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1 08:20...80年代中至90年代末主持开展直接法用于蛋白质结构分析的试验,获得国际上同类研究的最佳结果主持建立多维空间中的直接法,使之成为当前国际上最有效的、从头求解非公度调制结构和组合结构的方法,与李方华合作建立一种电子显微学的图像处理新方法;2000年至今,主持建立针对结构基因组学研究的双空间结构碎片扩展方法,并发行相应的计算... 4
-
02-01 08:10...包括:为大容量汽轮机安全振动设计提供了汽轮机末级整圈连接长叶片振动设计的新方法和调频的“三重点”准则;在国内较早创导为降低电力及化工产业旋转机械维修率的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并开发产品装备生产现场取得经济效益;开展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的若干应用性基础研究,其中“大型旋转机械和振动机械重大振动故障治理与非线性动力学设计技术”获国... 5
-
02-01 05:50...她长期与叶盛兰、李少春、袁世海同台合作,世称“李、袁、叶、杜”四大头牌。在7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杜近芳除了整理上演许多传统戏以外,还创演了《白蛇传》《柳荫记》《谢瑶环》《桃花扇》《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几十出新编历史京剧和现代戏,塑造了大量鲜活生动、感人至深的舞台艺术形象。她曾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七、... 0
-
02-01 05:30...1990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院长。1994年当选为首届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998年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1999年任中国工程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2006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王淀佐从事选矿冶金事业70余年,在选矿冶金领域取... 0
-
02-01 05:30...1956年毕业后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工作。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正国致力于战创伤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近七十年,在国际上首次较系统地阐明了冲击波致伤机制和防治措施,并在我国率先提出高速投射物致伤机制及防治原则,为我国战创伤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获得国... 0
-
01-29 19:10...他倡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发光学研究室,作为主要创建人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激发态物理开放实验室”和“铁道部信息存储、显示与材料部级开放实验室”;组建了我国发光学会,开创了我国第一个发光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大多成为我国发光学领域的中坚力量与学术带头人。徐叙瑢一直着眼祖国科技长远发展的大局,大力扶持中青年学者,甘为人梯。他常说:“... 0
-
-
01-29 18:40...尤其是晶粒间界行为。同时,学习金属物理专业的他投身到了核武器事业中,参与了我国核武器的研究与制造,为中国核武器研制及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最早的金属物理,到核材料的研究工作,张兴钤始终将基础研究放在发展科学技术的首要位置。他认为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实现科技兴国、科技强国。(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苑)已有人参与卫... 2
-
01-29 18:30...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高镇同是我国飞机结构寿命可靠性领域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他创建了我国的结构疲劳应用统计学分支学科,提出了结构寿命可靠性理论。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四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博... 1
-
01-28 01:30...曾任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主席、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裴荣富长期从事矿产勘查、矿业工程和大型超大型矿床研究,曾先后主持湖北程潮铁矿、江苏锦屏磷矿、苏丹铬铁矿等5项重大矿产勘查工程,率先提出矿业开发“四元”模型等理论... 0
-
01-27 23:20...他是我国最早进行这类研究的学者之一,并创建了相应的研究团组。2018年9月25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第120730的小行星命名为“周又元星”。周又元一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严于律己,他曾赠言后辈:“我已经80岁了,仍然一直提醒自己要做好人,做好事。特别是从小起,我母亲就这样教育我。... 4
-
01-27 23:00...曾任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鸟类学分会理事长、世界雉类协会会长、首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郑光美一生严谨治学,在我国鸟类生态学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其研究内容和方法长期引领着中国鸟类学的发展,尤其在黄腹角雉等濒危雉类生态生物学和保护研究领域贡献卓著,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是世界濒危雉类保护生物学... 2
-
01-27 22:50...1965年调入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科研所任所长,1983年任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仲衡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奋斗了70余年,创建了地铁浅埋加防护理论体系,主持研发了我国首台盾构机大装备,编撰了我国第一本地铁设计规范和专著,提出了“地铁规划建设审批”“降低地铁造价”等政策建议;推动了... 0
-
-
01-27 21:50...1964年制备出室温激光器用GaAs液相外延材料。1979年研制成功为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的无位错、无旋涡、低微缺陷、低碳、可控氧量的优质硅区熔单晶。80年代首创了掺氮中子嬗变硅单晶,解决了硅片的完整性和均匀性的问题。90年代初研究MOCVD生长超晶格量子阱材料,在晶体完整性、电学性能和超晶格结构控制方面,将中国超晶格量子... 0
-
01-25 02:20...图片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余劭劼摄周海兵先后看望慰问了结对联系服务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印遇龙,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副院长赵中伟和中南大学二级教授、中国科协首席传播专家、轨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梁习锋,并向积极投身长沙科技发展的两院院士和广大专家人才致以崇高敬意... 4
-
01-22 11:00...(京ICP040090正文中经搜索中国两院院士评选出2024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2025年01月22日14:54来源:中国新闻网[][字号][]中新社南京1月22日电(记者孙自法)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两院院士评选2024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月22日在江苏南京揭晓,嫦娥六号月背采样、首张“宇... 2
-
01-21 12:50...夏军一直坚持系统水文学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方向,为我国水管理、海绵城市建设与防洪减灾、重大水工程管理等作出突出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培根(央广网发湖北省科技厅供图)还有同样荣获2024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培根,李培根院士扎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教学科研... 2
-
01-20 06:30...1956年毕业后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工作。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正国致力于战创伤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近七十年,在国际上首次较系统地阐明了冲击波致伤机制和防治措施,并在我国率先提出高速投射物致伤机制及防治原则,为我国战创伤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获得国... 0
-
01-20 05:40...80年代中至90年代末主持开展直接法用于蛋白质结构分析的试验,获得国际上同类研究的最佳结果主持建立多维空间中的直接法,使之成为当前国际上最有效的、从头求解非公度调制结构和组合结构的方法,与李方华合作建立一种电子显微学的图像处理新方法;2000年至今,主持建立针对结构基因组学研究的双空间结构碎片扩展方法,并发行相应的计算... 0
-
-
01-19 04:50...他介绍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概况,作为一所集肿瘤防治、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始终竭尽全力为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地区的肿瘤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进而推动高质量癌症防治,提升人民健康水平,让寒冷地区的群众感受到医院科研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温度。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1
-
01-17 11:20...统筹校内中医药类科研平台(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及需要开放共享的仪器设备的论证、使用和调度;将作为硕士研究生独立招生单位,具体指标根据专职导师数由研究生院统筹安排确定。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学院承载着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任,是学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一件盛事。此次揭牌仪式,标志着该科学院将开启“打... 3
-
10-31 03:20...彭司勋与邓稼先、叶笃正等百余名学生、学者一起冲破重重阻力,终于踏上归途。在太平洋的海轮上,他心潮起伏,期待着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彭司勋深感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是当务之急,因此他于1951年初应聘回到母校任教。从此,他便伴随着新中国的风风雨雨在药学事业的路上跋涉前行。20世纪8... 6
-
10-31 03:10...只能在香港和神户中转,上海港及南京以下多个港口处在无奈守望中,眼巴巴地看着“黄金水道”的效益无法发挥,直接影响长三角乃至整个长江中下游流域经济的发展。要实现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长江航运的治理迫在眉睫。然而,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难度最大的航道疏浚工程,90公里宽,四口入海、台风肆虐、洪淤汹涌……种种世界级技术难题,曾让... 5
-
-
-
本页Url:
-
2025-02-03-00:03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