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8 12:10...然而这些分子具体在人体空间中如何分布,则是一个更难解答的问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邓彦翔开发了两项全新的空间组学技术Spatial-CUTTag和Spatial-ATAC-seq,通过结合机械工程、大数据分析和生物化学等技术,首次实现了在空间和全基因组水平上观察组织发育的表观遗传机制,对人们理解疾病等生物过程提供了有力... 8
-
10-24 21:30...超短周期系外行星于2011年首次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测光数据中发现,给行星形成理论带来了独特的机遇和挑战,促使科学家重新审视和完善现有的行星系统形成和演化模型。葛健介绍,超短周期行星的存在,为行星系统的早期演化、行星-行星相互作用以及恒星-行星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包括潮汐力和大气侵蚀)研究提供重要线索。例如,超短周期行星很... 1
-
10-20 13:40...“赫拉”号探测器将对DART任务的后续影响进行跟踪调查研究。赫拉科学团队成员、天文学家艾伦·菲茨西蒙斯(AlanFitzsimmons)在发射前的网络直播中说:“我们希望最后接收到的信号是‘赫拉’号传回的消息:‘一切正常,我正在前往Dimorphos的路上。’”欧洲航天局官员表示,“赫拉”号在升空约1小时16分钟后与猎... 1
-
10-16 17:40...类似火星大小。这是天文学家首次利用人工智能一次性完成搜寻疑似信号和识别真信号的任务,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期刊《皇家天文学会月报》(MNRAS)上。已知行星半径和行星轨道半长轴分布以及五个新发现的超短周期行星(红点)。四个新的超短周期行星——Kepler-158d、Kepler-879c、Kepler-1489c... 1
-
10-16 11:30...成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重要标志。大公报记者刘凝哲北京报道中国首次载人登月将开展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国新办15日就中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表示,当前中国空间科学的原创成果呈现出多点突破的态势,中国科学家在月球形成与演化、火星环境与地质构造等方面取... 2
-
10-15 21:00...成为世界空间科学强国。10月15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提出我国空间科学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为什么要制定这一规划?“空间科学是航天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探索宇宙奥秘、拓展人类认知边界的同时,也有力带动空间... 3
-
-
10-15 11:00...天文学家共找到145颗超短周期行星,其中只有30颗半径小于地球半径。理解超短周期行星的相对丰度及其特性,对于检验理论模型至关重要。然而,已知的超短周期行星样本量太小,它们的统计特征和出现率很难精确了解。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葛健说。此次,葛健团队创新设计了一种结合GPU相位折叠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 2
-
10-14 03:40...如果使用天文望远镜观察,会看到月面边缘一点点“蚕食”行星,非常有趣。这是很难得的一种天文现象。在一个地方等待一次观测条件很好(指在夜晚发生、地平高度足够高)的月掩行星可能要等上很多年。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这四颗行星,足够明亮、视直径也足够大,因此被月球遮掩时看点十足。土星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美丽的光环,它让土星看起来像... 0
-
10-12 08:00...中新网记者徐珊珊摄行星科学作为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主要涉及地球科学、天文学、空间科学、生命科学、工程探测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术。在国家深空探测规划的推动下,中国的行星科学研究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后备人才的培养是行星科学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 0
-
09-09 05:50...因此每隔378天,就会出现一次土星冲日。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今年土星冲日发生在9月8日。冲日期间,土星位于双鱼座,亮度约0.6等。当日,太阳落下后土星就会在东偏南方升起,午夜前后到达南方最高位置,日出时在西偏南方落下,几乎整夜可见。土星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它巨大的光环,在望远镜中看起来十分漂亮。... 0
-
09-07 12:00...美丽的土星光环由无数微米到米级大小的冰晶和碎石所构成,这是土星最为人所熟知的标志之一,这也让它拥有了一个霸气的称谓——“指环王”。壮观的光环、明亮的色彩,让土星成为天文爱好者们的“宠儿”。当土星与太阳黄经相差180度,也就是土星、地球、太阳三者依次排成近似一条直线时,称为土星冲日。冲日时,土星离地球最近、视直径最大、亮... 0
-
