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14 05:40...位于天津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长征五号等多型火箭正在这里制造、总装。今年,中国航天将保持高密度发射,中国空间站将发射两艘载人飞船和一艘货运飞船,此外,我国的小行星探测任务——天问二号也将于今年启航,计划对一颗近地小行星进行伴飞、取样返回。此外,多型新研型号火箭将全力推进,完成关键技术验证。多型商业火... 0
-
02-13 21:50...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其长诗《天问》中首次提到月兔,“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走来,创新精神不仅内化为我们民族的精神基因,更在新时代的发展实践中外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能。从“嫦娥奔月”传说到“嫦娥”揽月传奇,正是“创新中国”的最新注解。中国航天“亮眼成绩”,见证的是我国... 1
-
02-13 18:30...嫦娥两个字从奔月的传说变成探月工程其实也不过短短几十年。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绕月探测。2013年,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玉兔号月球车开始探索之旅。2019年,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2020年,嫦娥五号完成月球采样,带回中国首份月球样品。2024年,嫦娥六号完... 1
-
02-13 13:30...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绕月探测。2013年,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玉兔号月球车开始探索之旅。2019年,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2020年,嫦娥五号完成月球采样,带回中国首份月球样品。2024年,嫦娥六号完成月球背面采样,带回人类首份月背样品。2月12日,“望宇... 1
-
02-13 10:20...更多地方频道新闻当前位置:正文计划满任务重!今年中国航天这些首飞值得期待2025-02-1307:47:28来源:分享微信微博用微信扫码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1共3页推荐阅读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2-1307:41:29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2-1216:14:57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2-1216:11... 1
-
02-07 18:00...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主席杨宇光:神舟十九号乘组三名航天员正在轨进行各种各样的科学实验,而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和神舟二十号飞船,其实已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总装厂房里面待命了,天上万一出现任何意外,他们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地面测试,用最快的速度实现发射,以空船的状态接在轨航天员回家。中国空间站今年将继续开展各种... 0
-
-
01-29 09:00...以及实施未来产业发展六大行动,在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上有所作为,在新发展赛道上突破先行。未来产业是时代变革的发展窗口。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技术创新突破速度不断加快,新的产业赛道正在孕育形成,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徐建伟、李子文表示,雄安新区发展未来产业的关键是深度融入京津冀和全... 0
-
01-29 05:30...以及实施未来产业发展六大行动,在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上有所作为,在新发展赛道上突破先行。未来产业是时代变革的发展窗口。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技术创新突破速度不断加快,新的产业赛道正在孕育形成,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徐建伟、李子文表示,雄安新区发展未来产业的关键是深度融入京津冀和全... 5
-
01-25 18:20...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与内蒙古大学签署了全面提升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内蒙古大学、中国航天科工六院签署了共建内蒙古大学航天研究院合作备忘录。市委副书记、市长贺海东,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成涛,内蒙古大学校长武利民,中国航天科工六院党委书记赵勇,中国航天科工六院院长贾永刚共同见证协议、备忘录签署。根据协议,呼和浩... 3
-
01-23 10:20...拍摄的效果就不是很好。但是这种失败也是经历的一部分。普通人看火箭发射其实很简单前面就是发射架,在这片海滩就能看得很清楚,现在已经是进入了一个待发射的状态,到时候这里应该会有很多来观看的游客。这一次拍摄任务,杨昊是团队中最先来到航天小镇的成员,他承担起踩点和设备准备的工作。记者问:现在大家来看火箭其实很简单?当然,你只要... 1
-
01-19 06:30...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之前,该型火箭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和整流罩分离试验都取得成功。2025年将是其研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将取得哪些重大突破?让我们拭目以待。长征九号作为重型运载火箭将满足中国航天一系列重磅任务需求,其中包括建设未来月球科研站、太空电站和实现载人登陆火星等国家重大科技活动。在2024年珠海航展上,长征九号... 2
-
