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7 18:40...今年要想在更高起点上实现粮食稳产增产,难度加大。原因有二:一是去年秋播期间受连续阴雨天气影响,冬小麦主产区播种进度较常年同期显著偏慢,特别是晋冀鲁豫陕5省麦播期普遍推迟,给夏粮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二是受粮食价格上涨影响,开春以来土地租金、农资价格走高,会抬高粮食生产成本,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要实现全年粮食稳产增产的目标,... 0
-
01-22 11:00...”2024年底,西崔章村高标准农田核心示范区项目正式竣工,第一季冬小麦在“新家”落地生根。“入冬以来,气温偏高,也没有有效降水,建议春节过后及时浇足返青水。”河北省安国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员刘建用铁锹挖出几株麦苗,仔细观察后向前来咨询的种植户们指导起春季田间管理。高标准农田建成时间不长,为保障节后各项农灌模块正常运行,让种... 0
-
01-11 11:50...实现一地三收,2024年秋季在西红柿和豆角拉秧后,10月份,他试种了70亩冬小麦。等2025年6月份冬小麦丰收后,接着种植生长周期较短的菠菜、胡萝卜等。2022年以来,杨安乡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围绕郭河沿岸,做好旱地蔬菜种植这篇大文章,如今,豆角、西红柿等旱地蔬菜成为杨安乡的拳头产品,特别是特色南瓜在2023年的农民丰收... 0
-
01-01 20:00...冬小麦生育期在270天左右,田间管理环节多、任务重,越冬期的管理举措对小麦春季返青及最终产量具有重要影响。淄博高新区农业农村事业中心副主任王科说:“粮食安全工作不容松懈,我们聚焦小麦分类管理,做好冬季小麦田间管理,并将加大农机专业合作社、植保合作社等各类涉农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培育力度,形成耕、种、管、收全流程服务保障体系... 2
-
12-31 20:10...提供技术支持,解决群众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并安排技术人员下沉田间地头,深入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耕地地力补贴、农机购机补贴等惠农惠民政策,鼓励农户扩大种植面积。目前,蓟州区充分利用农民培训、科技下乡、开通服务热线等形式,结合微信、短信、广播等媒体平台,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印发《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 4
-
11-21 23:40...今年村里组织的‘三夏’抢收队帮我把麦子收到家,帮我解决了实际困难。”村民于建军说。针对外务工人员不能回乡收麦的情况,故城县通过逐一登记,了解代收代种需求。目前全县外务工人员中有1551人不能回乡,需帮收割小麦面积9000余亩。据悉,今年故城县冬小麦种植面积达49.3万亩。为保证夏收顺利进行,面对疫情和天气等不确定因素,... 7
-
-
11-21 10:40...滑县留固镇李周村村民李国清说:今年小麦全都实现机械化播种,看这长势明年还要继续丰收。作为夏粮主产区的河南,夏粮的丰收既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又关系到种粮农民的实际收益。当前冬小麦陆续进入分蘖期,农业部门组织农技人员,分包乡镇,因苗因地制宜,科学指导农民进行管理,对有旺长趋势的麦田进行喷施生长调节剂控旺促壮,对所有麦田可以... 9
-
11-21 10:20...重点推广良种包衣等6项关键稳产增产技术,目前,全省6000多万亩冬小麦长势良好,1.8万名农技人员正开展常态化指导服务。在莱阳,针对近期温度偏高、土壤散墒快等情况,农技人员及时指导农民浇越冬水。安徽持续优化种植结构,今年优质专用小麦预计增加到3650万亩,占全省小麦85%,通过单种、单管、单收、单储、单加工,来增加收益... 11
-
11-21 10:10...14亿元,重点推广良种包衣等6项关键稳产增产技术,目前,全省6000多万亩冬小麦长势良好,1.8万名农技人员正开展常态化指导服务。在莱阳,针对近期温度偏高、土壤散墒快等情况,农技人员及时指导农民浇越冬水。安徽持续优化种植结构,今年优质专用小麦预计增加到3650万亩,占全省小麦85%,通过单种、单管、单收、单储、单加工,... 8
-
11-20 12:20...房山农业生产将全部恢复到灾前水平。昨天上午,记者来到窦店村十二农场。放眼望去,一大片绿油油的麦田,喷灌设备正在浇越冬水。作为国家级生态农场,十二农场已经有超过30年小麦种植历史,小麦成熟后将由种子公司销往山西、河北等省。农场里还有一块块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窦店村联合开发的试验田,繁育的6个新品种小麦也长... 1
-
11-20 09:50...组织召开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秋冬播种工作,印发了《关于2023年秋冬种工作的安排意见》。县农业农村局从农技、种子、农业综合执法等部门抽调16名农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按照培训到村、宣传到户、指导到田、培训到人原则,对农民进行了小麦和油菜高产栽培、小麦药剂拌种、一膜两用、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安全使用等实用技... 1
-