09-05 09:10...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国际化科教资源为高等教育及科研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巨大潜力。近年来,陕西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陕港合作的重要板块,大力支持高校联合办学、技术联合攻关、人才联合培养,两地科技创新主体交流日益密切、合作成果丰硕。“我们携手签约合作企业,把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研究院建设成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推动陕西高校走向世界、建... 0
-
-
09-02 21:10...地震波在穿过靠近地幔的某个区域时会减速,Tkalčić教授解释说:“通过理解地震波的路径几何形状以及它们如何穿过外核的体积,我们重建了它们在地球中的传播时间。我们意识到,地震波会在一个数学上称为‘圆环面’的区域中减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区域看起来就像一个甜甜圈。”了解地球外核非常重要,因为它对地表生命的生存至关重要... 1
-
09-02 14:00...这可能是人类通过韦布望远镜观测到的第一个潜在的宜居系外行星。过去几年里,哈勃望远镜、系外行星探测器“苔丝”等已经观测到了这颗距离太阳系约48光年、位于鲸鱼座的行星。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和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精确测量该行星的质量和半径,发现它的质量是地球的约5.6倍,半径约为地球的1.7倍。科学家推测,这颗低... 0
-
09-01 20:00...认为它驱动着地球大气层从地球南北极逃逸。“耐力”号任务数据证实了双极电场的存在,并量化了其强度,揭示了它在驱动大气逃逸和更广泛地塑造地球电离层(上层大气层)方面的作用。了解地球大气层的复杂运动和演变不仅为科学家提供了地球历史线索,还能让他们洞察其他行星奥秘,并判断哪些行星可能适合生命存在。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飞... 0
-
08-22 20:00...(京ICP040090正文美航天局:一颗超高速星正以160万公里时速逃离银河系2024-08-2206:31来源:新华网[][字号][]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据美国航天局近日发布的消息,一些参与该机构“后院世界:行星九”项目的公民科学家、即业余科学爱好者帮助发现了一个超高速移动的天体,它正以每小时约160万公里的速度冲... 1
-
07-29 23:30...冥王星最接近地球、视直径最大、亮度最高,且整夜均可观测,为人们进一步了解它提供了良机。这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新视野”号探测器2015年7月13日拍摄的冥王星(左)及其卫星卡戎的伪色照片。(新华社/法新)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赖迪辉介绍,由于冥王星距离太阳遥远,亮度并不是很高,相当昏暗,用一般的小型天文望... 2
-
07-08 09:00...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广州中山大学成立的天文系。相比于其他专业,天文学开设的院校较少,数量还不足20所,现有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行星科学:行星科学专业的发展相对较晚,于2022年正式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目前,开设院校仅有四所,分别是成都理工大学、北京大学... 2
-
-
06-27 20:50...领导该研究的麻省理工学院卡夫利天体物理和空间研究所博士后ThomasMikal-Evans表示,现在不仅是对系外行星大气的特定区域进行单独“快拍”,更是将其作为真正的3D系统来研究。该研究中的行星——热木星WASP-121b是一颗巨大的气体巨星,于2015年被发现,围绕着一颗距地球约850光年的恒星运行。这颗行星的轨道... 3
-
06-05 23:00...有任何操作上小的差别都会对最终产品精度产生影响。一体式行星架上有五个圆孔,如同行星一般均匀分布,无论是垂直角度还是平行角度,最小公差都必须控制在0.01毫米以内。刚接到这个生产任务时,工人都是机械加工后,再进行手工打磨,不但效率低,并且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批量生产的需求。一体式行星架关系着国防设备的升级换代,面对急迫... 10
-
06-02 14:10...最新研究负责人、佛罗里达大学天文学教授莎拉·巴拉德解释称,太阳在银河系中相对罕见,目前银河系内最常见的M矮星比太阳小得多,温度也低很多,质量最多只有太阳的一半,有数十亿颗行星围绕着这些常见的矮星运行。在最新研究中,巴拉德及其同事测量了这些M矮星周围150多颗行星的离心率。如果一颗行星的轨道离主恒星足够近,且轨道不规则,... 21
-
05-30 07:10...太原理工大学新增6个专业与当下热门行业相关:物理学、化学、生态学、能源互联网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和表演专业。“创新”也是新增专业所共有的特征之一。例如,南京大学今年新增“行星科学专业”。据了解,行星科学以深空探测为主要研究手段,由天文学、空间科学和地球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而成。该专业实行小班教学,导师制,培养具有高... 7
-
-
-
本页Url:
-
2024-11-10-07:47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