01-17 15:40...进一步提升火箭可靠性并使其迈向全面智能飞行阶段,即有效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全生命周期、全系统的智能健康检测系统,实现火箭本体自主修复。根据计划,中国人首次登月将在2030年前实现。长征十号的研制工作瞄准这个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之前,该型火箭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和整流罩分离试验都取得成功。2025年将是其... 0
-
-
01-17 14:50...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之前,该型火箭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和整流罩分离试验都取得成功。2025年将是其研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将取得哪些重大突破?让我们拭目以待。长征九号作为重型运载火箭将满足中国航天一系列重磅任务需求,其中包括建设未来月球科研站、太空电站和实现载人登陆火星等国家重大科技活动。在2024年珠海航展上,长征九号... 0
-
01-07 18:10...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今年将持续保持高密度发射,完成小行星探测等十几次重大航天任务。“黑灯工厂”昼夜不停适应高密度发射今年长征系列火箭将继续保持高密度发射,因此,火箭的生产也要跟得上节奏。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黑灯工厂”,火箭的“方向盘”等关键部件正在加紧生产。“黑灯工厂”也叫智能工厂,因车间内的机器采用人工智能管理... 1
-
01-04 06:40...顺利完成交付前的地面校准试车。试车是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种类多达几十种,会贯穿发动机研制前后的各个阶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夏伟:刚刚完成的试验,被试产品是上面级氢氧发动机,试验考核了发动机整体协调性并获取性能参数,经过对数据的判读,这次试验取得圆满成功。除了此次试车,今天在这里还完成了另外三次包括火箭主推发动... 0
-
12-29 18:50...正文2024年中国航天大事记!这些精彩瞬间令人难忘发稿时间:2024-12-2908:18:00来源:当火箭的尾焰划破夜空星辰与大海的梦想再次照亮了我们的征途2024年中国航天交出一张张硕果累累的成绩单这一年我们见证了太多发射的震撼瞬间这一年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这一年我们在浩瀚宇宙中留下了更多属于中国的印记2024... 3
-
12-21 20:30...16年前,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出舱约19分钟实现中国人首次太空漫步。如今,中国再次提高了人类对于太空环境的适应极限。从19分钟到9个小时,这是中国航天的一大步,背后是以两代舱外航天服为代表的我国材料科学、工程设计等多方面的进步,以及通过科学训练所带来的航天员技术和心理能力的提升。舱外工作9小时还意味着,中国空间站的科研... 3
-
12-20 15:30...其在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以长期主义战略,积极应对挑战,并不断加大投入,注重底层技术的研发创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展现了中国企业的品牌战略高度,为全球市场构建了一份品牌影响力塑造的中国样本,也为全球市场的进步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不忘初心,品牌价值再创新高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消费主导的新阶段,市场竞争的根本已转变为品牌... 2
-
-
11-20 17:00...数百颗在轨遥感卫星守护“美丽中国”卫星遥感技术以卫星为平台,搭载多种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以获取地面的水、植物、土地、大气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状况。近几年,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我们可以从太空的视角越来越多地欣赏到地球的各种美景,在这背后是我国遥感卫星陆续实现了多项突破。中国国家航天局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在轨稳定运行的... 2
-
11-14 11:00...并与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进行在轨轮换——直到今年12月,完成“高强度”工作的小分队才能返回东风着陆场,堪称“天空最忙的三个中国人”。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最新消息,已进驻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6月6日11时9分成功开启天舟四号货物舱舱门,在完成环境检测等准备工作后,于12时19分顺利进入天舟四号货运飞... 2
-
11-09 23:30...同样在20年前,人们在电视机前担心航天英雄能否安全返回出舱,而今天,热心网友们观看直播时也不忘调侃航天员桂海潮的学生“你的导师突破大气层空降回地球,你的论文至今未完成”。而看到三位航天员出舱后的灿烂笑容后,“点赞”“真好”也成为社交平台评论区的高频词……从紧张到淡定自若,从担心到“习以为常”,这就是中国航天医学体系的完... 3
-
11-01 19:00...“神十六”航天乘组在返回地球路上淡定聊天,“挺好的,挺稳”。同样在20年前,人们在电视机前担心航天英雄能否安全返回出舱,而今天,热心网友们观看直播时也不忘调侃航天员桂海潮的学生“你的导师突破大气层空降回地球,你的论文至今未完成”。而看到三位航天员出舱后的灿烂笑容后,“点赞”“真好”也成为社交平台评论区的高频词……从紧张... 3
-
-
-
本页Url:
-
2025-02-18-15:03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
![noimg](http://testingcf.jsdelivr.net/gh/wadelau/ufqi/news/view/default/images/unkown-im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