11-19 14:40...农业技术人员边查看播种情况,边为种植户讲解土壤墒情、小麦良种选用、施肥、播种技术和如何加强冬管,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今年我计划种植冬小麦150亩,再有几天就播完了。二畦村一组小麦种植大户马文良说,最近连续下了几场雨,土壤墒情良好,相信明年一定会有好收成。为保证秋播工作顺利进行,凉州区农业农村局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投身冬小... 1
-
-
11-15 18:40...当地将2500多亩地都托管给专业组织,采用免耕种肥同播新技术,省去水稻收割后晾晒地块环节,赶上了冬小麦适播期。山东6000多万亩冬小麦播种基本结束,面积比上年增加约40万亩。在淄博高青,由于入冬以来气温整体偏高,当地抓紧组织田间管理,提高小麦抗冻、抗倒伏能力。长江流域是我国冬油菜主要产区。目前,冬油菜播种已过九成半。机... 1
-
11-14 18:30...全国冬小麦完成意向播种面积过九成,全国冬油菜完成意向播种面积近九成半。眼下,河南省安阳市滑县181.2万亩的小麦播种工作已全部结束。在滑县小铺乡的高标准农田内,经过大型精量播种机近日来的满负荷作业,一粒粒饱满的麦种随着播种机的上下翻动被种入土中。“今年我使用新型精量播种机,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经两次镇压,种子和土壤的结... 1
-
11-14 15:20...现在2台播种机同时作业,一天时间就能播种完成。“今年合作社计划种植冬小麦4000亩,再有两天就播种完了。接下来,我们会严格按照技术人员的科学指导,好好管理,让小麦长得更好、收成更高。”余吉敖说。近年来,农业机械已经成为彭山秋收秋播的主力军。彭山区在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同时,也在有力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让种植户省... 5
-
11-14 10:40...冬小麦播种普遍推迟7天—10天,全省基本不存在旺长现象。由于今年秋季气温偏高、土壤墒情好,秋播小麦田杂草预计呈中等至偏重发生趋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中心印发《2023年秋播小麦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方案》,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做好杂草防控工作,确保小麦生产安全和粮食供应安全。要求各地根据《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到2025年... 1
-
11-07 10:00...1亿亩,比上年增加700多万亩。视线北移,正值北方小麦播种时节,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杨家泊镇,农户们近日抢抓晴好天气,机翻土地,撒种施肥。在自家的田块里,农户邱燕林熟练地将备好的小麦种子、肥料一起放进播种机。农机手驾驶播种机开足马力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一粒粒麦种随着播种机的上下翻动被埋进土里,实现了小麦播种、施肥一次性完成... 2
-
11-07 08:00...农机在田间来回作业,小麦播种、施肥一次性完成。2016年,郝永强成立西安市临潼区汪洋农业合作社,主要进行粮食规模化种植。他说:“去年,冬小麦种植为我们带来了不错的收益,让种植户种粮的信心更加坚定。”“现在,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上门来,对冬小麦优良品种应用、适宜播种期、最佳播种量等关键技术进行现场指导,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
-
-
11-01 03:50...不仅能现场品尝石榴汁、柿饼等美食,还能参与科研展示、农具体验、以物换物等活动。五谷园里,一场冬小麦种植体验活动展开,学生们拿起铲子挖沟,撒种,再用手轻轻覆上一层土。不仅要种冬小麦,我们还要借助它展开课题研究。军庄中心小学学生宗韵哲说,播种前大家查阅文献学习了冬小麦的特性和适应性,在科研专家指导下,确定了研究影响冬小麦生... 8
-
10-30 07:50...他就一天到晚在地里忙着播种。把牛要军引到自家地里,邱士如跳上播种机,开始往机器上装早已准备好的种子和化肥。“种粮最耽误不起的是时间。虽然今年夏天发了大水,秋粮收成不好,但是今年的土壤墒情好,估计明年夏粮能有个好收成。所以,大家都想赶紧把小麦种上。”邱士如说。白家庄村有2000多亩农田,在今夏洪水中,大部分土地过水。“为... 1
-
10-22 18:40...再加上农机具咱自己家都有,光种就行了。种地这么轻松,我打算今年在原有的100多亩再增加100亩,达到200亩以上。眼下,河南省的秋种工作正有序进行。在滑县留固镇的高标准农田里,农户今年使用的复式精量条播机,整地、镇压、播种一气呵成。不仅大大提升了耕种效率、减少病虫害发生率,而且有利于长久锁住土地肥力,为明年小麦丰产丰收... 3
-
10-22 18:20...施用微生物菌肥等地力提升材料来提高水稻产量。今年是我国启动实施粮油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的第一年。在河南省获嘉县的一个高产创建示范田里,今年,这里的大豆植株亩平均密度接近1.3万株,平均结荚粒数比去年增加了近20粒每株。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副院长卢为国:为什么这个地方能够产量高,一是我们选择了高产的品种,二是选... 1
-
-
-
本页Url:
-
2025-02-14-18:46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
![noimg](http://testingcf.jsdelivr.net/gh/wadelau/ufqi/news/view/default/images/unkown-im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