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3 05:20...下图是2024年10月30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和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交流的画面(新华社发韩启扬摄)。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从左至右)安全顺利出舱(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李鑫摄2024年9月19日9时14分,... 0
-
12-22 20:20...利于航天器发射和观测是航天探索的理想之地从1970年升起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到神舟飞船的起点与归处沙漠戈壁中的东风航天城无数的“第一”在这里诞生图为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新华社发这是11月2日拍摄的中国第一卫星发射场一景。该发射场现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用。新华社记者李志鹏摄2... 0
-
12-21 22:10...新华社记者李杰摄当日21时57分,经过9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九号乘组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配合支持下,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及处置等任务。出舱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再次刷新中国航天员出舱活动时长纪录。航天... 0
-
12-19 21:10...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如果说李广苏就是一面镜子,那对照之下的我们呢?或许大家都曾一样,年少时的我们,爱幻想爱做梦,多少豪言壮志在这时有心无心的立下了。诚然,有梦想不一定让人成功,但为之坚持和奋斗,一定能让我们真正成为独一无二的人。李广苏的故事,就是眼下最为励志的范例。首先,对梦想的坚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 1
-
12-18 10:10...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配合支持下,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及处置等任务。出舱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再次刷新中国航天员出舱活动时长纪录。航天员蔡旭哲时隔两年再度漫步太空,宋令东成为我国首名进行出舱活动的90后航天员。按计划,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期... 0
-
12-18 08:00...来自武汉的4尾斑马鱼“乘坐”神舟十八号一飞冲天,随航天员一同入驻中国空间站,成为承载实验重任的“鱼航员”。神舟十八号任务期间,这一由4尾斑马鱼与4克金鱼藻组成的二元密闭生态系统,实现中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斑马鱼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它们体长约3-5厘米,因身体两侧从头至尾布满多条蓝色条纹而得名。它们活泼好动,成群... 0
-
-
12-17 20:40...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天人相应也天人合一。故宫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重要承载者,是文物的汇聚地,也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浓缩了中国人的顶级审美。而中国空间站也是如此,每当夜静更深,抬头望天,便可看见那移动的光点从楼群顶上划过,留下人类活动在天空的尾迹。它代表了当今航天领域最全面、最复杂、最先进和最综合的... 0
-
12-17 12:30...乘组将重点开展86项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目前,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等多领域实验项目正同步开展中。天舟八号首次将果蝇送入太空。果蝇基因与人类具有高度相似性,可为人类太空长期生存提供宝贵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目前“空间亚磁果蝇生物效应及分子机制实验”研究进展顺利。细胞学研究也在持续开展中,完成细胞实验样品采集和存储处... 0
-
12-16 13:40...嫦娥六号经历53天的探月之旅,成功将月背土特产带回地球。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主席杨宇光表示,嫦娥六号任务对于人类探索月球具有重要科研意义,充分体现了中国航天技术水平,获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是中国建设航天强国的又一标志性成果,为中国月球与深空探测注入新活力。嫦娥既是中国的,又属于全人类。嫦娥六号任务搭载了4台国际科... 0
-
12-15 23:20...乘组开展了节律监测引导实验,航天员使用活动度记录装置采集自身活动度、心率等数据,并进行备份和下传。在空间站物资管理方面,乘组完成了物资信息管理系统的在轨升级与测试。该系统如同太空仓库的智能管家,可以实时记录空间站各类物资的消耗情况和位置变化情况。任务期间,乘组定期进行听力测试,有效监测听力健康状况。此外,乘组要为长期飞... 3
-
