍络绎不绝。你好是记者一行在火地岛收获最多的问候。在异国他乡,一句中文问候很快拉近当地人与中国游客的距离。在乌斯怀亚郊外的火地岛国家公园,乘坐世界尽头窄轨火车是颇受欢迎的项目。起点站出发大厅里挂着各国旗帜,记者看到不少中国游客在同中国国旗合影留... 0
-
01-18 06:10...众多冰晶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雪花;第二种,先将水制成片状的冰,储存在可以制冷的容器中,当需要用到雪花时,再把冰块粉碎成小冰晶。(工作中的造雪机)天然雪落在地上以后比较松散,而造雪机造出来的雪更加紧致,所以能存放得更久,这也是我能陪你们玩一整天都不会融化的原因之一。我跟天然雪有区别尽管我已经在很努力地模仿天然雪了,但不得不... 4
-
01-13 02:30...比如1933年在俄罗斯奥伊米亚康测得零下60多摄氏度。尽管早在1911年人类就到达南极点,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只能在南极较温暖的海岸带开展科考,最低气温纪录也就一直留在北极地区。1957年,美国在南极点建立科考站,当年测出了零下70多摄氏度的低温,把最低气温纪录带到了南极。后来,比南极点更深入冰盖内陆高原的苏联东方站... 1
-
11-23 18:10...“天惠”轮货船从江苏张家港出发。本次考察将建设罗斯海新站,是我国在南极的第5个科考站。新华社记者张建松摄11月1日,在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工作人员吊运“雪龙2”号舷梯,准备起航。当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征,踏上为期5个多月的科考征程。我国南极科考任务首次由3船保障,“雪龙”号和“雪龙2... 1
-
-
11-23 15:50...这个团隶属于战略火箭兵乌茹尔导弹兵团(驻地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根据战略火箭兵的现行惯例,导弹团的指挥所和两座发射井首先投入战斗值班,然后再把发射井增加到标准数量。不过,官方并未公布新洲际弹道导弹的试射计划。塔斯社报道称:“据信,为了进行哪怕截短的飞行-设计试验并确保所有发射成功,还需要进行若干次试射,包括经过南... 1
-
11-22 00:00...需要投入更强大的综合科学观测力量。具体来看,建设新科考站意义重大。首先,在这片区域开展海洋生态、海冰、冰川、海平面、大气、地球物理、高空大气物理、陆地生态、陆地和海洋地质、鸟类等调查和观测监测,将为评估南极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支撑。开展罗斯海区域陆、海、冰川以及干谷、横贯山脉等南极关键区域多学科综合科学调查,将为... 1
-
11-21 02:30...南极冰盖在末次冰消期(约1.8万年至1.1万年前)曾存在几次快速的退缩过程,可能与冰下融水排放导致的冰盖失稳有关。随着压力增加和温度升高,冰盖深部的固态冰会逐渐转化为液态融水,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冰下湖泊。当大陆冰盖不稳定时,冰下湖泊储存的冰川融水流动性增强,存在大量排放的可能性,这也会反过来影响冰盖的稳定性,导致冰架崩... 3
-
11-18 13:50...雪龙2号船长肖志民:因为他现在高频也不能用,AIS自动识别系统也找不到,所以他们现在应该是没电的状态。救援这是法定义务,我们救是必须救的。经过观察,确认了求救船只长约12米、疑似失去动力、船上有4名人员这些基本信息,但由于距离较远,无法判断具体情况,雪龙2号一边做好伤员应急救治准备,一边慢慢靠近求救船只,并派出无人机近... 2
-
-
-
本页Url:
-
2025-02-18-17:56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
![noimg](http://testingcf.jsdelivr.net/gh/wadelau/ufqi/news/view/default/images/unkown-im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