12-15 18:30...可以实时记录空间站各类物资的消耗情况和位置变化情况。任务期间,乘组定期进行听力测试,有效监测听力健康状况。此外,乘组要为长期飞行任务持续做好失重防护锻炼,以保障长期飞行下的身体健康和在轨工作能力。在空间站站务管理方面,乘组开展了再生生保系统相关装置的检查维护工作。再生生保系统可实现水等消耗性资源的循环利用,保障航天员长... 2
-
12-15 10:00...中国空间站迎来新的“出差三人组”2024-11-09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战士雷锋,弘扬他的无私奉献、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的精神,让我们通过一组漫画,讲述雷锋的那些故事!2024-11-092024年全国两会正在北京召开。许许多多的代表委员们齐聚一堂,一起商量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大事、要事。2... 0
-
-
12-15 09:20...”2022年12月,蔡旭哲随“神十四”返回地球后说道。仅仅22个月后,他梦想成真,担任“神十九”指令长,刷新了我国航天员重返太空最短用时纪录!2024年10月,再赴天宫前,他说:“我给自己做了两个归零,心理归零和身体归零。不管哪一次飞,都当成首次飞。”宋令东:跑好“飞天”接力棒宋令东是“神十九”乘组中年龄最小的一位,1... 0
-
12-14 20:20...同时结合实测数据对水生生态系统进行深入研究,预期将获得对水生生态系统在空间环境下物质循环机制的新认识。”张宪园说道。三株古菌有望揭示火星甲烷来源之谜在所有古菌中,产甲烷古菌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类。它们是地球上起源最早的原核微生物之一,能在无氧环境中将有机物降解为甲烷。此次返回的科学实验样品中,有三株产甲烷古菌。“我们在太空... 0
-
12-14 20:10...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之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陆,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抵达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于2024年4月25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 0
-
12-13 02:20...AES100发动机是我国第一型完全自主创新研制、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先进民用涡轴发动机,主要用于民用直升机。今年9月,民用涡轴发动机AES100今年在北京获颁中国民用航空局型号合格证,标志着我国具备了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主研制先进民用涡轴发动机的能力。(三)2024年,国际航天科技领域最激动人心的成就莫过于中国成功... 1
-
12-11 18:20...利于航天器发射和观测是航天探索的理想之地从1970年升起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到神舟飞船的起点与归处沙漠戈壁中的东风航天城无数的“第一”在这里诞生图为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新华社发这是11月2日拍摄的中国第一卫星发射场一景。该发射场现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用。新华社记者李志鹏摄2... 0
-
12-10 04:20...每当神舟返回舱快要回归地面时,这顶大伞就会打开,飘飘扬扬宛如飞天仙女的霓裳羽衣,引人注目;更因为它用自主创新完成对航天员的生命托付:25年间,从无人伞到有人伞,从试验用伞到成熟大伞,中国载人航天的回收铁军用满腔热忱和航天智慧,为神舟系列飞船飞行任务完成了18次“绽放”,护佑着航天员天外归来的一路平安。20世纪90年代,... 0
-
-
12-05 05:30...2022年9月17日13时35分,蔡旭哲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气闸舱的舱门,执行他的首次出舱任务。在这次出舱活动中,他还要完成一项重要任务,即首次舱外救援验证。任务中,蔡旭哲模拟失去工作能力的航天员,陈冬将其从舱外带回出舱口。为了更加逼真地模拟特殊情况,蔡旭哲将原本紧紧握着舱壁扶手的双手松开。那一刻,他唯一的安全装置,就是... 0
-
12-03 09:40...累计发射突破500次。自30多年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以来,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太空漫步到交会对接,从短期驻留到中期驻留再到长期驻留,从第一次“太空会师”到会师交接成为常态,航天员居室从“一室”到“两室”再到“三室两厅”……一次次突破关键技术,一步步抵达太空深处,展现了攀登科技高峰的实力,也激励着... 1
-
09-26 19:50...3名航天员在轨展示介绍了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球形火焰实验、奇妙“乒乓球”实验、动量守恒实验以及又见陀螺实验,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桐城中学是此次全国5个地面课堂之一。该校的地面课堂设置在学校的科技艺术馆内,88名高二年级学生代表现场聆听了“天空课堂”。在天地互动环节,15岁的桐城中学高二(2)班... 1
-
09-26 05:50...展现了航天员过硬的身体素质和能力。而神舟十六号飞行任务中,航天员要实施常态化的、更长时间的出舱作业,还要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试验,进行舱外载荷安装等任务,承担空间站维护维修、保障系统运行和执行紧急任务等多重角色,因而在体力、心理素质和科学研究能力等各方面面临了更大的挑战。因此,中国航天员的培训和选拔体系也得到了进... 19
-
-
-
本页Url:
-
2024-12-23-09:45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